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啟動疫苗施打至今已6個月,累計接種達1千多萬劑,人口涵蓋率近五成,但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死亡情形層出不窮。中醫師直指,疫苗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其實就是「中毒反應」,並提到,病毒「防不勝防」,從嘴巴、鼻子、皮膚,及毛髮都可能進入身體,只有「身體好才能主動免疫」,建議「吃季節性食物」或「練氣功」都是不錯方式,防範病毒入侵。
今年3月22日起啟動疫苗接種計劃,截至9月21日為止累計接種1340萬5,357劑,共接獲疫苗不良事件通報7493件,其中有3983件屬於「非嚴重不良事件」通報,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皮膚癢,及嘔吐等。
另有3510件屬於「嚴重不良事件」通報,其中有789件死亡通報案件。上述通報案件中,包含疑似過敏性反應(anaphylaxis)、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炎/心包膜炎、腦血管中風等症狀。疾管署表示,綜合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之評估結果,尚未觀察到須立即採取相關措施的安全疑慮。
每人體質不同 未必都適合打疫苗
《大紀元》進一步探詢中醫師對接種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看法。一名不願具名的中醫師表示,自己不認同打疫苗,從中醫角度來看,須了解各藥品的「性味、歸經」,每種東西都存在「寒、熱、溫、良」,吃進或打進人體內後,若感覺溫熱,其性屬於溫熱;反之感覺寒冷,則該物性屬寒。
至於,「味」就是味道;「經」則代表臟腑,即為東西會對身體哪些內臟器官產生影響。中醫師表示,傳統醫學講究每個人有不同體質,未必每個人都適合打疫苗,還存在副作用的問題,政府採用歐美國家的觀點,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施打疫苗,陸續有慢性病族群打疫苗出現問題後,才建議該族群不要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出現副作用 為「中毒反應」
對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中醫師指出,出現不良反應,其實就是身體裏出現「中毒反應」,另外,根據毒性強弱,還分作劇毒、大毒、中毒、小毒,及微毒等不同層次。
中醫師表示,診間也接觸過「非常多」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病人,進一步解釋,像是出現「發燒」症狀,意味著出現「熱」反應,也有人出現「關節痛」,此為「濕」反應,也就是水份代謝不好等。
歷史兩大瘟疫套用在武漢肺炎疫情?中醫師:有可能
時事評論員文昭在網絡平台「文昭談古論今」上中提到,在歷史上僅發生過兩次大瘟疫突然消失的情況,分別是20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及西元6至8世紀發生的鼠疫。
文昭表示,20世紀初西班牙流感橫掃了世界,全球大約因此死亡了5千萬至9千萬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死於戰火的人還多,這場瘟疫在肆虐18個月後,消失了。
鼠疫部份,文昭則說,根據《時代雜誌》2010年一篇文章的估計,西元6至8世紀發生的鼠疫,造成四分之一至六成人死亡,可說是上一次世紀大劫難,但是進入西元8世紀後,鼠疫就突然間消失了,甚至消失600年之久,直到14世紀中葉,鼠疫才又在歐洲捲土重來。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22日為止,全球累計逾2.2億人確診武漢肺炎、470多萬人死亡,對於這次疫情是否能套用在歷史上兩次大瘟疫經驗?中醫師表示,「有可能」,病毒是介於生物及無生物之間,需要有宿主才會有生命,可能因氣候轉變,不適合病毒生存一夜之間就會被消滅掉,就像許多物種,因為現在環境不符合原生長環境,逐漸消失不見一樣。
病毒「防不勝防」中醫師:身體好才能「主動免疫」
中醫師說,以中醫宏觀來看,病毒攻擊人體有三路線,包括「口鼻而入」,從嘴巴、鼻子進入體內;「侵入皮毛」,就是從皮膚、毛髮入侵;「中傷經絡」,則是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絡系統,即為人體自帶能量場、磁場,仍有可能被病毒入侵,病毒「防不勝防」,就算每個人都戴上口罩,也無法阻隔所有病毒。
面對疫情,民眾如何防範病毒入侵體內?身體好才能「主動免疫」,中醫師說,在飲食方面,選擇「季節性食物」,舉例來說,椰菜屬性為「溫」,過去都只有冬天過節才食用,現在則是365天,天天都有椰菜。
運動部份,中醫師指出,運動實際上是為了健康、養身,將身體照顧好,像是「氣功」,並提到,現在大家熟悉的運動,可能會破壞自己的身體,因多屬於表演、比賽用的運動。#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