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某男藝人積極參與慈善活動,但他一次又一次言語上或是肢體傷害妻子,並且傳有婚外情。每次他與第三者約會過後,他必送上妻子名貴首飾。男藝人的表現可引用「形象補償假設」 (image-reparation hypothesis)來解釋。當他傷害他人時,期望能修復本身自尊感,使它得以回升。藉著協助妻子或是其他人使他自己感覺良好。藝人犯下的罪惡(即婚外情)使自己感到差勁,自尊感低落。因此他積極做善事如:向社群捐款或是義演,或是贈送禮物逗妻子歡笑,令他的自尊感得到提升。

根據Cialdini 的〈減低負面情緒模式〉(negative relief state model) (Cialdini & Kenrick, 1976),無論是傷害別人者或是局外人目睹受害過程,事件都使他們產生不安情緒。這種負面情緒促使他們做些事情來緩和。而透過幫助別人或是直接協助遭受傷害的人便能減少內心不安。就上述例子,男藝人看似是利他行為,實際上只是為了自己福祉。假若加害者或是旁觀者事發後即時獲贈意料之外的可觀獎金或是得到社會聲譽,由於他的負面情緒已減輕,比起沒有獎金或聲譽的人,他沒有較大機會幫助他人 (Cialdini, Darby & Vincent, 1973; McMillen, 1971)。

筆者曾為一名輟學半年的新來港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他沉默寡言,整天躲在家中,不願外出。初時以為他不適應香港學制,筆者協助他報讀教育局舉辦的全日制「啟動課程」,為期六個月。它專為來港不足一年的學童而設。後來他只上課一兩天又再度缺課。他母親竟不催逼他上學,原因是學生在家中天天做家務。母親認為他不外出生事,也感另類安慰。更何況她是全職在地盤工作,已沒力氣勸導他。根據上述心理學家,學生因幻滅了母親對他正常學業的期望,他便協助母親或是家人做家務,使自尊感稍為回升,自我感覺因而變得良好。◇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