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一份2021年的財政藍皮書,這份報告預測,中共今年的財政赤字規模有大約4.7萬億元,而今後幾年中,財政收支缺口還將逐年擴大,到2025年,預計會達到大約10.7萬億元人民幣。
而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這也意味著,中共各級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也將會越來越大。那麼,面對嚴峻的財政收支矛盾,中共要如何化解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中國財政赤字逐年擴大 將破十萬億
近十年來,因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基本告別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而財政支出卻是逐年攀升,從2015年以來,財政收支的缺口已經快速拉大。尤其是在去年,因爲受到疫情的衝擊,財政赤字達到了6.27萬億的歷史峰值。
財科院的報告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5%左右,在此基礎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增速將會逐年放緩,平均增速大約是6%。但是,一般公共預算剛性支出不減,平均增速將保持在7.5%以上。因此,未來幾年的財政赤字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在去年年初時,中共財政部部長劉昆就發文提到,因為面臨減收增支的壓力,今後一段時間,財政運行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去年底,原財政部長樓繼偉也提到,受疫情衝擊、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以及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財政困難不只是近期、短期的事情,中期也會非常困難。
31省市財政收支 僅上海有「財政盈餘」
而從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支情況看,如果僅僅計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全中國31個省市中,只有上海市出現了「財政盈餘」,總額942.6億元,其餘30個省市都存在收不抵支的問題,其中,河南、四川、雲南等省份的收支缺口都在2,500億元以上。
數據還顯示,2021年上半年,在31個省市中,只有14個省市的財政自給率超過50%。其中,上海市的自給率最高,達到124.88%,其次是浙江、北京、天津等,而新疆、黑龍江、甘肅,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區的自給率都低於30%。
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的地方財政普遍不能自給,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很重要一部份來自中央的支持。這筆支持資金,就叫做中央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在2020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佔到了中央預算支出的七成。而今年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和去年持平,達到8.3萬億元,維持在歷史高位。
經濟持續降溫 財政壓力加大
而且,中國多個省市的財政部門預計,隨著中央「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和「特殊轉移支付」的退出,以及針對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的推出,這些都將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減少,但是,有關污染防治、教育支出,以及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重點支出,則必須足額保障到位,所以,下半年的財政收支矛盾將會更加突出。
從剛剛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8月的經濟數據繼續降溫,部份是因為疫情反彈、汛情等短期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金融信用政策收緊、房地產調控不斷升級,以及大宗商品成本上升等中期因素導致的。而一些經濟先行指標,比如社會融資、房地產銷售,還有新出口訂單等等,都已經超過4個月連續回落。
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這也意味著,中共各級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中共調整財政政策 對沖公共風險
中共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在1~7月的主要支出科目中,涉及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領域的支出,都呈現出大幅增長。
對於這種變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經濟參考》報上發文說,這反映出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注重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
那麼,這樣做的目的是甚麼呢?
