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共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被當局踢出「百名作家」行列,引發朝野議論,加之中國幾個諾獎得主的情況都很特別,顯示北京對諾貝爾獎的喜愛度已經大打折扣,即寧肯不要臉面,也要政治正確,排除雜音,不給「反華勢力」鑽空子。
莫言被「百名作家」掃地出門
6月22日,黨媒《光明日報》發表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的文章《中國文學的紅色基因》,羅列了百年來中共黨員作者創作的上百部紅色基因作品,同時不忘表揚幾個黨的「同路人」作家魯迅、巴金、老舍、冰心、葉聖陶、聞一多,甚至稱他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與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與黨的事業彼此呼應、彼此配合」。吳文說,「他們雖然沒有黨員身份,但在革命者隊伍中,同樣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革命隊伍不可或缺的一員」。
外界發現,中國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和他的被稱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大作全都不見蹤影,人也被剔除出局。知情人稱,莫言落選是因為他被批「媚外」。甚至有愛國粉紅表示,莫言獲得諾獎是「中了海外對中國不懷好意人的下懷」。這個觀點得到了黨媒傾向性的證實。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引述吳義勤的話說,講好黨的故事是中國新文學的神聖使命。他表揚郭沫若寫的《女神》最早表達了共產主義摧毀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精神;賀敬之、丁毅執筆的《白毛女》揭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
《文藝報》總編梁鴻鷹發文列出大量紅色作家和作品,莫言也榜上無名。黨媒幾乎同時發表重磅文章,強調凡是抹黑新中國,詆毀社會主義的作品都缺少紅色基因,最終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莫言的作品被黨媒批判說,沒有一部是歌頌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幾乎都在揭露「黑暗面」:幹部粗俗不堪,百姓愚昧無知。他之所以能得諾獎是因為他徹底否定了49年之後30年的歷史,抹黑了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
莫言被黨媒盯上、下架「百名作家」,大概還因為他有一個當局反感的發言。據新頭殼報導,莫言2013年因出書宣傳到過臺灣,他說,從大陸電視看臺灣,覺得臺灣「一團混亂」,來了之後才發現,臺灣「亂只亂在立法院」。他反而讚揚「臺灣處處是雷鋒」。
黨媒定位莫言不是紅色基因,除了因為要為習中央唱讚歌,不容雜音之外,也在於莫言要堅守自己的作家操守。莫言本名管謨業,他開始創作時起筆名「莫言」,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說真話,告誡自己要少說話。但後來他宣稱,「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孫子,懦夫,是可憐蟲,但在寫小說時,我是賊膽包天、色膽包天、狗膽包天。」
莫言早期代表性作品《天堂蒜薹之歌》就是這一體現。中共改革開放初期,數千農民響應縣政府號召種植蒜薹,後來蒜薹全部滯銷,縣政府卻充耳不聞,釀成震驚全國的「蒜薹事件」,莫言閱讀新聞後,放下正在寫的《紅高粱家族》,用35天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為民請命」。
莫言2012年在瑞典諾貝爾獎頒獎臺上發表感言,特別提到這部作品說:「我在寫作《天堂蒜薹之歌》這類逼近社會現實的小說時,面對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我敢不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進行批評,而是這燃燒的激情和憤怒會讓政治壓倒文學,使這部小說變成一個社會事件的紀實報告。……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
有評論說,這部長篇小說體現了莫言的良知,也反映出中國大陸老百姓的弱勢和生存艱辛,同時抨擊了中共當局對「人」的漠視和生命尊嚴的踐踏。
莫言還在他的作品《生死疲勞》中寫道,「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醜,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人格導致的悲慘命運」,才能真正產生「大悲憫」。他在一次採訪中堅稱:文學藝術絕不是唱讚歌的工具。
莫言在瑞典獲獎感言的結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莫言這個有思想的另類,正是中國共產黨所忌憚的。他獲得的諾獎桂冠,在黨的眼裡當然也就不值錢了。
其他幾位諾獎得主的命運
除了莫言,中國大陸還有兩位人物獲諾獎。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公民,也是第二位在服刑期間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第一位是1935年獲獎的納粹德國的卡爾·馮·奧西茨基。劉曉波2017年7月13日因晚期肝癌惡化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病逝,終年61歲,他是史上唯一至死也未能恢復人身自由的諾獎得主。
劉曉波的獲獎也備受爭議。2009年12月23日,劉曉波在獄中發表文章《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稱他「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應「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雖然他長期被中共迫害關押,卻認為中共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 「創建和諧社會」,標誌著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此說和他主導起草的《零八憲章》引起包括海外民運人士、六四勇士在內的不同聲音。但劉曉波的影響包括其家人至今被中共壓得死死的,是不容涉獵的敏感詞,連名字也只能由「劉曉B」、「劉XB」、「LX波」、「L曉B」、「LXB」等代碼代替。
屠呦呦也是僅有的一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2015年10月5日,因其發現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與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共同獲授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表彰屠呦呦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中心在2015年12月25日,將第31230號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
獲諾獎,以名字命名行星,讓中國民眾備感自豪,因為時年已85歲高齡的屠呦呦還是首位接受中共國高等教育、在中國大陸進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但令中共備感尷尬的是,屠呦呦幾次被提名參選院士,都被別人擠掉,至今還是「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兩院院士頭銜)。
有意思的是,2015年12月4日,屠呦呦乘機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獎,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等前往送機,卡羅林斯卡學院院長蘭達、諾獎參贊威克斯親往機場迎接。但屠呦呦卻低調不走貴賓通道,走普通通道登機,避開了記者和官員。
有網友評價,當年一再抱怨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歧視中國人才的北京當局,對得來不易的幾個諾獎獲得者並不珍惜。「四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個流亡他國(華裔法國人、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一個死於獄中,一個落選中科院院士,一個剛被踢出百年名作家之列。
看來中共國根本不稀罕諾貝爾獎。@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
📍報紙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