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大陸股市的走向,是投資者最關心的。雖然在中國新年之前,中共官媒高喊要「挺起A股的脊梁」,而且機構投資者也出手護盤了,但還是沒能阻止A股在年前繼續下跌。在新年假期之後,A股市場的調整仍在持續。可以看到,由於「國家隊」出手救市,A股終於在8日時上演了「V」型反轉,也帶動三大股指在9日繼續上揚。

那麼,中共當局為何一定要提振股市信心,想要達到甚麼目的呢?在此之前,證監會的官員還和西方銀行的高管們開過會,並保證中國將在2022年實現「可觀的增長」,又是不是想打消這些高管們的疑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國家隊」出手救市 提振A股信心

8日上午,A股市場主要指數下跌,其中創業板指數跌勢猛烈,盤中跌破2,800點,創出近10個月來的新低。

一般而言,股指跌20%就進入了「技術性熊市」,而創業板指數和去年8月的高點相比,已經下跌了超過20%。這就意味著,從純技術角度考慮,創業板指數已經進入「熊市」。

到了8日的下午,主力資金大幅淨流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演「V」型反轉。滬深300指數曾一度下跌2.4%,創下2021年8月以來的盤中最大跌幅,但在收盤時僅下跌了0.6%。

大陸媒體稱,主力資金大幅淨流入,是因為看到A股市場正在匯聚四大積極因素。不過,彭博社卻在報道中披露了知情人士的消息,是中共政府的相關資金,也就是「國家隊」資金,在8日下午入市支持A股市場,減緩了跌勢,目的是為了維護股市穩定發展,避免引發潛在系統性風險。

其實,監管當局會出手救市,並不讓人意外,因為之前已經釋放出相關信號。

根據路透社1月28日的獨家報道,為了消除高管們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疑慮,25日的時候,中共證監會與西方頂級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們舉行了會議,中共證監會的官員向參會者保證,中國今年會把經濟增長作為優先事項,將在2022年實現「可觀的增長」。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還告訴與會高管們,有關在紐約上市中國公司的監管法規方面,中國和美國的協調正在取得進展,到6月或更早可能會有「正面驚喜」。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A股在2月8日的時候,就上演了這麼一齣V型反轉的大戲。之後,2月9日繼續上漲,收盤時三大指數翻紅,兩市共有3,500隻個股上漲,115隻個股漲停。截至當日A股收盤,北向資金淨流入超過45億元人民幣。這個「北向資金」,指的就是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機制,從香港市場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

看起來,這一次中共監管當局救市的決心比較堅定,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同時又必須進行經濟轉型的情況下,中共穩定外資的願望越發迫切,尤其「穩外資」,也是中共提出的「六穩六保」的目標之一。

去年年底,中共商務部就提到,要在2022年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在今年1月25號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商務部又進一步表示,要在六個方面發力,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確保汽車製造等領域的開放措施落地見效,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地區等。

但是,中共商務部的官員也提到,預期今年中國穩外資的工作,仍然面臨著較大挑戰。主要原因包括:由於國際產業鏈重構呈現本土化、區域化特點,加劇各國引入外資的競爭;另外是,國內企業面臨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價格上升壓力,還有疫情衝擊以及外部環境等因素。

但是,中共商務部沒有提到的是,中共在2021年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監管政策,嚴重打擊了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和教培企業等,也重創了許多外國投資者。

例如,和去年的紀錄高點相比,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已經下跌了大約59%,而進入2022年以來也已經下跌了5%。

也就是說,不僅是中國股市需要提振信心,美國的中概股也是一樣。

所以,中共「國家隊」入市A股的消息,也迅速成為在美上市中概股的重大利好,可以看到,2月8號,一些大型科技中概股飆升,阿里巴巴上漲6.2%,京東上漲3%,拼多多上漲13%,滴滴漲10%,百度漲4.8%。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上漲了3.9%,創下了上月末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