劉尚希說,這些政策調整,從短期來看,有利於擴大內需;從長期來看,也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力資本積累,這正是當前防風險的短板。劉尚希還表示,積極財政政策是用來對沖公共風險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共風險的狀態決定了積極財政政策的調整變化。
那麼,劉尚希所說的公共風險到底是甚麼呢?我們可以在另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在《地方財政研究》今年第5期上,有一篇中國財科院研究員發表的、關於「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的文章,自從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以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發生了深刻調整,讓地方政府面臨更大的發展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迅速膨脹、財政收支失衡加劇,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的可持續性和區域經濟安全。
文章说,公共風險是指社會公眾需要面對的風險,可能在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生態環境領域,也可能在公共衛生領域。公共風險一旦發生,將自動成為政府的公共責任。一旦成了政府責任,這些風險就會進一步演變為財政風險。如果不能有效平衡好財政風險與經濟、社會、 生態等公共風險,很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甚至政治危機。
文章提到,中國地方政府面臨的公共風險,主要來源於四個領域:
一是社會保障支出。從社會保障支出佔GDP比重來看,丹麥、德國、希臘、法國等發達國家的佔比都在20%以上,是典型的福利型國家。而中國,這個佔比只有2.1%,但由於人口基數大、「未富先老」特徵明顯,導致社會保障支出面臨巨大壓力。
近年來,中共運用財政資金對社會保險的補貼支出也越來越大,僅2018年就達到1.6萬億元。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年》估算,在考慮財政補助的情況下,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將會在2028年首次出現「赤字」,到2050年當期缺口將達到11.28萬億元。養老金缺口,可能會成為政府債務的主要來源之一,甚至成為影響中國財政可持續性的「灰犀牛」。
二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2020年末,中共政府債務餘額達到46.6萬億元,槓桿率從2019年末的38.5%增長到45.6%,創歷史最大增幅。政府槓桿率基本上等同於政府負債率,就是政府債務餘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但我們剛才所說的政府債務,不包括政府隱性債務。地方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基金、新型融資模式PPP項目等方式形成的隱性債務,已經成為中共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隱性債務規模達到48.6萬億元,大約是地方顯性債務的1.9倍。
三是生態環境治理。由於長期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主導的發展政策,導致中國生態體系總體較為脆弱,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嚴重,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情況亟待治理。據統計,2016年~2018年,中國在生態環保領域的財政支出,累計超過2.45萬億元,年均增長14.8%,高於同期財政支出增幅6.4個百分點。2019年,中共財政部全年節能環保支出7,444億元,同比增長18.2%。而中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
四是區域金融穩定。例如:地方國企信用債相繼違約,非常容易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僅2021年一季度,中國已累計發生32隻地方國企債券違約,違約數量佔全部信用債違約的46%,創下2016年以來新高。無論是地方金融機構,還是政府性融資平台,或是地方國企,其金融風險都可能演變成財政風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地方財政的可持續性。
文章表示,控制公共風險以及合理分配風險,是增強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的根本之策。也就是說,如何對沖公共風險,就成了目前中共財政政策的首要考量。
財政增收:發債、徵稅和「第三次分配」
自2009年以來,中國的財政支出規模一直呈現兩位數增長。據統計,一般公共預算赤字,從2010年的6,000多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大約6.27萬億,年均增速達到14.4%。
那麼接下來,面對財政收入增長減緩,而財政支出快速增長的局面,中共要怎樣彌補這個財政缺口呢?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的藍皮書認為,政府存量資產,將在支撐中國財政空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據專家測算,中共政府存量資產龐大,維持在百萬億元的水平。
報告還認為,考慮到「十四五」期間土地出讓收入增長有限,專項債務償還壓力加大,意味著未來「政府性基金」預算吃緊,財政收入將更多依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比如提高金融類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比例、提高國有股權划轉社保基金的比例等;如果還存在財政收支缺口,就需要靠發債來彌補。
但我們也知道,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不善,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已經很大。所以,這些建議看起來都不可行。那麼,怎麼辦?
財科院認為,今年要增發國債來緩解財政收支壓力,因為地方政府債券對緩解財政收支壓力的效果有限,而國債的交易活躍程度是地方債的4倍左右。
目前,在北京當局喊出要「共同富裕」之後,開徵房地產稅、遺產稅等財產稅已經是大勢所趨,最近,還有人提出要開徵資本利得稅。而媒體報道說,房地產稅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推出試點政策。
不過,對中共來說,徵收新稅還要立法,可能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那麼怎麼辦呢?別忘了,還有「第三次分配」。
大家看到,現在的民營企業家,在監管部門約談,以及多行業被打擊的大背景下,都在紛紛地掏錢表「忠心」,美團的CEO王興捐出22.7億美元,小米的雷軍捐了22億美元,騰訊和阿里巴巴各承諾捐出1,000億人民幣,還有拼多多的黃崢,已經兩次捐出了22.3億美元,又承諾未來一年的公司淨利潤將全額捐出⋯⋯
對中共來說,缺錢的日子不好過,更可怕的是,還會危及黨的政權穩定,不過,中共的圈錢方案有很多,總能想到繼續「割韭菜」的辦法。@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