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有一心腹謀臣郭嘉,此人不是預言家,但他對時局的預測往往精確無比。他算無遺策,為曹操剖析袁紹、孫策等人的性格,以及事件的發展,均有著獨到的見識。曹操與郭嘉,前者慧眼識人,用人不疑;後者慧眼識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演繹了亂世的君臣之義。

1. 評價袁紹 難成霸業

郭嘉(170年—207年)二十多歲時,被郭圖引薦給袁紹。

袁紹討伐董卓之後,用計奪取了冀州,先後擊敗了公孫瓚、孔融、張燕等人,掌管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他擁兵數十萬,雄霸河北。袁紹名望高隆,譽滿天下。很多人認為,袁紹定能一統天下,成就霸業。袁紹儼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霸主。

然而,郭嘉見過袁紹後,對袁紹的兩個謀臣辛評、郭圖說,有智慧的人,會審視考慮自己侍奉的主公,這樣才能建議做甚麼都能成功,建立功名。他認為袁紹這個人「多端寡要,好謀無決」,表面上他的想法很多,想要傚法周公禮賢下士,但是不得要領;看上去他好像很有謀略,但在關鍵時刻又很難做出抉擇。想和他一起平定天下,成就霸業,真的太難了。郭嘉沒待多久,就離開了袁紹。

郭嘉畫像,出自清代《三國演義》。(公有領域)
郭嘉畫像,出自清代《三國演義》。(公有領域)

2. 言「十敗十勝」論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英年早逝。曹操就給謀臣荀彧寫了一封信,請他推薦一個謀士。自從戲志才去世後,曹操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共商大計的人。他知道汝州、潁州有很多奇人異士,因而問荀彧有誰可以繼任戲志才。於是荀彧就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召見郭嘉,二人共論天下大事。曹操高興地說:「能讓我成就大業的人,一定就是他了。」郭嘉出門後,也很高興地說:「真是我的主公啊。」郭嘉歸附曹操後,任職司空軍祭酒,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將獻帝迎到許都,以獻帝名義讓袁紹為太尉、封鄴侯。袁紹恥於在曹操之下,怒罵曹操。於是曹操讓出大將軍位,改由袁紹擔任。袁紹坐擁冀州、青州、并州,他的轄地遼闊寬廣,並且兵強馬壯,只要他一聲號令,即有數十萬人相應。這一年,曹操想討伐袁紹,但又擔心自己實力不夠,於是問郭嘉該怎麼辦。

郭嘉以劉邦和項羽為例,大意是說,劉邦本來打不過項羽,但是劉邦唯以智取勝;項羽雖然強大,但最終仍被劉邦逼上了絕境。繼而,郭嘉提出了「十敗十勝」論,也就是袁紹十敗,曹操十勝。郭嘉從「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剖析了曹操和袁紹二人的優劣。這番對比的結果是曹操全勝。

比如,袁紹對內疑忌太重,用人又懷疑,所以他多重用自己的親戚子弟。曹操對外寬和,平易簡約,對內英明豪爽,並且用人不疑,不論親疏遠近,唯才是用。在郭嘉的眼中,袁紹的胸襟和度量遠遠比不上曹操。

曹操待人以誠,推心置腹,不被虛名所動,而且獎賞有功之士從不吝嗇,對忠正遠見之士也大加任用。這一條郭嘉稱為曹操「德勝」袁紹。

袁紹雖然有謀略,但缺少決斷和應變的能力,他的大臣為了爭奪權位,彼此造謠生事,內訌不斷,袁紹很容易受到讒言迷惑。而曹操賞罰分明,機警應變,行動起來非常迅猛,無論從謀略、應變能力,還是治軍御將,他都非常出色。

郭嘉說的這十條,涉及到古代兵法的精髓,並且條條切中要害,和孫子兵法如出一轍。聽完郭嘉的系列妙論,曹操信心倍增。

3. 進言擒殺呂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親自率領大軍遠征公孫瓚。郭嘉建議曹操趁機先除掉呂布。如果現在不除掉呂布,將來曹操和袁紹對決時,呂布定會援助袁紹攻打曹軍,對曹操是一大禍害。

曹操迅速出征,經過三場戰役,打敗了呂布。呂布節節敗退,退守城池。由於曹軍打得很辛苦,很疲憊。曹操看到這番場景,就打算撤軍回去。郭嘉堅持勸曹操乘勝追擊,剷除呂布,「昔日項羽大戰七十多次,從來沒有失敗過,然而一朝失勢,導致自己身死國滅。如今呂布每戰必敗,氣衰力盡,內外失守。呂布的威力比不上項羽,而敗北的處境比項羽還要慘,如果此時乘勝追擊,必能擒拿呂布。」曹操同意他的話,乘勝追擊,擒殺了呂布。日後曹操攻打袁紹,少了一支勁敵。

4.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呂布沒有被擒殺之前,他出兵打敗了劉備。劉備敗逃,投奔曹操。曹操以禮相待,讓劉備做了豫州牧。但曹操的下屬認為劉備頗有英雄志向,如果不儘早除掉他,日後必會成為大患。曹操就徵詢郭嘉的意見。郭嘉認為,曹操起兵除暴安良,推誠仗信招募天下英豪。如今劉備享有很大的英雄之名,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曹營,曹操如果殺了他,那些天下的豪傑志士必會望而卻步。日後還有哪個英雄敢和曹操平天下呢?

