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想換個新氣象。昨晚大除夕,就換掉了Facebook專頁的照片,眼利的讀者該看出寓意:「每一朵烏雲都鑲有銀邊。」
慈山寺我去過兩次。第二次,即最後一次,是2019年夏天跟一大班朋友去的,同行還有葉漢良先生,以及從加拿大返港短住的邵頌雄教授。差不多離開時,我們在大雄寶殿前面的地方會合。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和一兩個朋友恰巧聊到香港前景,我說:「短期不樂觀,再過幾年會發生些事,或有轉機。」
話口未完,朋友忽然指着我背後,說「嘩好靚喎」。我轉身一望,赫見大雄寶殿上方的天空,有一朵鑲着銀邊的烏雲,在場各人都忍不住舉機拍照,當然包括我。但拍照的時候,我心底不禁想起自己剛說的話。佛祖是否也想表示認同呢?
「每朵烏雲都有銀邊」,是源自英國十九世紀才流行的諺語: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表示在不管多壞的處境,人都可看到一絲希望。這句話的意思和用字,可追溯至英國大詩人彌爾頓在十七世紀寫的假面劇《Comus》。有一幕,迷失於樹林的女主角如是說:
Was I deceived, or did a sable cloud
Turn forth her silver lining on the night?
是我錯覺,抑或一朶烏雲
在夜裏展露出她的銀邊?
同樣的意思,更可上溯至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他在《自然史》提到,即使是有劇毒的烏頭也可用來醫眼,稱「惡物莫不有其善(malum quidem nullum esse sine aliquo bono)」。中國的老子亦嘗言:「禍兮福之所倚。」
烏雲有銀邊,烏頭可療目,無論多腐朽的世界,也有它神奇之處,只需智慧的靈光,就可把它映照出來。既然換了一張在寺院拍的照片,不如講一個佛教小故事。故事出自哪本經書,坦白說我也不清楚,我只是從一本法文寫的《佛教故事智慧》(Sagesse des contes bouddhistes)中看到,它教我們如何在千瘡百孔的世界自處。
以下是我的編譯版本,故事原無名字,我按文意稱之為〈破水甕〉:
從前有一個男人,每天都從村子走一段路到井邊打水。他用兩隻甕子盛水,肩上扛一根粗大堅實的竹擔杖,一端掛一隻水甕。
水甕一新一舊,新的一隻完好無缺,舊的已隨着歲月而破裂。每天男人擔水回到村裏的時候,新水甕仍是滿滿的,而舊水甕的水卻只剩下一半。男人太窮,沒辦法換一個新的,工作亦越來越吃力。一來他要多走幾趟,才能把足夠的水運返村子;二來水甕一輕一重,扛在肩上不平衡,十分費勁。
新甕子意氣風發,覺得自己「完善」,滴水不漏。舊甕子則自慚形穢,覺得自己連累了擔水人。有一天,男人用那隻破舊的甕子盛水時,甕子就向男人道歉。
男人問:「你有甚麼錯?」
「我很慚愧。」破甕子說,「每天我都漏掉一半的水,令你白費氣力,請你把我丟掉,換一隻新的吧。」
男人聽了有點吃驚,卻被它的懺悔感動了。男人沉思半晌,隨後以慈悲的口吻對破水甕說:「我們一起回家的時候,請你看看沿途的花朵。」
經男人提醒,一路上破水甕果然看見許多盛開的花,色彩繽紛的沐浴在陽光之下。以前它從未看過這麼漂亮的風景,不禁神為之醉。然而抵達村子的時候,它依然覺得很悲傷,因為它丟掉一半的水。
這時候,男人向破水甕說:「難道你沒察覺,美麗的花朵只開在路上的一邊,即你那邊,而另外一邊卻幾乎沒有花嗎?」
「對了,」水甕說,「確是如此,我剛才沒注意到!」
男人最後說:「我知道你漏水,而我也沒有其它辦法,於是決定好好利用。我早就在你那邊的路上,撒滿花的種子,每天我們回家的時候,你已在不知不覺間灌溉了它們。全賴有你,沿途才會開滿許許多多美麗的花兒!」
故事說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但我好想知道,新水甕聽到這番話,會有甚麼反應呢?◇(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