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高雲舒捲,雁群南飛,林相初變,景物更顯清絕。值此明朗朗的季節,詩人墨客紛紛出行,向外去尋去覓。悲喜興嘆都緣於秋,於是,一首首感人詩篇,一幅幅動人畫作就這麼醞生了。

詩畫同頌的秋色

不朽的畫幅、不朽的詩篇,在大地上、在人間、在各個角落,被傳唱、被承襲,激發靈感,引發創作。讓我們隨著藝術家的詩章、畫作,「坐遊」秋日萬象吧。

李白有一首詩,名為《古風》:「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華不(音夫)注峰,也稱華不注山,山下出泉,周邊汪洋一片,山雖不高,海面上僅僅一百九十七米,卻像是海中奇偉孤峰,又像出水芙蓉。這個被李白讚為既峻秀又美如芙蓉的山,後來又被元人趙孟頫畫入《鵲華秋色圖》之中。有這兩位名留千古的畫家和詩人加持,華不注峰熠熠生輝,想不出名都很難。

一生一世一雙人趙孟頫與管道昇畫像。(公有領域)
一生一世一雙人趙孟頫與管道昇畫像。(公有領域)

《鵲華秋色圖》之緣起

元貞元年(公元一二九五年),四十二歲的趙孟頫托病辭官,從濟南回到浙江湖州的家鄉。趙孟頫回鄉後,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原籍山東濟南的文士周密,知名的南宋風物記《武林舊事》就是此人留下的名作。

周密故鄉在山東,但因亂世乖阻,從未回過故鄉。南宋亡後,他棄官歸隱杭州,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與日俱增。他的《塘西秋晚》寫出了濃得化不開的思鄉之情:「苕老飄吳雪,橙香墜楚金。浩然湖海思,重賦故山吟。」異地飄零的心情浸透紙背。

為了撫平好友生命中的遺憾,剛剛離開濟南不久的趙孟頫,憑著在濟南為官三年的記憶,畫出了《鵲華秋色圖》。鵲華二字,分別代表濟南的兩座山,鵲山和華不注山。

鵲華兩山遙遙相望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公有領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華不注山。(公有領域)

展開《鵲華秋色圖》,只見鵲、華兩山遙遙相望,一圓一尖,剛柔互濟,如實描繪了兩山的風貌——鵲山圓厚,如大象伏地;華山尖峻,如利劍擎天。兩山體型殊異而色澤雷同,既像聯手又似對手,帶領一方平和開闊的水域,自時間深處緩緩浮現,向我們展示幾百年前鵲華的秋色。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鵲山。(公有領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鵲山。(公有領域)

《鵲華秋色圖》的兩座主峰以花青調上石青,提高亮度後,再另加淡墨調出深藍,兩色互托互襯,寶石般透亮的藍就出來了。再在華不注山身上佐以解索皴、荷葉皴,鵲山山頭使用披麻皴來營造質感,創造出清新的視覺感受,讓這兩座藍色水晶般的山頭永遠深印在世世代代的觀賞者心中。

《鵲華秋色圖》是繪畫史上公認為文人畫式的青綠山水。畫面的基底是一片平坦開闊的沼澤水域,上面有兩座形貌殊異的山。山下秋林中,綠枝夾著醉霜染紅的秋葉,掩映著幾戶有赭石色屋頂的人家,典型的古中國的傳統農家與漁戶的生活映現其中。

這廂,勤奮的居民中,有張網等待魚兒自己上網的、有正在打漁收網的、有一葉扁舟悠蕩水上的;而那廂,是秋穫剛收完的農閒時期,五頭牛兒悠悠然享受著清閒、不受呼喝的好日子。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展現的生活情景。(公有領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展現的生活情景。(公有領域)

此時,有婦人倚門張望;不遠處,也有人策杖施施然穿過紅葉走向家屋。多少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就是這樣的——出門、歸去,何嘗改變過?

秋情畫意盡在筆墨中-技法欣賞

《鵲華秋色圖》是以「平遠法」作為構圖的基準,大小沙洲綿亙,蘆荻處處,小舟搖盪,房舍平布,畫家用的是簡率的寫意筆法,寫盡平澹內斂的秋之意趣。畫汀渚水岸多用乾筆,以橫波紋層層叠繪。在秋天時節,「落帆休江渚,悠悠極長眄,清氣朗山壑,千里遙相見」秋清氣邈的秋韻自在其中。

講到畫樹木,樹幹只作簡略的雙鉤填彩。而樹枝則多用最古老、最傳統的鹿角枝、蟹爪枝去作變化;樹葉則用各式墨點,松葉點、胡椒點、介字點……山巒用披麻皴、荷葉皴、解索皴。此處、彼處點綴著初秋的紅葉,映襯著綠樹。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前景的左樹為蟹爪枝、 右樹為鹿角枝的技法表現。(公有領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前景的左樹為蟹爪枝、 右樹為鹿角枝的技法表現。(公有領域)

迷離的汀渚水岸以長長而簡單的水平波紋,與其上面的林木形成了橫縱對比,交織出整體畫面的安然穩重。漁夫在秋日籠罩下,設罟捕魚,生機勃勃。明代楊慎《臨江仙》中寫的「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映現其中,在這黃河畔「帝力與我何有哉」的山邊水村中,百姓也悠然自在!

《鵲華秋色圖》能流傳千古,是因它的筆墨隨興自然,簡謹踏實,不誇飾,不賣弄,不刻意製造筆墨的特殊效果,只恰如其份地反映山村居民樸素的生活真貌。無疑的,這可說是另一層意義上的寫實法。

而且畫家憑著記憶而畫,所以他是意在筆先,以畫寄意,把有深刻印象但位置分屬兩處的兩座名山畫在了一起,畫中物象在古意中含帶新思。乾疏簡練的筆墨也給人無限「秋意」的感受與聯想。

趙孟頫倡導「古意」,扭轉了南宋時古風漸沒的形勢,融合了文人畫、青綠山水與實景風貌,形成了文人畫式青綠山水。他開創了元代新畫風,使繪畫從院體派的工整細密轉而成為質樸自然、純任天真,繼而推動文人畫走向完善與成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點染天地秋色。(公有領域)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點染天地秋色。(公有領域)

畫家藝文小傳

趙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齋名「松雪」,為宋太祖的第十一代孫。

元初,忽必烈命人蒐訪前朝精英,趙孟頫被選上,奉詔出仕,歷經世祖、成宗、仁宗三代,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博學且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並且擅長金石、音樂和鑑賞。在他諸多才能中以書法和繪畫最為世人所知。他的書法書風遒勁、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繪畫方面則以其特具古韻的筆墨手法,開創元代新畫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