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中共病毒)患者在數周至數月後出現的併發症或持續症狀(「長新冠」)與腸道細菌失衡息息相關,其中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包括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及假小鏈雙歧桿菌更是關鍵,因此團隊認為透過調節腸道微生態,可促進患者康復及減少後遺症出現。

團隊研究分析了106名新冠康復者,發現高達76%的康復者於病毒清除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症狀,包括疲倦(31%)、記憶力差(28%)、脫髮(21%)、焦慮(21%)及睡眠困難(21%)。

研究團隊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異常,腸道內的「好菌」中明顯較少,而「惡菌」較多。在沒有後遺症人士的腸道微生態則相反,與從未染疫人士相似,均較豐富及多樣化。

團隊又發現,無論是年齡、性別、其它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等方面,「長新冠」患者與沒有出現後遺症人士之間沒有分別,反映出腸道微生態失衡是主要導致「長新冠」後遺症出現的主要原因。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腸道細菌生態與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係,例如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脫髮)、肌肉骨骼和疲倦等,結果顯示有多達81種腸道細菌與多種新冠後遺症有關聯,當中不少腸道細菌更與3種或以上的後遺症有密切關聯。

「長新冠」患者的腸道中普遍缺少包括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假小鏈雙歧桿菌等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因此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日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的主要因素。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指,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的狀況,可以預測患者出現後遺症的風險。當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士數以百萬計,是次研究可促進患者痊癒及減少後遺症出現。

研究結果剛在權威醫學期刊《Gut》發表。@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