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李泌、陳知玄分別是初唐、盛唐、中唐的三位神童,卻殊途同歸。怎麼「同歸」呢?
先說駱賓王(約六二六~六八四後)。駱七歲的《詠鵝》,全詩充滿童趣和天真,活潑喜人,傳誦至今。駱是個有俠義精神的人,例如其詩《於易水送人》曰:「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但駱仕途鬱鬱不得志,曾因上書論事得罪武則天,遭到誣陷,以貪贓罪名下獄。作《在獄詠蟬》,乃「患難人語」,與虞世南(「清華人語」)、李商隱(「牢騷人語」)的詠蟬詩並稱為唐代「詠蟬三絕」,詩前有序,序亦為名文。詩曰: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武則天稱帝,開殺李氏子孫。徐敬業等起兵討武,駱賓王撰《代李敬業討武曌檄》,一篇雄文天下稱誦。武則天讀到文中「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時,還有得意之色;再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時,驚呼到「是誰寫的?」責問「宰相安得失此人?」
後,討武兵敗,徐、駱不知去向。
著名詩人宋之問貶謫途中,遊覽靈隱寺。皓月當空,他漫步吟詩,開句「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後就寫不下去了,寺裏有個老和尚,點著長明燈,坐在大禪床上,說:「為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宋之問一聽大為震驚,這兩句詩實在遒勁和壯麗呀!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詩續完:「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第二天,宋之問再去拜訪,人不見了。寺中有知道底細的僧人說:「這位老僧就是駱賓王。」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等早年成名,合稱初唐四傑。吏部侍郎裴行儉曾評四人曰:「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為幸。」見《舊唐書.文苑傳》。王勃、楊炯、盧照鄰皆如所言,惟駱賓王能於禍難中逃身,得享遐齡,或因其奔入佛門,命運逕改吧。
再說李泌(七二二~七八九年)。李泌是名門之後,七歲時被宣入宮,適時玄宗與宰相張說正下圍棋,令李泌以「方圓動靜」為題吟一首藏頭詩,有「大手筆」之稱的張說示範道:「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李泌竟不假思索而吟:「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有論者稱此四句實為李泌一生之寫照。)玄宗大喜,抱起小李泌放在膝上,且將李泌留在宮中陪太子李亨讀書。而朝廷重臣張九齡、嚴挺之等,對李泌也非常器重。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不過,李泌志向異於常人,十七歲時作《長歌行》,曰:
《長歌行》李泌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氣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修道成仙與建功立業居然同在心中,這不令人奇怪嗎?但請看《鄴侯外傳》所述:李泌遊衡山、嵩山時,「遇神仙桓真人、羨門子、安期生先生降之,羽車幢節,流雲神光,照灼山谷,將曙乃去,仍授以長生、羽化、服餌之道,且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國祚中衰,朝廷多難,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靈,然後可登真脫屣耳。』」
如此,就好理解李泌的作為,為甚麼在歷史上難得一見了。安史之亂後,在唐朝由興盛滑落到衰亂、又從動盪走向中興(而非遽亡)的歷史大戲中,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的李泌,起到了關鍵作用。
《詠方圓動靜》李泌(七歲)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
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首先,其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略,可以「不出二年,無寇矣」,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高明不亞於諸葛孔明「隆中對」。可惜肅宗沒有全聽,急功近利,致使安史之亂長達八年,且遺下藩鎮割據的大禍。其次,調和皇家矛盾。歷來的帝王宮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鬥爭最酷的場所,況且「疏不間親」古有明訓;但李泌處於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間,挺身而出,仗義直言,排難解紛,調和其父子兄弟之間的禍害,實為古今歷史上的第一人。
李泌的「神仙宰相」形象,在《賜梨李泌與諸王聯句》中可窺一斑(八句分別出自潁王、信王、益王、肅宗)。詩曰:「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鍾粟,唯餐兩顆梨。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
從個人角度講,李泌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能夠建功、避禍、全身,堪稱奇蹟。事實上,李泌以謙退處世,歷仕四朝,四次歸隱,五次離京,一個以功業為念的人是絕難做到的。李泌為甚麼能做到呢?這並非像一般所說「以出世之精神,幹入世之事業」所能達到的,而是李泌能夠「知天命」而行,如前引述的「國祚中衰,朝廷多難,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靈」。李泌亦有命哉!
在駱賓王、李泌之外,唐朝還有一位有名的神童陳知玄(約八一零~八八二年),《宋高僧傳》有傳。知玄幼小聰慧,三歲時,見到佛像就歡欣跳躍。年五歲,已能出口成詩,祖父命他做一首詠花的詩,他隨口吟出,即著名的《五歲詠花》,詩曰:
《五歲詠花》陳知玄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
這首詩看似童語,卻大有意蘊。「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這裏的「空」有雙關之意,也指佛門的空。「花落萬枝空」,又為甚麼會「唯餘一朵在」呢?這「唯餘」的「一朵」,或許有其心願、有其使命吧?「明日定隨風」中的「風」,也是雙關,釋迦牟尼佛講「四大」—「地、水、火、風」,這是一定的境界與層次中,宇宙存在的根本原因的表現。「明日定隨風」,意指回歸生命本源。但回歸哪有那麼容易呢?這「唯餘」的「一朵」花,自然就有番眾花所沒有的獨特生命歷程。「明日定隨風」的「定」字,滋味無窮。
或曰:五歲童哪來這麼多佛學知識?的確,小知玄作詩時或許沒有那些明確想法,但因其佛緣深厚,詩作自然禪意盎然,意象鮮明,讀者可自咀嚼,所謂「詩無達詁」也。
七歲時,知玄聽法泰法師在寧夷寺講《涅盤經》,明悟前因,當夜夢見寺中佛像,伸金色手臂來摩他的頂。十一歲時,稟告祖父要求出家,祖父知其根器,也不加強留,他就此削髮作沙彌。十三歲在四川講道,號稱「陳菩薩」,遠近聞名。知玄受唐代五位皇帝的禮遇。武宗欲滅佛,知玄前往辯論,不納。作詩五首,最後一首詩曰:「生天本自生天樂,未必求仙便得仙,鶴背傾危龍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武宗知其刺。「會昌法難」後佛教復興,知玄有力焉。
駱賓王、李泌、陳知玄三位神童人生之「殊途」,「同歸」修煉之門,可謂奇也。蓋天縱之才,或多世事磨練,結緣了願,而於本性覺悟,並留下一篇傳奇,啟迪世人去琢磨人生之真義,亦其使命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