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主動公布了中共軍隊的一批「骨幹裝備」。中共忽然公布這些武器裝備有何用意,又到底甚麼水平呢?
中共自稱縮減「地面作戰、近岸防禦裝備」,加大發展「遠海」、「遠程打擊」的進攻性武器;「淘汰一代裝備、壓減二代裝備、批量列裝三代以上裝備,基本建成以三代為主體、四代為骨幹的裝備體系」。其中,「骨幹裝備」包括15式新型輕型坦克、遠程箱式火箭炮、直-20直升機;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75兩棲攻擊艦、055萬噸驅逐艦;殲-20飛機、殲-16飛機、殲-10C飛機;東風-17導彈、東風-26導彈;「主戰裝備」包括運-20、空警-500、紅-9B防空導彈、新型電子戰飛機殲-16D、高空無人偵察機無偵-7等。
遠程箱式火箭炮
火箭炮也是中共從前蘇聯抄來的武器,並參加過中越戰爭,但實際效果並未得到有效評估,當時的火箭炮還沒有制導系統,一連串發射出去就算完成任務了,主要依靠打擊覆蓋面,以確保能對目標打擊。中共在對越戰爭和後期中越邊境作戰時,更多使用的還是火砲,可以不斷重新修正瞄準,也更容易重新裝填,當時的火箭炮沒有這樣的優勢。
隨著導彈精準打擊概念的出現,密集式火箭炮的打擊方式顯得落伍,誤差動輒數百米確實難以再適應現代戰爭。大規模使用火箭炮也受地域限制,在山地更難以校準,因此西方主要國家都轉向發展導彈,前蘇聯/俄羅斯和中共則繼續發展多管火箭發射裝置。
美國將火箭發射器與短程戰術導彈兼容,先有M270多管火箭系統,後來又有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俗稱海馬斯),可根據戰場需要轉換。中共也從最初模仿前蘇聯/俄羅斯的多管火箭炮,轉向美國模式。
中共軍隊目前現役較多的PHL-03自行火箭炮,是1990年代引進俄羅斯BM-30龍捲風火箭炮的仿製品,同樣是車載12管300毫米口徑遠程火箭炮系統;應該在2003年最終定型,2004年開始服役,因此命名為PHL-03,200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上亮相。
PHL-03配備的火箭彈最初從俄羅斯採購,價格不菲,據說俄羅斯開價14萬美元一枚,後來為了「中俄友誼」降價到10萬美元一枚,這樣的火箭彈實在夠燒錢。中共國產化之後,開始不斷增加射程,從最初的70公里,增加到100公里,後來自稱最大射程160公里,但還達不到中共期望的遠程打擊標準。
中共最新的PHL-16火箭炮
中共剛剛公布的遠程箱式火箭炮,除了現役的175套PHL-03外,應該主要指衍生型號的PHL-16或PCH-191,估計2016年定型,201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閱兵中亮相,但沒有公開標註。PHL-16火箭炮的射程,號稱達到了400公里,甚至500公里,差不多能覆蓋台灣全境,這應該才是中共公布遠程箱式火箭炮的真正用意。
PHL-16有兩個模塊化發射單元,每個發射單元可裝載5枚300毫米火箭、或4枚370毫米火箭,出口版本還包括了750毫米火龍480戰術導彈、和380毫米TL-7B反艦導彈。
火箭彈增加射程的結果,自然減少了彈頭重量,以儘量加大火箭燃料,或增大彈體半徑,火箭的殺傷力必然減弱。據推算,遠程的300毫米火箭彈彈頭可能不得不從250公斤,減少到150公斤;相比之下,一枚東風-16導彈的彈頭重量是1,000–1,500公斤,射程號稱超過1,000公里。
中共專家稱,遠程火箭彈的成本是導彈的1/3,但3枚火箭彈可能還不如1枚導彈的爆炸力,火箭射程也不及導彈,精準度更不如導彈,這樣的火箭炮成本並不低。
遠程火箭炮實戰用途尚難估計
中共為了改變火箭彈的精度問題,不斷加裝導引裝置,但畢竟還不是導彈,發射後調整路線的能力有限,精度也仍然不能與導彈相比,但成本卻大幅增加。無論成本、精度、射程,所謂的遠程火箭炮很可能得不償失,但應該可以用來嚇唬台灣,當然也可以自稱創造了世界第一。
中共開發PHL-16遠程火箭炮,應該作為短程導彈的補充,主要用來攻擊台灣,但如果用於打擊高價值目標,打擊效果恐難以取代短程導彈;若用來打擊低值目標,成本又似乎過高。
據稱,1枚東風-16導彈的成本最低45萬美元;若按照1/3計算,遠程火箭彈成本可能15萬美元,一個發射單元裝4-5枚,一次發射成本就是60萬-75萬美元;一台發射車兩個發射單元就是120萬-150萬美元。這樣的花費用來打擊低值目標當然不值,如果攻擊機場或雷達等重要目標,一旦沒有命中或沒有造成致命損壞,同樣不值。
中共的火箭炮雖然可能具備了遠程打擊的能力,但如何評估數百公里外的打擊效果卻是難題,相應的偵察手段如何為後續攻擊提供依據,是中共軍隊的另一大短板。
遠程火箭炮恐是中共無奈之舉
中共若進攻台灣,在兩棲登陸之前,除了數百枚導彈之外,中共真正能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選項確實有限。
中共空軍的戰機對戰台灣的F-16V戰鬥機,無法確保很快取得空中優勢,大規模空襲台灣的計劃估計難以迅速展開。
中共海軍艦船的艦炮都參照了美國和西方現代戰艦的小口徑模式,威力也不足以對灘頭有效轟擊。中共艦艇實際不得不徘徊在台灣反艦導彈射程外,艦炮根本用不上,最多也只能發射有限的對地攻擊導彈,前提還是美國海軍沒有對中共艦隊進行海上阻截。
缺少海、空的絕對優勢,中共對台灣發動的第一波攻擊,更多要依賴陸基遠程打擊手段,除了導彈之外,不得不考慮遠程火箭炮,這或許就是中共把遠程箱式火箭炮列為「骨幹裝備」的關鍵原因。
按照中共專家的說法,火箭炮被設計成傻瓜操作模式,無需高等級的專業培訓就可以操作,直接配屬給陸軍使用。相反,中共的導彈都掌控在火箭軍手裏,包括短程導彈,需要較強的技術培訓和操作指導,中共軍隊專化人才稀缺,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中共的導彈數量和同時能操作的人員畢竟有限,以遠程火箭炮同時補充打擊,恐怕也是中共軍隊目前的無奈之舉。不過,若真到了實戰,中共的火箭彈是否可能像煙花的「竄天猴」一樣亂飛,甚至傷了自家人,都未可知。(未完待續)
大紀元首發#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