雖然郭嘉不主張殺劉備,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劉備有雄才,得人心,而且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絕不可能屈居在曹操之下。所以他提醒曹操,「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一定不要放走劉備,只要給他一個閒職即可。當時的曹操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正在招攬像劉備這樣的英雄,向天下人明示大信,所以這一次並沒有採納郭嘉的建議。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派劉備率軍攻打袁術。郭嘉與程昱二人騎著快馬去見曹操,勸他不要放走劉備,「一旦放走劉備,日後變故橫生」。然而,劉備已經率兵離開了,後來果然舉兵叛曹。這時,曹操直恨自己當初沒有聽從郭嘉之言。

一年之後,即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曹操知道劉備是人中豪傑,如果不除掉他,日後必會養成大患,於是決定東征劉備,以免將來和袁紹決戰時,腹背受敵。曹營諸將都說:「與主公爭天下的人是袁紹。如今袁紹剛來就棄他東征,袁紹趁機在背後偷襲,那該怎麼辦?」

曹操向郭嘉問策。郭嘉肯定地回答:「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大意是說,袁紹性格遲緩多疑,行動起來不會很快。劉備剛剛興起,眾人還沒有完全歸附,只要曹軍猛攻,必會擊敗劉備。現在是生死存亡的時刻,千萬不要失去這個機會。曹操出兵攻打劉備,袁紹果真也沒有出兵偷襲。

5. 預測孫策之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戰。這一戰將決定誰是北方霸主。但就在這時傳來密報,說小霸王孫策準備出兵渡江,偷襲曹軍。曹營的將士們感到很恐懼。

這時,郭嘉說了一番話,改變了局面,也提振了士氣。他說:「孫策剛剛兼併了江東,誅殺了很多英雄豪傑,得罪了很多人,但他是個能讓人效死力的人。然而孫策為人輕率,不知道防備他人,經常自己一個人外出,不帶一兵一卒。他雖然有百萬雄師,也無異於一個人在中原獨行。如果有刺客伏擊,他不過一個人反抗罷了。以我來看,他必會死於匹夫之手。」郭嘉一語中的,孫策後來果然被人刺殺身亡。

6. 預測袁紹二子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曹操,不久之後就病死了,留下了二個兒子袁譚和袁尚。曹軍一直追擊他們,袁氏兄弟二人連戰連敗。

曹操的眾將領都想乘勝追擊,徹底擊潰袁軍。但是郭嘉認為,袁譚和袁尚二人一定會為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反目成仇。他說:「袁紹很疼愛這二個兒子,不知道該立誰為繼承人。他們身邊有像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如果我們緊急追擊,兄弟二人會聯手一致對外。一旦平緩下來,他們就會內訌生變。不如現在向南進攻劉表,以等待他們的變化。一旦袁家兄弟起了變故,到時就會一舉平定他們。」

從郭嘉的幾次進諫中,也可以看出曹操很善於採納建議,真的是用人不疑。曹操果真出兵南征,攻打劉表。曹軍剛到西平,曹操獲報袁譚、袁尚為了爭奪冀州,兄弟反目。袁譚打不過袁尚,只得向曹操乞降,並乞求救援。曹操帶軍援助袁譚,輕而易舉地平定了冀州。曹操平定河北後,多方禮聘青州、冀州、幽州的知名之士,這也是郭嘉的謀略。此後,曹操封郭嘉為洧陽亭侯。

7. 剖析時局 諫曹操征烏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袁尚和袁熙逃到了烏桓人的轄地。曹操準備征討烏桓,但他的屬下都很擔心劉備會趁機攻打曹營。郭嘉說:「主公威震天下,胡人認為離得遠,一定不會防備我們,所以我們突然襲擊,一定會打敗他們。」他認為,劉表和劉備只是表面上稱兄道弟,劉表知道憑自己的能力,無法掌控劉備,所以他肯定會防範劉備的。即使調走全部曹軍遠征,也不用擔心劉備。

果然曹操出兵遠征後,劉備勸劉表趁此機會起兵襲擊潁川郡許都(許昌),劉表心中猜忌,沒有採納他的建議。等到曹操回到中原,劉表才後悔自己沒採納劉備的建議,失去良機。

曹操出兵遠征,進攻烏桓。但因輜重太多,行軍緩慢,郭嘉說:「兵貴神速。」行軍太慢,浩浩蕩蕩的大軍遲早會被烏桓人發現。於是建議曹操甩掉不必要的輜重,以輕騎兵直攻烏桓單于。烏桓人沒有任何防備,倉促應戰,果然大敗。袁尚、袁熙逃到了遼東。

然而就在這次北征途中,郭嘉英年早逝。郭嘉追隨曹操十一年,「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助曹操成就霸業,功績卓然。可惜他英年身喪,中原也失去了棟樑,曹操以「哀哉、痛哉、惜哉」痛悼郭嘉。曹操於赤壁之戰敗後,也大嘆:「假如郭嘉還在,一定不會讓我落到這等地步。」

郭嘉慧眼識主,與曹操共濟大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算無遺策,盡心輔佐曹操。曹操慧眼識人,用人不疑,二人在風雲時代演繹了一場君臣之義。

(事據《三國誌》卷1,卷14;《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