上海封城導致亂象叢生,民怨鼎沸。有上海市民說,當局瘋狂「清零」造成的次生災害頻發,他們身在其中有很多切身體會,民怨已經到了能忍耐的極限。

4月16日晚9時後,上海浦東官方微信公眾號「浦東發布」發布「告浦東新區全體居民書」稱,當前,浦東新區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複雜,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仍然在高位運行,已連續4天超過1萬人。

之後,上海市民趙馨(化名)告訴大紀元,當地封控措施仍在加碼,上述文件引用政府的所謂「科學決策」,要堅持動態清零,「是下定決心繼續對上海進行封控」。

「告浦東新區全體居民書」中承認,整個浦東已封控20天,有些小區已封控一個多月。並以奧米克戎傳染性很強為名,要求居民堅持遵守「全域動態管理」,聲稱一旦放棄,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犧牲都將付諸流水,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趙馨認為,該文件當然也是對全上海的「告居民書」,「核心就是搞動態清零。孫春蘭到上海來了,看到上海的亂象,還要搞動態清零!我不相信真的能夠動態清零!全中國都有疫情的話,你(政府)做得到清零嗎?」。

3月初,上海爆發疫情,28日起,浦東、浦西兩區先後實施為期4天的「分區封控」,同時在封控區內進行多輪全員核酸檢測,封閉小區的大門被上鎖。但由於感染人數居高不下,解封無望。

4月初,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到上海監督抗疫,聲稱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9至10日,孫春蘭重返上海。11日起,上海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實施分區分類差異化防控。7,624個封控區的居民當日起被強制要求足不出戶。

趙馨表示:「『老共』(中共)把上海人封起來發國難財,我們都有很多切身體會。要求我們2天一次下樓做核酸檢測,他們就是撈錢,其次的問題是物價高漲,重病患者得不到救治等。」

「上海是一個有物價監管的城市,它不是一個絕對的自由經濟的城市。它的供應商、供應鏈的上游,一定是可控制。很可能就是他們(中共當局)自己在裡邊賺錢。」

趙馨說:「這次疫情中老百姓被迫買高價物品,以前的青菜3塊錢一斤,現在青菜15塊錢一斤都算便宜了。」一位上海餐飲業者說,現在上海的物價大概是平時的5到10倍。他質疑,「一沒旱澇洪災,二沒有豬瘟、禽流感,供需關係也都沒有變,那物價到底為什麼會漲成這樣?」

上海在執行中共清零政策下封城,不僅百姓忍飢挨餓,重症患者也求醫無門。

趙馨說:「15日我們有個鄰居半夜12時心臟病發了,打120急救電話,對方竟然說,讓病人自己去找醫院。鄰居說,該怎麼辦?怎麼辦?我只是想說,現在大上海竟然到這種地步,我真的很無語。」

她質疑道:「『告浦東居民書』竟然還說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們說現在奧米克戎死的人多,還是這次疫情封控延誤搶救死的人多?」「現在百姓都在私底下罵,因為在網上罵的都被封殺了。」

她還抱怨道,「政府還有一個奇怪的安排,明天做雙檢。瘋狂的舉動……讓我們8時做自我測試,2小時後下樓再做一次集體測試……如果你認為這毫無意義,你是對的。但我們最好按照這種狗屁安排來獲得自由。」

趙馨說,上海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凡事你得有個度,如果你還要這樣封下去,你看看大家會不會跟你政府幹起來。你(政府)難道沒有想到百姓能夠忍耐的底線問題嗎?」「現在大家都知道,包括社區的人、包括物業、包括各方面其實都躺平了。每天都覺得你(中共當局)就是在亂搞,但是不知道你要搞什麼。」

上海官員故意給習近平難堪?

本月16日,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在「第11屆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上說,上海封城搞得民怨四起,這可能是地方政府故意要給習近平難堪。

他認為,地方政府以一刀切的方式殘暴地清零,很有可能是故意的,既然清零是習近平親自下令、指揮與部署,地方就故意貫徹清零給你看,清到讓民眾都活不了,「就像去年習近平下令要減碳,結果地方一刀切減到大缺電,就是故意要給習近平難堪」。

4月初,時事評論人士周曉輝的文章分析說,上海官員心中對中央清零政策不滿,導致行動上的抵制或者怠政。在習江持續博弈下,他們也有意「躺平」看中南海的笑話,並通過自己的不作為或亂作為給北京添堵,有的基層官員則藉機發財。@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