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突然宣布收緊疫限措施,由周五(7日)起14天停娛樂場所、禁晚市堂食、美英加澳等8國客機禁入境等,酒吧、健身室、美容院等需關閉,取消大型活動如香港單車節等;白領上班族「儘量」留家工作,商業區的午市或將同受影響。
今次疫情爆發較具爭議性,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下周立法會上他將與多位議員重點「招呼」林鄭,問責於政府。本文聚焦在經濟上的討論,究竟零售與餐飲業將受到何等程度的打擊。
零售與零售舖齊插
先說明一點,疫爆參考股市升跌與住宅樓價變化意義不大,前者恒指內的科網與金融成份股表現跟「防疫措施」相關敏感度低,網企、送餐等甚至受惠,故美股得以在疫境下連創新高,惟中資科網股下跌則另有原因(反壟斷、監管等);而後者住宅物業因在家工作時間增加,反而更加「得寵」。
那麼視覺應該放在那裡?首先參考一下統計處每月所發布的零售銷售數字,在疫四波(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時本港大規模收緊社交距離限制等防疫措施,當時同樣是禁止晚市堂食,經季節性調整後全港整體銷售額下降6.9%,但比較第一波時急墜21.6%還是相對穩定。
然而,若細分零售項目可見各類別表現「參差不齊」,超市銷售強勢「毫髮無損」;時裝按年不見了兩成以上的生意;珠寶與手錶挫36%;煙酒跌超過七成,為重災區;藥物及化妝品少了40%的銷售額。
若看另一個經濟部門,工商舖亦受災難性打擊,據美聯商業指標甲廈售價指數(MCAI)資料顯示,自2020年疫爆以來寫字樓價格下跌逾一成;零售業樓宇售價指數(差估署)則先倒退後回升,近又再跌;工廈(MII)向下深探後反彈,卻仍未「返家鄉」。這三個地產子板塊至今仍在苦海之中,尤其是辦公室與舖位,總感覺「空蕩蕩」的,全球情況大致上相同。
百貨公司生意在疫情最嚴峻時,銷售額可砍去接近六成,撇除「自由行」因素,板塊在去年佔整體零售銷售僅9.8%,2016至2020年的平均值為10.9%。據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01212)年報資料,2020年銷售所得款項按年大幅收縮40%至56.7億元,當中銅鑼灣店與尖沙咀店分別走低36%與58%。
食肆總是「餐餐硬食」
疫限下食肆其實真的很難做,食材會過期、舖租貴,關店決定「成本」大,因涉消防、食牌、大量器材、裝修等(將來重開又要燒錢)。
一年截至2021年3月底止,大家樂(00341)香港收入同比下降了20%至55.1億元,三大分類項目中,「機構飲食」縮水最多,跌幅達44%,原因為疫情導致學校持續停課、醫院餐飲及其它機構服務暫停,以及全球航空業嚴重受挫;第二大跌幅為「休閒餐飲」,錄下滑20%,這裡包括米線陣、意粉屋等餐廳;而大家樂最核心的「速食餐飲」則跌15%。
同期,翠華(01314)營業額急減31%至跌破10億元關口,僅錄得9.6億元,全年更蝕了1.2億元。此外,譚仔國際(02217)在2020年截至9月底止的6個月,日均每餐廳收益按年倒退16%至35,961元。
回頭再看一下整體數據,在疫爆以來的兩年間,疫情控制最好的時候乃過往數月,而近半年的月均零售銷售額報289億元,最惡劣的時候(2020年2至4月)錄月均233億元,兩者相差約24%。
綜合以上提及數字,疫一波衝擊力度極大,整體零售挫逾兩成,個別生意更被打得七零八碎。疫四波防疫措施算多,惟整體破壞力下降至單位數,但酒吧、化妝品與珠寶等生意還是會很凋零,衰落程度可達30%至逾70%。
除了百佳及惠康等超市外,於整件事情中還有一個超級大贏家,就是網購平台,其零售佔比由2020年1月時的3.3%,於短短23個月內一舉攀升至2021年11月的11.2%。難怪瑞銀周四(6日)發表報告時表示,收緊社交距離限制等利好HKTVmall母企香港科技探索(01137)。◇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