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91歲高齡的台灣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Morris Chang)滿頭銀髮、精神矍鑠。

張忠謀被台灣民間稱為「晶片大王」、「半導體教父」。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和半導體晶片打交道,一直幹到87歲才退休。他在伴隨半導體行業同生共長的過程中參透了行業的精髓,既積澱了深謀遠慮的智慧,也練就了駕馭管理的功力。

張忠謀於1987年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創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簡稱台積電。台積電的成立催化帶動了台灣半導體業的興旺。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是僅次於美國的全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產業區。以台積電為支柱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而台積電則被台灣人稱讚為「護國神山」。2021年,台灣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64%的市場份額。

2021年初的數據顯示,台積電以5,509億美元的市值躋身全球前十大公司,也超越美國Intel及韓國三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半導體晶片已成為現代數碼化經濟社會離不開的核心產品。台積電所擁有的全球先進製程技術的晶片,已經成了世界強權都想要掌控的戰略物資。

假如說台積電是台灣的一座晶片金字塔,那張忠謀無疑就是站在塔尖上高瞻遠矚的人。

順應天時 地利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和韓國又在對抗共產政權的殺伐爭戰中虎口逃生,融入了西方自由世界陣營。伴隨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台灣和韓國勵精圖治,發展成了戰後僅有的兩個擺脫貧困進入了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新興經濟區域。

1978年,思維開放務實的蔣經國接掌台灣領導權,他重用一批有學識的能臣良將,力圖抓住當時世界科技革命的機遇,發展創新科技升級台灣的產業。

張忠謀及台積電的出現也是順應了時代的變遷應運而生。台灣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孫運璿和前財政部長李國鼎等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技術官僚看準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景。他們慧眼識才,數年間三顧茅廬招募張忠謀。1985年,張忠謀到台灣接任工業研究院院長一職,並在兩年後在新竹科學園區正式創立台積電。

半導體不光是技術型產業,更是燒錢產業。李國鼎想出公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合資的方式,幫助張忠謀解決了台積電的資本問題。

在創辦台積電的過程中,張忠謀不僅獲得了台灣政府的鼎力支持,還得到了一大批擁有美國背景的世界級技術人才的擁隨,比如台積電首任首席技術官胡正明是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胡正明的得意門生梁孟松後來也加盟台積電,曾在美國德州儀器、惠普工作的研發隊長蔣尚義,後來接任張忠謀出任CEO的蔡力行是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技術核心人物余振華則是美國喬治亞工學院博士。

除此之外,張忠謀還說服好友通用電氣半導體總裁戴克到台積電擔任總經理。張忠謀和戴克在台積電成立的第二年通過私人交情將Intel總裁格魯夫請到台灣參觀台積電。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後,台積電從Intel那兒得到了認證和一筆大的訂單。

有了充裕的資本、高端的設備、濟濟的人才的加持,台積電成立一年後就迅速盈利。

1989年起,隨著大量資訊科技在冷戰結束後從軍用轉向民用,一批有技術和設計能力、但卻沒有生產設備的創業者在美國矽谷雄心勃勃地湧現,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高通。張忠謀很快就把這批年輕人轉化為自己忠實的客戶。幾年之間,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這個嶄新市場上迅速闖出了一條路。

隨後而來的個人電腦時代把台積電送上了茁壯成長的快道。當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以後,便攜式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的盛行普及帶動了高端晶片需求的大爆發。張忠謀和他的台積電正式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高屋建瓴 築基開道

張忠謀在創立台積電之前,就已經是業界頂級的領軍者,在美國任職德州儀器期間曾把他主管的半導體事業帶到世界第一的巔峰位置。雖然當時的台積電還是初創公司,但張忠謀並不是初出茅廬。時年56歲的他早就是半導體業金字塔尖的風雲人物。

經過在世界級大企業德州儀器25年的成功歷練,張忠謀對半導體行業的來龍去脈及未來趨勢已瞭如指掌,他知道在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如何適時取捨做出新東西,也知道怎麼升級換代適應新需求,更懂得怎麼找對的工程師設計出對的製程。他從一開始就給台積電帶來了業界最先進的技術、最優秀的人才和國際大企業卓越的管理經驗。

