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於周三(10月6日)出爐,來自美國和德國的兩位科學家因「不對稱有機催化」技術而共享殊榮。這種構建分子的「巧妙工具」,有助於製造新藥且更加環保。
根據瑞典科學院的聲明,德國科學家本傑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因各自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的獨立研究工作,將共享本年度化學獎及1,000萬瑞典克朗(114萬美元)的獎金。頒獎機構稱該技術提供了「一種巧妙的分子構建新工具」。
「有機催化劑可用於驅動多種化學反應。利用這些反應,研究人員現在可以更有效地構建任何東西——從新藥到能在太陽能電池中捕獲光線的分子。」瑞典科學院在一份聲明中說。
催化劑旨在促成或加快實驗室或大型工業反應器中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同時保持穩定。諾貝爾獎也曾在2001年頒發給日本等學者,表彰他們在研究「不對稱催化反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認為只有兩種類型的催化劑:金屬和酶。
該學院說,新一代的催化劑對環境更友好,生產成本更低,是製造藥品、塑料、香水和香料等新物質的關鍵。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約翰‧阿奎斯特(Johan Aqvist)說:「這種催化的概念既簡單又巧妙,事實上,許多人都想知道為甚麼我們沒有早些想到它。」
在過去的二十年裏,這種新的催化劑已經被用於多種用途,包括新藥製造和構建太陽能電池中捕捉光線的分子。委員會認為他們「為人類帶來了最大利益」。
台灣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陳榮傑說,兩位學者的研究可避免讓金屬試劑參與藥物合成、避免金屬殘留,對於藥物研發有極大幫助。
來自德國魯爾河畔穆爾海姆(Muelheim an der Ruhr)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的利斯特在獲知自己獲獎後告訴記者:「我希望我不辜負這種認可,繼續發現令人驚奇的東西。」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炸藥發明家和商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而設立,始於1901年,旨在表彰人類在科學、文學和和平等方面做出的成就。其中,經濟學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
化學獎是2021年諾貝爾獎中的第三個獎項,緊隨本周早些時候公布的醫學/生理學獎和物理學獎之後。
之前的化學獎得主包括瑪麗‧居里(Marie Curie)和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rick Sanger),後者曾兩次獲獎。#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