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歷史的長河中,在啟蒙哲人中,恐怕沒有誰像盧梭一樣,引起後世激烈的爭論。他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他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三百年來人類的思想和社會制度。

美國著名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描述了一位人物,書中是這樣寫的:「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墜地時失去母親,不久又遭父親遺棄,他身染一種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敵對的信仰中,流浪十二年,他被社會和文明所排斥,他反抗伏爾泰、狄德羅百科全書派和理性時代,他被看作危險的反叛份子,被看成神經失常,被疑為圖謀不軌,被人驅逐,流離失所……」威爾•杜蘭描述的這個不幸的人是誰呢?他就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文學家讓•雅克•盧梭。

在歐洲歷史的長河中,在啟蒙哲人中,恐怕沒有誰像盧梭一樣,引起後世激烈的爭論。他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盧梭一生的境遇,尤其是青少年遭遇的痛苦,對他後來的性格和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

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在瑞士的日內瓦。盧梭的母親在生下他六天之後,患產褥熱去世,所以盧梭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天生不幸的人。他說:「我的誕生是我許多不幸事件中的第一件不幸的事情。」

盧梭很小的時候,經常和父親一起讀書到深夜。讓他印象最深,並影響了他一生的書,是《希臘羅馬英雄傳》。書裏面的那些英雄,為自由而奉獻生命,這讓小盧梭熱血沸騰。有一次他講到一位羅馬英雄在懲罰自己的失敗時,把手伸到火中去燒,小盧梭說著說著就把自己的手伸進了炭盆兒,其他人嚇了一跳。幸虧他爸爸一把抓住了他,才沒有燒到他的手。「這孩子呀,為了自己心裏面的那個空想,會走向一個極端。」他的父親似乎看到了兒子未來的影子。

盧梭出生的房子。( 公有領域)
盧梭出生的房子。( 公有領域)

盧梭8歲那年,他的父親輸了一場官司,為了逃避牢獄之災,父親逃走了,盧梭成了孤兒。他的舅舅把他送到牧師家去學習。一次,大人懷疑小盧梭把梳子搞壞了,盧梭堅決不承認,看大人冤枉他,就以死相拼。最後大家認為他是個魔鬼般倔強的孩子,讓他舅舅把他接走了。很多年以後,盧梭在他的著作《懺悔錄》中記述這件事情時說:「我在寫這件事時,只覺得心跳加快。這暴力和不公正第一次深深銘刻在心。」只要受到不公正對待,盧梭的反應就會特別的強烈。童年的印記伴隨他一生。

盧梭的《懺悔錄》,除了記錄別人對他的不公正造成的痛苦,也隱藏著盧梭對別人的不公造成的痛苦。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雕像。( John Eckman/commons.wikimedia)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雕像。( John Eckman/commons.wikimedia)

盧梭曾經在一個貴族家當僕人。他偷走了主人家小姐的一條絲帶,被人家發現了,慌亂之中,他竟然污衊說,「這,這絲帶是廚娘給我的。」其實這位廚娘是個很老實本份、溫柔善良的姑娘,而且對盧梭一直很好。盧梭卻無恥地污衊她偷了小姐的絲帶,這位姑娘當時很絕望,她說:「盧梭,我原以為您是個好人,您可坑苦了我。」結果這個姑娘和盧梭一起被辭掉。因為盧梭敗壞了一個姑娘的聲譽,今後這個姑娘很難再找到工作,這個經歷讓常常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盧梭,下定決心撰寫了《懺悔錄》。

參加徵文比賽寫出成名作

經過了童年的悲慘、少年的流浪,盧梭的思想和他的年齡一樣成長起來。30歲的時候,盧梭在巴黎結識了他最親密的朋友,《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兩人一見如故,有點兒伯牙子期的感覺。後來,狄德羅因為著作被捕,盧梭上書當權者請求開釋他的朋友,並願意跟狄德羅一起坐牢。

1749年的夏天特別熱,盧梭去探望關押中的狄德羅。路上走得大汗淋漓,他放慢腳步並拿出隨身帶的《法蘭西信使報》看,上面有一個法國第戎科學院的有獎徵文,題目是「論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使風俗日趨純樸」,盧梭一看到那個題目,突然眼前豁然開朗,好像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把這些想法告訴了好朋友狄德羅。

在坐牢的狄德羅鼓勵他說:「你應該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去參加徵文比賽。」這寫出來的文章就是盧梭的成名之作《論科學與藝術》。