上個世紀80年代末,美國企業稱霸以CPU為代表的邏輯晶片。雖然邏輯晶片可以將設計和生產環節分開,但以往把晶片設計和生產垂直整合的習慣模式給晶片設計公司的發展造成了瓶頸。置身行業頂層的張忠謀居高臨下地看準了這一契機,獨出機杼地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新模式。這種產業鏈分工模式,降低了設計企業以及代工企業的門檻和風險。同時,晶圓代工廠也能專注於可為更多用戶服務的製造業務,將產能供需失衡的風險降到最小。

應該說,台積電一出生就被注入了世界級一流的成長基因。張忠謀是以世界級的公司標準按照行業最頂端的規格打造台積電的。

正確的商業模式和頂級的構造框架只是打通了企業營運的一條脈。要把一個初創公司真正打造成世界級企業少不了很多艱辛的基建工作。

台積電剛創立,張忠謀堅持按Intel的嚴苛標準,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優化改進200多道半導體製程,取得Intel的認證,並不斷把晶圓代工環節的技藝和服務精進到極致。

張忠謀創立台積電的前5年,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確立營運模式、生產製程,還有幹部人才上。張忠謀早早就為台積電確立了核心價值: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為了落實這四大核心理念,身居頂層的張忠謀從公司成立之始就分層授權,數十年如一日,秉持領導者不徇私不越級干涉的原則,形成深植台積電多年的各司其職、尊重專業功能的內部文化。

台積電巨大的營業額帶來每天近億美金的採購量。台積電為了防貪弊,不僅對供應商有一套嚴格的專業認證制度,並且把設計使用、採購、付款三部門完全分開,獨立工作,通過科學數據加上不同權責單位之制衡實現制度性防弊。

台積電防弊制度另一重要部份是通過合理的薪資養廉,讓掌握採購權力的中高階主管獲得足夠安家立業的待遇,杜絕貪念。

西遊東歸 與晶片合體成長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一個富庶的知識份子家庭,18歲以前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在中國讀完了小學和中學,接受的是傳統的東方教育。因受戰亂的影響,張忠謀隨家人輾轉大半個中國。

1949年,張忠謀從香港赴美國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他是當時一起進入哈佛校園的1,000多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自此以後,張忠謀整個的大學生涯和一半職場生涯都是在西方的美國社會度過。他開始在德州儀器任職的時候也是公司唯一華裔員工。直到現在,他還時常會停留在英語思維的習慣中。應該說,經過美國大學的菁英教育和大公司的職場薰陶,張忠謀身上已經融入了美國的主流文化。

張忠謀只在哈佛讀了一年,但他說這一年「是我一生最難忘、最興奮的一年」。在哈佛,愛好文學的張忠謀閱讀了大量古典英美文學名著。哈佛經常邀請政壇大腕及商界名流等去演講,並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和辯論。哈佛豐富多彩的教育開闊了他的格局和視野。

一年後,張忠謀轉學到同樣是眾多的世界級大師雲集的麻省理工學院。1954年,張忠謀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隔年,他受聘到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半導體部門做工程師,開始了他的職場之路。

1958年,張忠謀和「集成電路之父」——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同期進入德州儀器工作。他在那裏結識了傑克·基爾比,兩人常在一起喝咖啡。他親眼見證了世界上的第一個集成電路在傑克·基爾比的手上誕生。傑克·基爾比在2000年因為這項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8年,被認為與傑克·基爾比同時搞出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師級人物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帶著同事摩爾(Gordon Moore)創辦了Intel公司,兩人聯手驅動Intel飛速成長為半導體行業的先鋒企業。張忠謀親身領教了前瞻技術的變革力量。而由張忠謀領軍半導體業務的德州儀器成了Intel的最強勁對手。

張忠謀曾力排眾議不惜血本地開發出4K內存產品,打敗Intel的1K產品,成功奪下該領域世界第一的老大位置。此後,張忠謀率領德州儀器主動挑起「價格戰」,以每季10%的降價幅度倒逼產品迭代。張忠謀在德儀期間不斷推出的最新半導體製程成了當時引領產業的風向標,德儀牢牢控制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電子》雜誌將張忠謀形容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他德州儀器一幹就是25年,一直做到資深副總裁,是德州儀器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的第三號人物。在此期間,他曾因卓越的表現被公司送到史丹福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德州儀器給了張忠謀最好的職場歷練和成長平台,為他以後回台灣創立台積電完成了所有的儲備。

