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素」其實意義重大,但在解讀中日關係時,卻大多被忽視。北京曾表示:「台灣問題,是牽涉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然而,隨著最近日本發布的《國防白皮書》,在日本周邊安全環境中特別提到台灣,台灣問題儼然躍升成為焦點。
白皮書向北京發出明確強烈的信息:「穩定台灣周邊局勢,對日本的安全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日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具備危機感,密切關注局勢」;它還明確指出:「中國與台灣間的總體軍事平衡,正朝向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而且差距似乎在逐年擴大」。
雖然日本對台灣的明確論述著實令人驚訝,但除此之外的日本對台政策,也一直是個例外,意即,台灣是亞洲地區對日本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日本則是奉行親台政策——這兩者都與北京的利益相互矛盾。 也可以說,東京的對台灣政策,直接挑戰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讓台灣成為中日間的主要爭論焦點。
二戰結束以來,台灣一直是中日關係緊張的核心因素之一,主要歸因於日本與美國的安全同盟以及日本與中華民國(ROC,台灣官方名稱)的密切關係。
1972年,原本以「戰爭責任」為談判主題的台灣問題,卻因日本為了與中國的關係正常化 (日本與中國建交,而與中華民國斷交),而被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所取代。
1972年9月29日簽署的聯合公報中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日本政府完全理解並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定維持《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主張」(註)。
註:1945年7月,中、美、英聯合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聲明共同致力於戰勝日本。第八條明確規定,必須履行《開羅宣言》各項規定,即日本必須返還非法侵佔的它國領土(提及台灣),同時,本條還明確規定了日本合法領土範圍。蘇聯也於1945年8月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
自 1949 年以來,北京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就這方面而言,台灣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舉足輕重,因為它在北京明確的主張裏佔核心位置。北京從來都沒有獨立看待台灣問題,而是將其作為整體戰略的一部份,正如中國官方所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北京在對外往來時一貫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任何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意圖。有鑒於此,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因素」,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與第一次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 年)一樣,台灣當時便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歷史交集。清朝時期,中國根據 1895 年的《馬關條約》(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導致台灣與中國大陸疏遠,也成為中日關係的重大挫折。
其次,日本與台灣存在非官方關係——雖然日本在外交上承認中國的國家地位(北京的核心關切),但仍繼續維繫與台北在其它方面的往來。具體而言,日本在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東京和台北在經濟上強大的相互依賴,根植於 1952 年簽署的《和平條約》(Treaty of Peace) 和 2011 年關於《投資自由化、促進和保護合作協議》的簽署。日本是台灣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四大外資來源地;而台灣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
第三,「李登輝因素」在塑造台北與東京的緊密關係上發揮關鍵作用。台灣第四任總統李登輝的魅力、擁有日本教育背景和具備流利的日語能力,皆有助於建立廣泛的政治網絡,以促進台灣與日本間的關係,從而彌補官方往來的不足。因此,「李-日方程式」對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儼然又構成威脅,成為中國的隱憂。
第四,台灣的民主化,成為東京與台北之間強大的共識,也是擴大雙邊關係的基礎,日本實際上支持台灣獨立,與「一個中國」政策背道而馳。伴隨著民進黨(DPP)的執政,台北-東京共同的民主展望,又更進一步緊扣兩國之間的關係。
最後,台灣實則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安全因素」,起因於 1996 年的台海危機,繼而導致美日21世紀安全聯盟的聯合聲明。 因此,未來日本在安全聯盟中將扮演的角色,明顯引發北京擔憂,擔心中國在與台灣發生對峙時,東京會選擇站在華盛頓這一邊。此外,在印太願景轉變的情況下,正如2021年日本《國防白皮書》所暗示的那樣,日美同盟「將繼續扮演該地區和平、安全和繁榮的基石」。
此外,台灣和日本常在有爭議的問題上表現出合作姿態,例如在釣魚台諸島爭端上等。2013年4月,國民黨執政時台灣和日本簽署了《漁業協定》,就故意繞過中國主權問題。再者,日本和台灣都致力於捍衛國際法、民主制度和以美國為首的印太地區聯盟網絡。如今隨著民進黨(DPP)的執政,台北與東京也必然會因為共同的民主價值,而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故「台灣因素」,絕對是引發中日關係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催化劑。#
原文:Taiwan Looms Large in China-Japan Ti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恩里塔.潔希(Amrita Jash) 博士是印度新德里陸戰研究中心的研究院士。她曾獲擔任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的 Pavate 客座院士;也獲得新德里尼赫魯大學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中國研究博士學位。著有《中國軍事戰略中積極防禦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ctive Defence i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一書(Pentagon Press, 2021)。 讀者可以透過 Twitter @amritajash 聯繫到Amrita Jash。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