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日(20日)發布對香港最新初步評估總結。評估報告顯示,預測香港2021及2022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分別增長6.4%及3.0%,私人消費出現滯後或受「清零」政策影響。IMF建議港府,應加強對大陸相關信用風險分析。

報告指,受「零確診」政策的影響,香港旅遊業及接觸密集型行業持續受壓。私人消費滯後於其他本地生產總值組成部分,仍未完全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反映家庭收入顯著下降,以及勞工市場不同環節的復甦不一。

IMF表示,考慮到私人消費需求將持續復甦,而當局的刺激方案則會逐步縮減,增長預測顯示2022年財政狀況整固的步伐會略為減慢。IMF並預期2022年內將會恢復與中國大陸有限度通關,稍後再逐步擴大通關範圍。

報告還指,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會隨着勞工市場狀況改善而逐步回升至約2%。中期而言,預計疫情將對本港生產總值增長潛力帶來長久影響。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勞動力市場的復甦步伐不一對勞動參與率帶來的影響,而數碼化轉型及伴隨的生產要素和勞動生產率重新配置抵銷了部分影響。受到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本地生產總值中期增長將會放緩至3%以下。

IMF預期香港經濟前景的風險偏向下行,但充裕的政策緩衝和穩健的對外收支狀況將有助減輕任何不利於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報告並指出本港經濟面臨下行的風險。包括疫情相關的不明朗因素,例如新變種病毒可能引致本地再度爆發疫情,或會導致恢復人員往來的速度放緩,進一步削弱私人消費的復甦動力;環球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慢、全球供應鏈持續受阻、以及去全球化及經濟脫鉤亦可能減少物流及妨礙復甦;全球風險溢價急升、主要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無序收緊、樓市大幅調整、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溫,以及市場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出現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資金流。

此外,IMF還建議,當局應繼續加強對中國大陸相關信用風險的系統性風險分析。報告指,鑒於大陸多家地產商近期財務緊張,當局應密切監測和分析香港銀行對中國大陸地產行業的信用承擔,並繼續確保香港銀行採用具前瞻性的內部信用風險模型,以評估銀行對中國大陸借款人履行的風險承擔資本的要求,尤其是對信用評級偏低的地產行業借款人。@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