1985年,張忠謀從美國回到台灣擔任工研院院長。時隔36年,張忠謀又重新回歸東方文化的生活環境。上個世紀80年代的台灣相較於中國大陸應是保留了更多他所熟悉的1949年以前民國時期的傳統文化。回到台灣以後,張忠謀如魚得水,很快就把他在美國未能實踐的構想做成了實體——台積電。他把東方人的通達和謀略注入西方人的嚴謹和規範。把東西方智慧的結晶也嵌入了晶片之中。

1987年,張忠謀終於在台積電開啟了自己屬意已久的晶片代工模式,並把晶片的納米製程一直升級迭代到如今3納米世代。

張忠謀一輩子的職業生涯都是伴隨著集成電路晶片一起成長的。他精彩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同時記載著晶片的誕生及一步步升級換代的發展進程。

誠信內功造就不敗金身

台積電之所以能像今天這樣在半導體領域一枝獨秀傲視群雄,離不開張忠謀從創業之始就給台積電立下的頭條規矩——誠信。正是靠著誠信的內功,張忠謀才能領著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練就不敗金身,長期佔據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

「台積電的管理策略是客戶第一,規律、獨立的客戶服務。」

張忠謀在退休後的一次論壇演講中,首次披露他為台積電擬定的營運策略手稿,提到要滿足客戶需求,在品質、可靠度、應對需求的靈活性、價格、生產周期等各方面優於對手,並協助客戶競爭。

張忠謀開創的晶圓代工服務模式也是一種極其需要以誠信為基礎的模式。為了獲得客戶完全的信任,台積電放棄設計、生產或銷售自有品牌產品,只專注代工生產由客戶設計的晶片,以此確保台積電不和客戶形成競爭的關係。這是蘋果(Apple)將iPhone的處理晶片從三星換成台積電代工的一個重要考慮,也是Intel可能將其最先進的晶片生產主要託付給台積電的原因。

付款乾脆不拖延、不亂扣款是台積電供應鏈合作商們對台積電眾口一詞的讚譽。經過多年的錘鍊和打磨,「誠信」已經真正成了台積電從字面到行動的核心制度和文化。

台積電每年要付給設備商、材料商上千億的款項,如果每筆款項都延付1至2個月,光是利息1年就可省下很多億,但這樣就會對客戶漸失信用。台積電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自動化管理的付款流程,保證定時支付所有款項。台積電把兌現「承諾」看得很重,有一整套嚴防跳票的操作程序。

不難看出,張忠謀和台積電的內功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

棒喝「叛將」掌先機

張忠謀在領導台積電創業的過程中多次遇到舊屬的挑戰。不過,張忠謀這樣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每次應對都沉穩有序,每次回擊都切中要害,不給對手留下任何還手餘地。最受矚目的挑戰就是他和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之間多年纏鬥的「兩張之爭」。

張汝京曾是張忠謀在德州儀器的下屬,和張忠謀同屬德州儀器發展史上最具貢獻的華人。張忠謀在管理和謀略上卓越不凡,而張汝京則在操作能力上技藝超群,一度是德儀半導體業擴張的「建廠狂魔」。1997年,張汝京從德州儀器退休後回台創辦世大半導體公司,三年時間以驚人的速度把世大公司做成了台灣僅次於台積電和聯電的第三大晶片代工企業。

2000年,張忠謀果斷出手,以50億美元收購了張汝京的世大半導體。

早在1998年張汝京就接受了中國大陸的邀請,加入大陸半導體產業。2000年,失去世大心有不甘的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並落戶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他還帶去了400多名世界各地的優秀工程師,其中也有從台積電挖來的人才。2003年,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躋身全球第四大晶片製造廠。

2003年,台積電開始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商業機密,2年後中芯國際以1.75億美金的代價和台積電達成庭外和解,變相承認侵犯商業機密。

2006年,正當中芯國際準備融資擴張產業時,台積電再次把中芯國際告上了美國的法院,這一次,台積電的訴狀更加詳盡地列舉了中芯國際涉嫌竊取的65項商業機密,其中包括一項台灣警方在搜查中獲取的鐵證。

