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香港交易所IPO(首次公開募股)募資金額同比銳減九成,全球IPO排名已跌出前五強。 IPO是香港交易所的核心業務,專業人士認為,多因素導致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信心不足。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股融資表現為2013年以來最差,上市新股的數量由去年的35隻減至15隻,其中三隻是不融資、以介紹形式上市的新股。雖然在港交所2022年企業日(3月29日)網上傳媒答問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Nicolas Aguzin)已表示,正在處理約170個IPO申請,但港交所IPO從去年全球第二(德勤排名)跌至第六,甚至落後於沙特證券交易所的表現。
4月5日,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對大紀元表示,「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主要的是信心。當下港交所(的表現)主要體現就是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足。」宋維駿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7年的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的研究。
「反送中」運動之後,中共實施《港區國安法》,香港的政商環境每況愈下。此外,還有中共的監管行動,如打擊螞蟻集團上市,以及對很多科技和互聯網企業通過監管方式處以高額罰款。宋維駿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動搖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肯定有擔憂,如果投資了這樣的企業,無論是中概股也好,港股也好,都存在政治風險。」
中概股和港股有連帶效應,有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也在香港上市,如阿里巴巴;其在美股的表現也會打擊投資者在港股的信心。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投資者和資本市場是用「腳」投票的。過去兩年多期間,很多資本已從香港轉移到了新加坡,包括一些富人在改變資產傳承的計劃,包括資產轉移和資金的變化等等。
中共的防疫「清零政策」也傷了外資,引發外資撤退。香港美國商會和香港歐洲商會分別於今年1月和3月發布了調查報告,披露會員企業都有相關性的心理動搖。尤其是香港歐洲商會於3月24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半受訪的在港歐洲公司正在考慮2023年搬遷。宋維駿認為,這都打擊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從國際經驗來看,能否有「人才」也是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因素之一。香港總商會1月份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近期的移民潮導致人才嚴重流失,約38%的受訪公司因此受影響,並且約35%的公司認為人才短缺問題會加劇。 3月29日,特首林鄭月娥在與國際商務委員會約130名成員線上開會時承認,「香港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實」。同時申請來港工作的簽證總數下降了三分之一,其中金融服務行業的簽證申請下降了23%。
香港證監會(SFC)主席雷添良、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於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說明證監會新一年度預算時承認,去年受累金融業界人才爭奪戰,以及港人移民潮的影響,證監會去年人手流失率高達12%。
就港交所的未來發展,行政總裁歐冠昇在企業日上表示,「新股市場融資是港交所業務的核心」,港交所將不斷完善上市機制,增強吸引力。他於2021年5月24日加盟港交所,之前為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國際市場行政總裁。@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