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大批香港警察前往《立場新聞》位於觀塘的辦公樓搜證。(宋碧龍/大紀元)
12月29日,大批香港警察前往《立場新聞》位於觀塘的辦公樓搜證。(宋碧龍/大紀元)

12月29日,香港當局搜查獨立網媒《立場新聞》辦公室,逮捕七名相關人士,並凍結資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立即放人,並表示一個不懼怕真相的自信政府會擁抱新聞自由。(Jonathan Ernst/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12月29日,香港當局搜查獨立網媒《立場新聞》辦公室,逮捕七名相關人士,並凍結資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立即放人,並表示一個不懼怕真相的自信政府會擁抱新聞自由。(Jonathan Ernst/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出動數百國安警察,搜索香港網絡媒體《立場新聞》,抓了7個人。被捕者包括現任及前任高層人員,有《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前董事周達智、吳靄儀、方敏生及何韻詩,署理總編輯林紹桐,還有《蘋果日報》前副社長陳沛敏。

警方搜查媒體和抓人的理由是:「串謀發布煽動刊物」。這是甚麼罪名?恕我中文不好,不太明白。我們仔細琢磨:串謀,就是合謀;發布,可以解釋為發行、出版;煽動刊物,大概是載有煽動內容的刊物。

所以,基本上來說,並不是這個出版物造假、造謠,或者是栽贓、陷害、誣衊等等,而是「煽動」。

「煽動」的定義

根據香港警方發言人李桂華所說,《立場新聞》於2020年7月至今年11月,發布多篇「煽動性文章」。比如有文章形容香港抗爭者「被失蹤、被侵犯」,屬無事實根據惡意指控;也有文章形容審訊是「中共赤裸地濫用權力,用法律展示隻手遮天的威能」,令人對司法產生憎恨;還有涉及中大事件的文章寫道,「綠色軍裝的防暴警察對準遠處黃頭盔開槍掃射,聽到『燒曬佢啦』(全都燒掉啦)」等等,都屬於煽動。

他又稱,《立場》刊登很多網誌文章及獨家專訪,利用自己平台與「逃犯」合謀,煽動憎恨特區及中央政府。他舉例說,有網誌文章提到前往不同國家遊說、撰寫制裁名單,也有專訪文章提到「只有兩國,才有兩制」。

李桂華在記者會中,每當被問煽動的定義,都會重複講,報道不重要,關鍵是引發對「政府、司法和一些人士的仇恨」,就是煽動。他說,當局並非針對媒體報道甚麼新聞,而是「新聞文章出來的時候是否有煽惑意圖」,令香港人憎恨政府、司法等。

至於報道違反「國安法」人士的言論是否屬於煽惑,李桂華表示,涉及煽惑的文章「有很多主觀想法擺放進去」。記者追問李桂華具體內容,他拒絕回答,而是強調「關鍵要看報道的目的」,而不是做了甚麼。

這根本就是誅心之論,就是猜度你的思想和立場動機而定罪。

一個國家的法律,制裁想法而不是行為,這是一個獨裁專制非法制國家和現代國家的分界線。

媒體專業的角度

對新聞媒體來說,專欄文責歸屬作者,網誌文章說遊說及撰寫制裁名單,說的是網誌博主自己的行為;專訪文章中,被訪者提到「只有兩國,才有兩制」,那是被訪者的看法。按照媒體專業的角度,這都是「不一定代表本報立場」。而且,那是新聞的一部份,說不上是煽動。

比如報道大家關注的某人對某事的看法,他的講話,是新聞報道的一部份,他聲稱要殺人放火,並不等於媒體宣傳煽動殺人放火。

香港警方的說法,當然是豈有此理,有冇搞錯。但這種論調,對我來說卻一點也不奇怪、不意外,因為香港是自由民主的淪陷區。在這個淪陷區中,佔領者的搶掠、報復、屠戮等各種行動,難道會很出人意料嗎?

