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抵制商品、簽證障礙、政府對國有企業補貼,以及隨意修改法律等因素,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日趨困難。

官媒《環球時報》寫道:「多家外企遭到中國網民的聲討……H&M、耐克等如今在中國市場上的聲譽遭到重創。」《環球時報》支持中國公民抵制不遵守中共路線的外資企業。

隨著中國轉向國內市場,外國品牌遭受損失。自2020年3月以來,中國邊境實際上已經關閉。遊客需要政府特別批准,並必須隔離長達28天。跨國公司一直無法將高管或工程師派往中國,員工輪換和替換也基本上被擱置。嚴格的防疫規定使外國人很難進入中國,導致銷售額減少,對外國企業的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和歐盟的企業報告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共偏袒國內企業,國有企業在所謂的市場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購買「國貨」甚至已經成為政府採購政策的一部份。此外,北京一直在補貼戰略性產品的製造商,如半導體、飛機和電動汽車,以實現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

歐盟商會認為,中共對國家安全和自力更生的專注可能會疏遠外資企業,同時損害中國經濟。

中共在第14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自力更生,這意味著北京必須繼續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研發,以取代國外先進技術。2020年,中共在研發上投入3,72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0%。這一支出發生在公共債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國經濟步履蹣跚之際。

除了經濟風險外,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都面臨著政治和法律的風險。中國叫車軟件滴滴出行上市後不久,被告知暫停新帳戶的註冊。在另一項抽風式的法律中,校外教育培訓公司被勒令停止辦學。中國最大的英語教培機構「華爾街英語」(Wall Street English)被迫關閉了大部份或全部國內業務。中國1,200億美元的教育市場,幾乎在一夜之間蒸發了60%的市值。

跨國公司立即痛苦地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監管的變化可能會在一瞬間削弱他們的經商能力,而他們無法控制的地緣政治事件,可能會轉變公眾輿論,導致對他們的抵制。

國際品牌,如H&M、耐克和Zara,最近在中國遭到抵制,因為這些公司公開反對中共鎮壓新疆的維吾爾族穆斯林。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和Uniqlo,在新疆人權問題上與國際社會站在一起後,銷量大幅下滑。

2012年,由於有爭議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台),日本產品成為抵制的目標。如今,2021年,由於供應鏈短缺和疫情的限制,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量急劇下降。

「愛國」的年輕人正在改變他們的購買習慣,選擇國產品牌,放棄進口貨。中國消費者現在從星巴克轉向喜茶,從零度可樂轉向元氣森林。運動服裝公司李寧,在宣布歌手、演員肖戰擔任他們的新品牌代言人後,銷售大增。肖戰代言的每款服裝都迅速熱銷。

政治衝突加上民族主義,給南韓產品造成極大的衝擊。南韓部署美國薩德導彈防禦系統(THAAD)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和輿論影響,扼殺了眾多南韓品牌和時尚,從韓劇到流行音樂。

南韓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售從2016年的7.7%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4%。南韓化妝品的銷售從2016年的27%下降到2020年的18.9%。而南韓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6年的4.9%下降到2019年的不到1%。

在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前,對中共當局的抱怨就已經存在了,例如強制知識產權轉讓、限制進入中國經濟的某些領域,以及在許多領域需要一個合資夥伴。外資企業面臨的其它一直存在的問題是缺乏透明度,以及對資本流入和流出的嚴格控制。

許多外國企業報告說,為了獲准進行研發或滿足出口的規定,可能需要技術轉讓。為了獲得商業特許經營權,有時會被強制轉讓知識產權。

中共政府的產業政策繼續限制外國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的市場准入,給予國有企業優先權,或者將外商完全拒之門外。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得到政府的指導、資源和監管支持。省級和地方政府也可能成為國有企業的重要股東,使它們的決策偏向於外商的競爭對手。

儘管存在上述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美國商會成員認為遵守法規的風險是外資企業面臨的最大障礙。這些法規經常在接到通知後立即改變,沒有給公司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和遵守。

法規的改變似乎正朝著加強國家控制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向自由化、對外企越來越開放的方向發展。

中國日益增長的商業風險最終可能導致外國投資的減少。例如,南韓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在2020年下降了23%。同樣,澳洲去年在中國的累計投資減少了二百多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13%的美國商會成員表示,他們已經減少了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從2016年到2020年,美中與技術相關的投資減少了96%,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一段時間。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今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僅為4.9%,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可能已經顯現。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安東尼奧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為各種國際媒體撰稿。他的一些中國著作包括《超越『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國經濟簡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hina's Business Climate Is Uncomfortable for Foreign Firm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