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北京疾控中心的專家稱,疫情已經擴散,病毒毒株包括Delta和Omicron,本輪疫情的感染源包括國際郵件及進口冷鏈物品。但中共央視近日採訪專家的說法間接否認了國際郵件引發疫情的可能性。北京疾控中心的專家的說辭也引起網民的質疑。

21日北京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會,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中共疾控專家龐星火稱,1月15日以來,北京累計報告本土病例23例,涉及海澱、朝陽、豐台和房山四個區。

龐星火並稱,本輪疫情初步判斷,為兩個不同感染來源的聚集性疫情,包括由國際郵件引發的聚集性疫情,屬於Omicron變異株,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例,均在海淀區。由進口冷鏈物品引發的聚集性疫情,屬於Delta變異株,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3例、無症狀感染者5例,涉及朝陽區、豐台區和房山區。

由於中共一貫掩蓋疫情真相,官方公布的數據普遍被認為造假。

央媒採訪專家:病毒在紙上可存活2小時

不過中共疾控中心關於國際郵件傳染病毒的說法遭到外界質疑。中共央視製作的影片節目中,專家表示,病毒在紙片上可以存活2個小時,在衣物表面可以存活2天,在不鏽鋼、金屬表面可以存活7天。該節目1月20日在央視官微上推出。

上述專家的說法間接否認了國際郵件引發疫情的可能性。目前該影片節目在網上已被刪除,但相關的微博短文仍然保存。

很多網友也質疑病毒感染源來自國際郵件的說詞。微博陳姓網友表示,「既然新冠病毒(中共病毒)只能在紙表面存活2小時,那北京的文件和深圳的郵件是怎麼回事?兩小時文件能從北美寄到中國?還是能從海關到達收件人手中?」

有網友回應,2小時同城也到不了吧,何況境外快遞都多少天才能到國內……病毒屍體還能復活?

還有人說,「國際郵件在進入中國海關的時候會進行核檢和消殺,能拿到我們手裏的常規郵件基本不可能出現活體病毒。」

有網友嘲諷:「這是在質疑北京的流調嗎?」還有網友說,「紙上有肺嗎?不明覺厲。」

多個北京官方機構踢皮球

大紀元記者致電中共國家疾控中心,詢問央視採訪的專家說法否定了北京疾控中心的說法,民眾應該聽誰的?

對方以自己是第三方維護公司為由稱,「我們也不清楚,我們不管那個,我們只負責系統。」

記者致電話北京衛健委,相關人員接聽時則踢皮球稱,這個事情是分部門的,建議諮詢北京12345,他們負責對一些政策的解讀,並要按每天新聞發布會內容為準。

記者追問,防疫知識如果差異太大,對防疫會造成很大混亂。對方還是建議,記者撥打12345,向他們反映有關的意見,他們也可以根據正常渠道向有關方面反饋。

記者致電海淀區衛健委,因為「加拿大郵件傳播疫情」,最早從這個區傳出的。但對方以值班人員為由推託回應不了,稱以官方的為準。

記者在不同時段嘗試撥打北京的12345,但每次都說忙,讓「稍後再撥」,一直無法接通。

專家:中共將疫情推卸海外

中共曾稱是海外進口的冷凍食品——三文魚在大陸傳播疫情,後來又稱進口水果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在大陸傳播疫情。

去年1月下旬,中共當局多次稱,外國進口冷鏈包裝上核酸檢測呈陽性,包括鱈魚、車厘子、美國進口啤酒等,並提出把檢測冷鏈食品作為防疫重要政策。

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曾表示,中國大陸無一例確診病例的感染源是來自冷鏈食品,這個概率比空難還低。他的說法得到大陸首席疾控專家吳尊友的呼應,引發外界關注。

台灣從海外30個國家進口的冷鏈食品抽樣檢測全部為陰性。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個月初曾回應大紀元表示,截至2021年11月23日抽驗30個國家輸入之冷藏或冷凍食品(包含豬肉、牛肉、雞肉、羊肉、水產品及水果),共227批產品,就其外包裝、內包裝,在消毒前、後分別取樣,共計878件樣品,COVID-19病毒核酸檢驗結果皆為陰性。

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微生物學博士林曉旭曾向大紀元表示,所謂冷凍食品產品包裝帶來感染,只是借用了一個概念,說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一點,實際上很多食品的外包裝都採取充份消毒等措施,未必是傳染途徑。

他表示,這是中共政府出於政治需要的推卸做法。「這變成了中共官方很好用的一個藉口、工具,把疫情責任推到輸入病例身上,說中國疫情的再次爆發是外國人帶進來的。」#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