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政治形勢急速惡化,出現了大規模的移民潮,逾十萬人移居到英國、台灣、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區。最近,已經在台灣生活了超過一年的國際關係學者、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副教授沈旭暉,在接受本報《珍言真語》訪問時坦言,離開香港的時候,沒有想過不返回香港。當時,他純粹是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一個訪問學人;他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經常每年都有大約一半時間離開香港。
「那時候,就是想到台灣轉換一下環境,因為在香港覺得很鬱悶,也覺得很多事情都不開心。到台灣之後,香港的情況真是極度急速的變化,我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出現了不少意料之外的事情,因此我就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應該長期留在台灣或者去其它的地方。」
沈旭暉接著談到,「當然,這一段期間是有猶豫、改變的,不是一個很深思熟慮的考量。正如香港現時也沒有人可以很完善地規劃,明天怎麼樣,後天又怎麼樣,因為有太多的不可預測性。」
「新香港」登場
不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沈旭暉經常在文章或者網台節目中,稱呼現時的香港為「新香港」;相反的,以前的香港是「舊香港」。他認為,「新香港」已經不如「舊香港」一般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能夠暢所欲言、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是論辯、打筆戰。如今這種「一言堂」局面,讓人感到十分可惜。
沈副教授的專長是研究國際關係,曾經去過英國、新加坡、日本和美國等地訪問。他認為,台灣學術界的國際關係觀,比香港有更多不同的面向和理論;也更進一步指出,香港很少人會研究國際關係,因為,大家覺得就算是讀完也沒有用武之地。
「但台灣就不一樣,他們有外交部,並且很多大學也都有成立學系、研究所,自然而然就會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或論述。台灣從自己本位的角度,去演繹世界的形勢,香港以前是很少這樣做的。我想,在過去兩、三年,香港人才打破框架,開始從自己本位角度出發,但是可惜又遇到《國安法》的箝制;否則,相信這會是香港的一個大好機會。」
「舊香港」不在
但港人身份認同長存
在台灣,沈旭暉跟移民當地的香港人聊天,問他們想不想返回香港?大家都覺得,自己牽掛的那個香港已經不復存在了。《國安法》生效之後, 2022年的香港已經面目全非,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就算返回香港,也沒有回家的感覺。他覺得自己最想回到的「香港」,在地理位置上已經不存在了,實在讓人傷心、難過。
這一兩年來,香港出現了大規模移民潮。沈旭暉認為,離開的香港人要繼續維繫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在30年前甚至50年前,這件事情是很難做到的,移民到美國及加拿大的港人,可能過了一代就會完全沖淡所有的身份認同了。
不過,沈旭暉指出,現在是互聯網年代,資訊發達、打破時空限制;再加上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單單靠地域去定義一個人。所以,他覺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更有可能長存。
他以2019年反送中運動為例,當時有許多從外地回到香港的人是移民第二代,有的甚至不懂得廣東話,也沒有甚麼共同的回憶,也都不知道旺角在哪裏。但突然之間,反送中運動觸發他們想要溯源、尋根的念頭,而且進一步感受到那個叫做「共同體」的情感。
沈旭暉表示,那些第二代的香港人,在2019年突然之間變成很堅定的香港人,反映現在的身份認同理論跟以前不一樣。因此,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促使他對未來還抱持一些盼望。
「香港精神」未滅
讓將來仍可期待
關於香港正在沉淪的速度,沈旭暉表示,可能比很多朋友最壞的估算還要快得多,2020年《港區國安法》的條文寫得很極端,也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他認為,「新香港」有點像1949年以前的上海,50年代的報紙將香港形容為「小上海」,因為當時上海比香港更加繁榮,也是各種文化匯聚,各個國家的租界、不同的勢力範圍林立。
不過,「雖然情況千頭萬緒,但是亂中有序,多元、璀璨的文化也從中產生了;可是,1949年之後,大家都知道完全沒有了,我很不想香港步入這樣的後塵。但是你看到那個大歷史的趨勢,似乎正在往這個方向走。」
沈旭暉對於香港的新一代抱有希望,因為他覺得香港以前的成功,正是奠基於沒有由上而下的計劃,而是人民由下而上去建造出來。只要香港人有信心、有信念,去到哪裏都可以完成一些別人料想不到的事情,也不需要別人叫你做甚麼,你才會做甚麼的。
「這就是一種所謂的香港精神,我認為新一代,特別是離開了香港的下一代,就是比我們這一代要強得多。」沈副教授充滿信心、堅定無比的訴說著內心的想法……◇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