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波疫情下已有7,000餘人染疫離世,遺體安置及殯葬事宜引關注。食環署署長楊碧筠今(29日)早在一個港台節目表示,下周二清明節會繼續開放火葬服務,呼籲已預約的家屬及掃墓市民,留意運輸署的交通安排。
楊碧筠表示,6個火葬場目前提供近300個火化時段,不過長州火葬場使用量偏低,因為較偏遠及需要搭船。她說,上周每日預約名額約270至290節不等,提供的時段能應付需求。
被問到會否再增加時段,楊碧筠回應,火葬場現時每日運作至接近午夜,達到操作上限,不過和合石火葬場有2個新的火化爐於4月初投入服務,屆時能增加時段。她又說,火化時段尚有餘額,估計有家屬希望選取指定日子及時段火化,她呼籲家屬善用餘額。
楊碧筠提到,在醫院病房離世人士,會獲醫生發出相關的醫學證明文件,其後去到死亡登記聯合辦事處辦理死亡證、火化等事宜。辦事處已延長辦公時間,希望家屬能在一天內處理完所有手續。
另外,殯儀業界對處理染疫患者的遺體有疑慮。楊碧筠表示署方已與業界召開研討會解說,表明處理遺體與沙士期間的做法相同。研討會上亦有討論如何處理遺體及理順流程,並解答前線員工的醫學查詢。對於有殯儀館未必願意為染疫死者舉行儀式,楊碧筠估計他們或仍需準備,例如添置保護裝備、培訓員工等。
早前一度傳出本港棺木不足的消息。楊碧筠說,本月14日至28日已有逾3,700副棺木抵港,本周內亦有超過2,000副棺木來港,相信供應充足。她又表示,跨境陸路貨運的配額有限,會鼓勵供應商盡量用水路運輸。
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伍桂麟在同一節目表示,當局處理遺體的手續方面確實加快了,相信是增加了人手。不過部份死亡個案因要見法醫,導致流程有滯後。他說,本港法醫人數有限,加上疫情下需要額外時間研究死因,以及要與家屬商討解剖等問題。
他認為,法醫人手問題難以很快解決,若相關流程不能加快,希望能改善殮房的雪藏條件。他指出,公眾殮房的雪藏溫度不及公立醫院,新增放置遺體的貨櫃就再差些。在公院殮房冷藏3星期,死者遺容變化不大,但在公眾殮房一般存放2周就有可見變化,貨櫃則可能1周就有變化。他希望當局能改善雪藏等設施,避免影響死者遺容,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