香港的《立場新聞》,是一個本土網絡媒體,創辦人是典型香港精英人士。這一點和《蘋果》類似,當然也有不同,但他們的價值觀、看待事情的立場基本相同,甚至人員也相互流通。

所以,一方面,我把香港警方搜查《立場新聞》,當成是香港共產黨政府整治《蘋果日報》的延續;另一方面,我覺得,這也是有新的原因。

魚目混珠的報道

過去兩個月,香港發生幾件重大事件,一是立法會選舉。這是《國安法》之後,中共越俎代庖,「幫助」完善香港民主後的第一次選舉。當局鄭重其事,不是怕選輸了,因為他們不會也不可能輸,而是怕選「丟臉了」。

這是在國際上丟臉,投票率大幅下降,說明港人不和他們玩了,既然不信任,何必在一起,乾脆放棄「躺平」,事實正是這樣。這次選舉,官方大肆宣傳「煽動」去投票,但最後的投票率只有三成,是歷年來的最低,官方感到特別尷尬。

在之前,香港政府就宣布,呼籲「躺平」、不投票是違反《國安法》,將要追究。就連香港民意調查機構事先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只有一半的人有意去投票,《大公報》都直接說這是煽動不投票,是違反《國安法》。

在香港立法會選舉之後,《大公報》頭版頭條的大標題是:投票率98%,創歷史新高。這是假新聞嗎?香港投票率明明只有三成,它說九成八,還創新高。結果讀到內文,才發現是選委會選舉投票九成八,不是立法會選舉。但不明說,而且還在下方故意下一個立法會選舉的標題,等於是誤導或者暗示說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九成八。

相對而言,《文匯報》就比較老實一點,同樣是頭版頭條,同樣是投票率九成八,但大標題點名是選委會投票,比《大公報》好多了。

原來是「機關報」

這個《大公報》,其實就是中共香港市委機關報,香港市委公開掛牌的名字,叫做中聯辦,前身是香港新華社。按照中共慣例,未佔領的地區,中共黨委叫做工作委員會,佔領之後,就叫省委市委了。所以現在的中聯辦,其實就是「香港市委」。

《大公報》就是他們的機關報。而《文匯報》,相當於大陸的都市報。如果《大公報》是《南方日報》,《文匯報》相當於《羊城晚報》。

《大公報》的這種惡劣的公然欺詐,當然是為了香港市委解套。我估計,人大常委幫香港改選舉法,正是因為「香港市委」大力遊說的結果。

「香港市委」弄巧成拙

過去這麼多年,「香港市委」一直覺得自己很憋屈:大陸所有地方,市委都是一把手,市政府是配合角色,只有香港,香港市政府扮演重要角色,而市委只能幕後活動,上不了檯面,心中鬱悶有氣,於是計劃在立法會這塊地方下手。控制立法會,也就控制香港一半的權力了。

北京要採取斷然措施,還是要考慮國際上以及香港人的反應。這時,香港市委會出來打包票,香港人民如果普遍支持,投票率不太低,國際上也就不會有太大反應。所以過去半年,「香港市委」最緊張的是民主派不參選,香港選民不投票。

等選舉完,果然投票率低,國際上反應大,北京丟臉了,香港更丟臉了。美國最「過份」,直接宣布制裁「香港市委」多名「副書記」,也就是香港中聯辦幾位副主任,而不是制裁香港市政府官員。美國人的眼光算是很準,但這給北京出了一個大難題:如何反制裁。《反外國制裁法》出來了,別人制裁你的副書記,你不反制好像不像話,違法了。這是香港發生的第二件大事吧。

林鄭 北京述職

前幾天,林鄭月娥去北京述職,面見習近平和李克強。官方報道中,習近平說《國安法》取得成效,選舉改變獲得港人支持,這些都是「香港市委」提供的官方說法,但實際上是否發了脾氣,就不知道了。

李克強見林鄭時,沒有談選舉,只說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習近平「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說法,有明顯的不同。李克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共傳統的說法,從鄧小平到前兩年都是如此,最近習近平把它改了。這種簡單的用語差異,其實反映中共內部對香港問題如何處理的不同看法。習近平執著強硬的措施,其效果如何,大家都在觀望。「香港市委」對此心知肚明,當時打了包票,現在兌現得不太好,可能要被北京臭罵一頓。

有火種 就有希望

這個和《立場新聞》事件有關嗎?當然有關。因為香港的國安警察,其實已經不是香港警察,而是中共主管的警察機構。在選舉前,本土讀者看最多的《立場新聞》;當警察惱羞成怒的時候,《立場新聞》自然就成了目標。

《立場》之後,會是哪一個?有人說《眾新聞》,有人說《大紀元》。這種事,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一定會來。香港的自由既然已經淪陷,那就由佔領者予取予奪了。該報甚麼新聞,就繼續報甚麼新聞,真相本身就是力量。堅守到最後,絕不輕言放棄。我相信,自由的火焰不會滅;只要火種還在,希望就永遠不會消失。◇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