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正在儲備一些必需品,並計劃進行更多的國內生產,它在加快減少中國對世界的依賴。

中共的最高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農業部最近都把「安全」定為2022年的優先事宜。特別是當局承諾確保從穀物到能源和原材料等所有物資的供應,以及涉及生產和分配用的工業零件和商品的供應。

近幾個月來,中國加大了全球糧食採購力度,還計劃留出可耕地來種植大豆。早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共當局幾乎就放棄了增加大豆產量的做法,完全依賴於美國和巴西等國家的進口。

《華爾街日報》周四(1月13日)報道說,但是,中國想自給自足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一個從與世界其它地區的一體化中受益的、既是世界工廠又是商品消費的大國而言。

在中共與大部份發達國家的關係變得緊張的背景下,中共的行為就更加帶有政治性,它要求加大內部供應,以減少中國對國外的依賴。從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病到人權和北京對台灣的主權要求等一系列問題使美國及其許多盟友,包括澳洲、加拿大和日本,都與北京對立,中共通過限制進口一些外國產品對相關對像國進行報復,哪怕傷害到中國自己。比如:中共禁止澳洲煤炭進口的禁令,使中國許多地區去年的電力緊張狀況惡化。

中共的經濟官員已經定下,在未來的一年裏,將大豆和油菜籽等糧食作物列為生產重點。他們現在計劃增加國內的大豆產量,其中大部份產出用於餵豬,並承諾今年將把黑龍江省的產量提高19%,達到160萬畝。

美國農業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的前商品交易員肯·莫里森(Ken Morrison)對中國的增產計劃不以為然。他說,「提高一種作物產量會減少另一種作物的供應。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可耕地並沒有閒置。」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大米和小麥等糧食產量和農作物耕作面積在2015年以後觸頂就開始回落。熟悉中國農業的日本愛知大學名譽教授高橋五郎告訴日經新聞說:「中國由於農地分散及污染,生產效率不高。再加上農民向城市流動,糧食產量今後也難以增長」。

中國的這輪囤糧行為已經推高了全球穀物和其它商品的價格。分析師和經濟學家質疑中國是否有能力建立石油、煤炭、鐵礦石和其它材料的儲備,而不必從與中國關係緊張的國家(如澳洲和美國)中購買更多東西。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從粟米等主要糧食的庫存量來看,中國達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但是中國人口還不到全球的兩成。

北京官場內部也有人認為,要中國在短期內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的能力的期望「不現實」的。高級經濟顧問楊偉民在上個月的一個在線論壇上說:「我們應該繼續進口可以進口的東西。」中共的這種拍腦袋政策轉變也曾在民間引發對戰爭的擔憂。例如,商務部2021年11月敦促地方當局確保冬季的糧食供應,「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這一罕見措辭已經引起網民各種猜疑及議論。#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