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研今(1日)發布民調顯示,市民對新聞傳媒的最新整體滿意淨值為2%,比去年同期急跌7%,創1993年有紀錄以來新低;51%不滿本港新聞自由程度,滿意淨值為負23%。以10分計,市民對本港新聞傳媒公信力的評分為4.94分。

民研在上月21至25日,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1,004名香港居民,了解他們對新聞傳媒表現的滿意程度。調查發現,電視和互聯網繼續是市民的主要新聞來源,亦繼續是市民最信任的新聞來源,當中電視的信任程度較半年前顯著上升6%,創2017年以來新高;相反,主要從報紙得悉新聞的市民比率較半年前顯著下跌7%,信任程度輕微下跌至8%,兩者均創1993年12月有紀錄以來新低。

調查又發現,63%受訪者認為本港新聞傳媒在批評中央政府時有顧忌,淨值為40%,認為批評特區政府時有顧忌的則有51%,淨值為11%,較去年三月大幅下跌13%。此外,48%認為傳媒有自我審查,31%認為沒有。至於香港的新聞自由程度,有51%表示不滿,28%表示滿意,滿意淨值為負23個百分點。言論自由方面,46%認為香港新聞傳媒沒有充分發揮言論自由,淨值為負3個百分點,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前《眾新聞》主筆、資深新聞工作者楊健興分析指,公眾認為傳媒報道涉及中共政府時多了顧忌及審查,以至新聞自由受掣肘,現時本港不少議題均涉及中共,包括國安法、抗疫策略,以至近日的廣西空難,「(部份)唔係好政治嘅嘢,明顯見到媒體處理呢啲新聞有顧忌」。他提到,有意見指傳媒報道疫情時,應加以正面宣傳,讓公眾感覺到「(當局)希望媒體要識做,批判得少啲」,或質疑新聞是否為事實的全部。至於過去一年相繼有傳媒停運,會否是新聞自由度下跌的原因之一,楊認為「絕對係」,現今傳媒只剩下單向聲音,甚至出現荒謬現象,不同立場媒體針對同一事件作同樣批評,親建制傳媒可得到掌聲,另一方卻遭到批評。

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從港台由公營廣播機構,變成宣傳機器感到唏噓,認為市民挑選資訊來源有其理性基礎,並會懂得選擇持平專業的新聞來源,又批評政府近期對疫情報道的回應展現出敵意,正摧毀傳媒生態,對當局一點好處也沒有,「點解(政府)要做咁多損人不利己嘅嘢?」

自《眾新聞》停運後,楊健興近日開設YouTube頻道分析時事,記者問到在今天政治氣候下,撰寫評論會否有所顧慮。他指現時政治環境比較敏感,「客觀現實下風險大咗」,處理新聞題材時要小心一點,他不肯定這樣是否屬於審查,但認為新聞處理可有很多方式處理,最重要是觀點仍可以表達出來,而又平衡到風險,「如果有啲觀點可以提供到睇法,都要好現實地諗到呢啲問題」。@

鍾劍華批評,政府近期對待疫情報道的回應展現出敵意,正摧毀傳媒生態,對當局一點好處也沒有。(唐健豐/大紀元)
鍾劍華批評,政府近期對待疫情報道的回應展現出敵意,正摧毀傳媒生態,對當局一點好處也沒有。(唐健豐/大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