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烏戰爭的持續,讓全球經濟受到衝擊,也加劇了投資市場對通脹的擔憂。很多人也在討論,戰爭時應該作些甚麼準備?有人說,從保命來講,要準備些罐頭,而從資產保值來講,還是黃金能避險。
大家知道,國際公認的避險工具主要有黃金、美元和日圓,不過最近有聲音說,人民幣也是避險工具。那麼,到底甚麼是避險工具?為甚麼黃金、美元被公認為是避險工具?人民幣真的有避險功能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黃金
3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了禁止進口俄國油氣。隨後,黃金價格飆升,截至我們出稿時,已經衝破了2,050美元大關。
儘管美元已經升到了2020 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黃金的價格仍在上漲,這也表明,黃金作為避風港的吸引力無可替代。
寶盛集團(Julius Baer Group Ltd.)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戰爭任何形勢的升級,都可能將世界經濟推向滯脹的境地,他們認為這對黃金非常有利。但是報告也警告說,如果這種假設不成立,黃金的價格可能會回落。
不過,很多投資人還是押注,認為黃金價格還會繼續漲。在2016年11月時,金價是在1,046美元的低點,之後已經有過四波上漲,嘉盛集團(Gain Capital)預計,金價將突破2020年的高點2,075美元,然後向2,200美元移動,完成第五波上漲。
高盛也看漲貴金屬,並預計年內的黃金目標價,將高達每盎司2,150美元,鉑金為每盎司1,200美元。
但是,也有人擔心,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之後,俄羅斯央行可能會出售其儲備的2,300噸黃金,這可能會導致金價走低。
不過,嘉盛集團的分析師認為,俄羅斯央行恐怕沒有辦法在公開市場上出售黃金,即使能找到願意交易的第三方,那也很可能是場外交易,影響應該不大,不會影響到黃金價格的繼續上漲。
美元
大家知道有句話叫「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可以看到,一旦投資市場出現不可控的危險時,投資者就會購買黃金進行避險。那麼,到底甚麼是避險工具呢?
避險的概念,原意應該是來自海邊的避風港,漁船遇上了風高浪急,充滿風險的時候,就會躲進避風港。不過進入避風港的代價,就是沒有魚可以捕了,也就是沒有任何收益,有時可能還要交點管理費,但大概率可以避免船毀人亡。等到暴風雨結束後,避風港中的漁船就會離開,繼續去大海中冒險捕魚,獲取收益。
這裏面也說出了一個道理,就是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而黃金,就像是貨幣金融體系裏的一根定海神針,沒有利息、沒有收益,它只是一個避險工具。
在黃金之外,另一個國際公認的避險工具就是美元了。
這裏要說明一下,我們經常說的美元是避險貨幣,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以美元標價的資產,都會在動蕩的環境中受到追捧,被追捧的主要是美國國債和美元現金。
那麼,為甚麼不是股票?不是美國企業的債券呢?因為上市公司,照樣可能因為經濟危機和政治軍事衝突遭受到巨額的損失,而相對來講,美國國債雖然低收益率,但是安全性好,流動性高,具備了避險工具的特徵。
那麼,作為避險工具的黃金有甚麼特徵呢?主要是兩個特徵:第一是,千百年來黃金的高價值恆久不變,是一種可以長期保持自己信用的獨立資源,從不會違約。第二是抵禦通脹,一個例子就是,英國在1931年結束了金本位,而這之前的200多年裏,英國的通脹大約為零,一些觀點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黃金可以保持購買力的穩定不變。
再說回美國國債,因為它是美國的主權債,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國債不會違約,這具備了黃金的第一個特點;同時,美國長期國債又反應了通脹預期,從長期的眼光來看,債券本息的購買力可以保持基本穩定,這滿足了黃金的第二個特點。所以,美國國債被稱為「軟黃金」。
美國國債(US Treasury-Bonds,簡稱T-Bonds)是由美國政府在全世界發行,大家自由認購的「欠條」。自從發行以來,美國政府嚴格地執行了按月付息和到期還本的承諾,讓美國國債在全球的信用極高,因此,很多國家都會持有美國國債作為外匯儲備。
截止到去年6月,日本仍是美國國債的最大的海外持有國,總量是1.277萬億美元,第二大持有國,則是中國,總量是1.062萬億美元。
人民幣?
