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業出身清貧,長大後發起義補計劃,支援基層兒童學習。(志留紀專訪影片截圖)
梁啟業出身清貧,長大後發起義補計劃,支援基層兒童學習。(志留紀專訪影片截圖)

他從基層出身,兩次會考不合格,深明自己曾受家庭貧困之苦,長大後發起了義工網絡,為基層學生補習,希望透過知識,帶領他們走出跨代貧窮。如今疫情重創經濟,被逼停工停學的基層家庭陷入水深火熱中,他又想到什麼?他是「一團火」義補計劃創辦人梁啟業(阿O)。

童年惶恐終日 決心助童改寫命運

阿O創立「一團火」之前,他的童年生活可謂在惶恐中度日:跟隨媽媽流落街頭、缺乏父母照顧、生活規律不定,直至有社工接觸他們兩兄弟,並帶他們入住兒童之家,他的內向心理才有改善。據他的分享中,兒童之家重視紀律,導師也會擴闊他們的眼界,因此他在兒童之家的生活是很開心的。

但升中後,阿O返回家中居住,生活再次打回原形,在學校中缺乏朋輩支援,學業成績也不理想。身形瘦弱、記性不好的阿O考了兩次會考,成績仍然無法升讀預科,他隨後決定投身社會,創立招聘網站,生意越做越大,他於2006年結束網站生意,以過來人身份重回兒童之家當宿舍家長,陪伴兒童成長。

成立時一呼百應 內部曾遇分歧

香港的貧窮懸殊問題一向嚴重,在2000年代更一度成為社會熱話,大眾很關心弱勢人士的背後故事,這驅使阿O組織大學生義工,為基層學生補習。回想10年前三月,在Facebook發了一則貼文,徵集義工與場地供學生接受補習,共40名義工參與,反應理想的有點誇張「有啲教育博士,(甚至)然後有退休校長入嚟想做訓練」,計劃開始後第二年全港18區都設有「學習空間」。

阿O認為,計劃是要撮合努力學習的學生和願為相關學生提供支援的人。他與著名教育工作者陳葒交流過,雙方決定分別以一對一和團班形式教授學生,阿O認為這樣做會更具效益。他坦言最初認為讓基層學生補習便已達至目標,後來發現當學生升中後仍需要朋輩的支援,惟本身招募的義工年紀較大,與處於青春期的學生產生代溝。阿O於是從2016年起招募可長期服務的大專生,從而讓升中的學生能與義工維持長期的夥伴關係。

阿O感恩家長一直與他們充份合作,支持他們的服務。然而他認為組織永遠是最大的困難,在他當年招募年輕義工時,年長義工也曾質疑阿O違背理念,不過後來卻發現,團隊也需要培育學生自主學習,逐步發展出今天的服務模式。

自主總好過強逼 疫情驅使服務轉型

基層家庭內部出現糾紛,不時會發生肢體爭執,影響兒童心理健康,阿O曾思考貧窮的定義,認為知識和人際網絡的充裕可避免個人跌入貧窮境地。阿O指出,貧窮的根源跟暴力有關,而暴力則源於家長不懂管教技巧,「我唔信父母專登好鍾意細細個就打細路仔」,他又引述數據,超過五成的家長動輒對孩子動手,阿O相信沒有孩子不喜歡學習,若果給孩子放鬆自由,讓他們在學習路上得到成功感,才能杜絕暴力問題。

如今疫情未止,基層家庭特別受其影響,可謂四面楚歌:家長受經濟和管教壓力困擾、學生則面對長期停課,好易產生磨擦。阿O不想正接受義補的400名學生中斷學習機會,他決定以視像形式繼續服務。

除此之外,阿O和義工了解到基層兒童不能像中產家庭兒童獲安排參與各種活動,於是想到透過籌備「電影採訪團」活動,讓學生選擇最想觀看的電影,在觀賞後完成工作紙和討論,配合每星期一次的網上補習,讓義工全面掌握學生的狀況與需要。這讓基層兒童在疫情期間也能活動起來,同時減少家長在管教上的壓力與擔憂。

公民社會萎縮 願以微小力量改變

去年12月底,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發生虐兒事件,輿論批評港府監管不足。在兒童之家長大和工作的阿O對事件感到震驚,直言想像不到社福界會發生這些事情,「因為係我腦裏面,暴力係唔可行㗎」。他更擔憂事件中一些沒被虐待卻目擊施暴畫面的兒童之心理狀況,「心理上受虐待,嗰啲先至係遭受最大嘅虐待」,他認為兒童的情緒反應有時較大,大人更應包容他們,「小朋友嘅情緒你好hold一hold,㩒住佢,乜都完啦」。

香港過去的數年經歷大社會運動,「童樂居」事件是否反映公民社會正在萎縮?阿O覺得,社會多數問題乃由於結構性壟斷導致。他認為面對當前環境,仍有事情可做,「你唔係攻擊人,唔係要去打諗過建制,而只係做啲正面嘅事,其實係冇人禁止到你」。他以2008年與近年比較,港人對關懷弱勢的重視程度其實是有所上升,而心目中也冒起去追求公義的態度。相比走得最前的人,他卻定位自己是背後挑持他人的支持者,為社會做一點事情。縱使時代再壞,但阿O仍保留當初的赤子之心,這可謂是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

阿O接觸過無數學生,總是建議他們不要只躲在家裏,外出認識朋友,培養對香港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正努力學習英文,希望有機會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知道世界各地是怎樣。即使香港前路茫茫,他仍然選擇留在香港,「我呢刻仲有使命,覺得而家喺香港做嘅事係鍾意做,亦都有空間做」。

後記

早於一月,《志留紀》團隊計劃趁阿O在一間戲院舉行放映活動時進行訪問,可是因政府防疫措施限制而取消,需改在錄影廠進行。從阿O的訪問中,我們體會到一些人默默為孩子的未來付出,也許他們覺得自身辛勞並不足為外人道,為人父母但若從這些教育工作者身上領悟到管教兒童的最佳態度,那麼兒童才能愉快成長,自可讓虐待事件杜絕。@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