3年後,中芯國際再次求和,同意4年內賠償台積電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台積電出讓10%的股權。張汝京也從中芯國際辭職。此後,中芯國際和台積電的差距逐步拉大到兩代以上。

在「兩張之爭」後,張忠謀和舊將梁孟松之間的交手也堪稱經典。

梁孟松的妻子是韓國人。2009年,台積電晶片製造領域的頂級專家梁孟松辭職入韓。2011年2月,梁孟松正式加盟三星,擔任晶片部門技術長。據說,三星給梁孟松的年薪是台積電的3倍。梁孟松跳槽後,三星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成功做出了全球第一片14納米FinFET晶片,進而搶走了蘋果A9晶片的訂單,美國高通也同時轉向了三星。

復出後重掌台積電帥印的張忠謀感覺敏銳,預感到了潛在的危機並迅速在台灣起訴梁孟松洩露商業秘密。按照協議,梁孟松離職後兩年內不得從事同類工作。梁孟松表面上沒有違反協議,但他教書的成均館大學就是三星出資的。梁孟松在韓台之間往返也都是乘坐三星集團的專機。

張忠謀一邊持續追剿「叛將」,一邊不斷加強台積電內部的技術研發。歷經三審最終梁孟松敗訴。曠日持久的5年官司將梁孟松搞得身心俱疲,也影響了三星進一步的技術研發。台積電再次憑藉領先的技術贏回了蘋果的訂單。2017年,梁孟松悵然離開三星。

除了兩次打敗張汝京和五年擊垮梁孟松之外,張忠謀和曹興誠在半導體行業的較量也頗為精彩。

曹興誠和張忠謀被稱為台灣的「晶片雙雄」。曹興誠也曾是張忠謀的麾下,傳說兩人之間還有「瑜亮情結」。曹興誠領軍的聯電曾建造了台灣第一家12寸晶圓廠、產出業界第一個65納米晶片。聯電在1999年躋身全球三大半導體公司行列,產值僅次於Intel和台積電。聯電和台積電你追我趕,一度競爭非常激烈。在台積電吃掉張汝京的世大半導體之後,曹興誠的聯電也因在技術上沒有台積電紮實而失去了趕超台積電的機會。

後來曹興誠因涉嫌違反中華民國政府的規定,「偷步」到大陸曲線投資和艦科技而遭官方調查整肅。2006年,曹興誠被迫辭掉聯電董事長一職,退出半導體產業。

預言產業大勢

早在2019年,張忠謀就預言台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

中共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全球晶片荒,再加上台海危機等地緣政治博弈的壓力引發了歐美各國對晶片供應安全的擔憂:一旦亞洲發生戰事衝突,歐美大多數工廠將迅速癱瘓。中國大陸的晶片供應也嚴重依賴台灣,根據美國國會2020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世界半導體需求的60%來自中國,而中國90%以上的晶片依靠外國供應商。

2022年2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力法案》(America Competets Act of 2022)提議撥款520億美元投資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僅僅相隔4天,歐盟在2月8日公布《歐洲半導體晶片法案》,計劃撥款430億歐元,以減少在晶片這一戰略領域對亞洲的依賴。

晶圓代工產業的未來格局將會怎樣發展演變?已完全退休的張忠謀還不時會預言大勢。

2021年4月,張忠謀在一場演講上說,中國短期內不是對手,中國的晶圓製造技術落後於台灣5年以上。台積電真正的對手是韓國三星,因為韓國和台灣具有類似的優勢。

中國大陸在晶片產業投下巨資,且不惜重金處心積慮地從台灣挖掘半導體人才,在張汝京之後,蔣尚義、梁孟松等張忠謀旗下曾經的技術幹將先後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執掌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但中芯國際如今也只能製造落後於台積電兩代的晶片。

張忠謀對美國能否建成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並不看好,他把這稱作是「不可能的任務」。他認為,台灣生產晶片的成本具有長期競爭力。張忠謀近期還在強調,台積電會越來越重要,但營運一定要在台灣。目前晶片缺貨還看不到盡頭,台積電還在台灣持續擴廠,歐美日各國也競相邀請台積電在他們的本土設廠。

不難預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張忠謀精心打造的台積電依然會像金字塔一般屹立,是台灣最閃亮矚目的金字招牌。

張忠謀的傳奇還在延續。@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