我們簡單說了一下黃金和美國國債,現在,就來看一看人民幣。
3月7日,中國第一財經網刊登了一篇文章,說黃金、人民幣資產成了全球機構關注的焦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一籃子貨幣已經創下新高。
文章還說,由於人民幣資產日益突出的「避風港」效應,全球央行和國際投資者將繼續增持中國債市,預計2022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將在7~8千億元人民幣左右。
可以看到,像這樣內容的文章,最近一段時間非常多。不過,一些分析認為,這只是北京政府透過媒體在帶風向,是大外宣的一部份。
對於中國的國債,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已有分析,中國很多地方政府不是破產,就是在破產的邊緣。
比如河南2020年的永煤債,就是典型的破產案例。2020年11月,河南AAA國企永煤控股集團,一隻公開市場債券毫無徵兆的違約,在惡意「逃廢債」的質疑中,市場基本封殺了河南省內企業發行的債券。不過兩個多月後,也就是2021年2月,河南省地方政府又開始發行債券,招標209億元再融資債券。
已經破產了還能發債?這就是「中國特色」,因為很多國內外投資者,總認為中國的地方債是中央政府背書的,「黨媽」不會讓它破產。另外資本是逐利的,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在大國當中都是較高的。
比如,2020年以來,中國5年期國債的平均收益率大約是2.65%,比美國5年期國債高了大約1.58個百分點,折算成百分比的話,收益率水平超出美國國債大約150%。
從這裏來看,外資之所以青睞人民幣資產,首要原因可能是看中了高收益,並不是覺得人民幣更安全。我們開頭也提到了,到避風港的漁船,是為了避險,而放棄了捕魚的收益,如果外資追捧人民幣是為了來捕魚的、想獲益的,也就談不上避險了。
大家都知道,人民幣不是一個自由兌換的貨幣,目前,人民幣的匯價走勢依然被中共央行牢牢控制,同時嚴格限制資本流動,比如每個中國人名下,每年只能買入相當於5萬美元的外幣。如果投資了人民幣,突然哪一天不讓拿出國怎麼辦?就像前幾天俄羅斯一樣,下令禁止所有外國投資者拿走他們的外匯,所以,這個政治風險太大,不可能避險。
那麼,為甚麼最近有人增持了人民幣呢?相信應該是俄羅斯的資金,因為目前的國際情況,對俄羅斯寡頭來講,購買人民幣資產會是一個短期的避險措施,因為他們不敢買美元、歐元或者是日圓,擔心受到制裁會被凍結,所以,這些人可能會考慮先把錢轉成人民幣,雖然短期之內沒問題,但是長期看,還是有風險的。
如果說人民幣有受到所謂「追捧」,但和「避險」的概念還是完全不同的。受追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高收益,這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簡單道理。但「避險資產」的基本要求則是高安全性,這也決定了避險資產一定是低收益的。剛才我們提到了,中國國債的平均收益率,相比真正的避險資產——美國國債,要高出一倍還多。
事實上,路透社在3月8日也有一篇報道,提到了2月份,境外投資者減持中國國債的速度,是3年以來最快的。
中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存管機構,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CCDC),3月7日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共政府債券,是24,800億元人民幣,和一個月前比較,下降了1.41%,是2019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作為俄烏戰爭中俄羅斯的庇護所的地位上升,但是境外持有中國國債量卻在下跌,相當令人驚訝。
澳新銀行(ANZ)的分析師則認為,和全球大部份金融體系隔絕的俄羅斯實體,有可能嘗試變現資產以履行其它的支付義務。澳新銀行估計,俄羅斯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可能持有價值1,40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佔到外國持有量的近四分之一。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分析認為,很難斷定俄羅斯投資者是否在3月份出售中國債券。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CCDC)並沒有按國家劃分離岸持有量。
除此以外,中共官媒預估說,今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大約7千億人民幣,也就是差不多1,100億美元,但這相對於真正的避險資產美元債來說,只能算是毛毛雨,截至2021年3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大約是7.03萬億美元。哪一個更受投資者信任,一目了然。
還有一點,大家知道,人民幣國際化已經談了很多年了,但其實中共並不敢國際化,如果今天人民幣國際化了,那一夜之間,中國的三萬億可能就沒了。現在很多有錢的中國人,只要有機會,都會想辦法讓資金逃出中國,不願把錢留在國內,因為不知道甚麼時候就被「共同富裕」了。從這一點上來講,人民幣也不可能安全,更談不上是避險貨幣了。@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