不過,這種上漲的勢頭能否持續,能否徹底地逆轉A股和美股中概股的頹勢,還有待觀察。而且,中共僅僅通過提振股市,來打消外國投資者的疑慮,可能還是遠遠不夠的。

10大中國基金9隻虧 外資去年遭重創

首先,去年,外國投資者的損失慘重,而主要原因,還是中共的監管政策所引發的。

比如,《中國基金報》報道,截至去年12月29日,2021年海外10大中國股票基金,竟然有9隻虧損。其中,虧損幅度超過20%的有3隻,超過15%的有5隻;排在前4名、規模超過400億元的中國股票基金全部虧損。

報道稱,這些由安聯投資、摩根資管、施羅德投資、富達國際、瑞銀資管、法國巴黎銀行等全球資管巨頭管理的基金中,不少由投資年限超過20年的老將執掌,可見2021年中國投資操作有多難。

並且,中共的監管環境,在未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國的監管政策也將對中國投資產生影響。

例如:在A股市場上,醫藥板塊持續走弱,因為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醫藥作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其政策走向,也成為投資者的核心焦慮之一。而在幾天前,美國政府也把33家中國實體,列入到了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unverified list)中,「藥明生物」也在其中,結果就是,「藥明」系股票也集體暴跌。

第二,由中國恒大引發的房地產債務危機震動世界,而隨著償債高峰的到來,更多中國企業的債券違約,已經是不可避免。

據統計,2021年中資美元債違約集中爆發,違約金額合計274.3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63%,涉及違約債券63隻,首次違約主體有14家。其中,房地產企業的違約金額,超過244億美元,佔比達到90%。

而Wind數據顯示,2022~2025年是房企美元債兌付高峰期,總額超過826億美元,其中,2022年房企的海外債到期餘額,超過273億美元,償債壓力集中在上半年。

一些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動蕩仍沒有結束。野村證券的分析認為,在基本面明顯惡化之際,房地產業的波動甚至會比之前更大,這導致投資者信心減弱,使得整體市場更加脆弱。

第三,中國和香港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也導致外資撤出。

過去兩年以來,中國嚴防死守的防疫政策,讓在華外企叫苦不迭,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呼籲中共政府放鬆防疫措施。而香港,也緊隨北京貫徹「清零」政策,導致國際人才加快撤出。

中國是今年全球經濟最大變數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也讓外資感到焦慮。

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底發布的年度評估報告中,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預測,從之前的5.7%下調到4.8%。在此之前,美國投資銀行高盛,也在1月12日發布報告,將2022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從之前的4.8%下調到了4.3%。兩者都將今年的增長預測,降到了5%以下。

高盛下調預測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在防控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下,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增加。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預測的原因是,中國的增長勢頭持續放緩,而消費持續疲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指出,在拉動GDP方面,消費的表現落後於其它任何一項。而中共政府嚴格的抗疫措施,讓消費者不敢隨意花錢。而且到目前為止,北京當局都沒有採取任何有意義的措施來促進消費支出。

另外,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也認為,中國今年GDP增速超過5%的難度很高。寬鬆刺激政策必然會加碼,但也面臨多重限制,政策空間已經遠不如以往,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也在下降,要重複2009年和2016年那種不惜成本、強勢拉動經濟的做法已經非常困難,後遺症恐怕也非常之高。而且疫情本身不確定性非常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也就是說,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GDP增速「保5」都很困難。

經濟學人智庫,也在去年10月發表報告,預測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及通脹帶來最大風險的十大情景中,最大的四項情景都和中國有關,分別是「中美關係惡化使全球經濟脫鉤」、「中國房地產崩盤導致經濟急劇放慢」、「新的變種病毒出現並證明對疫苗有對抗性」,以及「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顯示在全球經濟風險中,中國因素佔據主導地位,是2022年世界的最大變數。

在這種情勢下,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確實是一件高風險的事。@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