在這篇文章裏,盧梭論證了科學與藝術進展的最後結果,對人類沒有益處。這篇文章獲得了徵文頭等獎。盧梭署名「一個日內瓦公民」,從此,「日內瓦公民」就成了盧梭的代號。但是慢慢的,認為科學和藝術發展對人類沒有益處的盧梭,與崇尚科學宣揚無神論的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漸行漸遠。8年後,兩人決裂,狄德羅最後的描述,說盧梭簡直就是地獄的魔鬼,儘管狄德羅早就不信神,只相信人類自己和科學的力量了。

1753年,第戎科學院又登出了一個徵文廣告,這次的題目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盧梭看到題目後很有興趣,他簡直成了科學院徵文專業戶,一寫就出名。不久,他寫出了重要的理論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盧梭的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裏就全變壞了。」他認為,宗教信仰重要的不在各類宗教儀式,而在啟迪人去做道德選擇。

您聽這話,他是不是要得罪人了?是的,得罪教廷。他讓人們不遵循過去的宗教形式,那嚴格執行和依靠傳統宗教形式的天主教廷肯定就無法容納他這樣的叛逆者。

所以盧梭,無神論者不喜歡他,教廷也要反對他,他很孤獨,他找了他最崇敬的老一代的作家,歐洲的上空最耀眼的思想藝術之星,伏爾泰。

盧梭與伏爾泰爭戰不休

盧梭與伏爾泰兩人之間本來差異很大,伏爾泰是一個出入上層社會,和路易十五宮廷走得很近的人,出名又早。而盧梭呢,是半個孤兒,從小流浪,在社會底層混,出名的時候都已經快四十歲了。伏爾泰是有足夠資格去俯視盧梭的。在盧梭關於科學和藝術對人沒有益處的文章發表後,把書寄給伏爾泰,本來是期望得到一些欣賞,至少是一些鼓勵的話,誰曾想伏爾泰諷刺他是想讓人類回到禽獸時代,要成為爬行動物。

盧梭那從小面對不公的反抗本能,那種能夠把手伸到炭火裏的極端激情被喚醒了,說通俗一點,就是槓上了。一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為甚麼要跟一個後生打架?老百姓、各路看官都很好奇,於是兩個人的作品被更多人閱讀,兩個人的思想都被更大程度的傳播開來。

1756年,葡萄牙里斯本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但是同時法國文壇,乃至歐洲的思想宗教也引發了一場大地震。震中就在伏爾泰和盧梭兩個隔空對罵。伏爾泰寫了一首詩悼念地震的悲慘:「神呀,你為甚麼對人類那麼無情?」盧梭寫信了,質問伏爾泰:「無論有多少災難,神義的善是不容懷疑的,否則人生還有甚麼意義?」而伏爾泰一看小子反彈,直接就回了:「甚麼神義,全是屁話。」盧梭給伏爾泰寫了一封信,質問伏爾泰,「既然你是有信仰的,這在你從前的著作中能看出來,那你就應該堅信上帝的存在是完美的,至善的,人間的災難並不能否定這條信仰的根本原則。」盧梭這一下子就戳到伏爾泰痛處了,大家知道伏爾泰最後遺囑就是要把自己一半放在教堂,一半放在教堂外面,他自己一輩子都處理不好信仰上帝和痛恨教會的關係。

兩個人從宗教吵到藝術,從天上吵到舞台上。盧梭說伏爾泰的戲劇藝術抱皇家大腿,奢侈糜爛,這個時候伏爾泰正準備在瑞士日內瓦建一個劇院,結果瑞士的守舊派對盧梭的攻擊一片叫好,提出議案禁止伏爾泰在瑞士演戲。伏爾泰大怒,這個一生推崇自由的人,卻被另一個也一生推崇自由的人,剝奪了自由。

可是報應來的也很快。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書籍出版後,遭到法國通緝,瑞士還要燒他的書。盧梭成了一個被咒罵的對象,他要喚醒民眾自由和人權的意願,對於任何一個沒有經過民意而獲得政權的統治者都是威脅。盧梭人生最後二十年,跟他的人生開始二十年一樣,流浪。他的宿敵,伏爾泰,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歡迎盧梭到日內瓦他的家裏,伏爾泰說:「我對你的言論一個字都不同意,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言論的自由。」

盧梭的思想被不同的人解讀,有著不同的結果。

盧梭說:「強力並不構成權力,人們只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有一種奇怪的邏輯說,專制暴政可以確保國內太平,殺多少人保多少年穩定。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只要平安無事,像狗一樣活著也沒關係。這種價值觀和盧梭自由的理想是天差地別。對於這樣洗腦式的邏輯,盧梭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監獄裏的生活也很太平,難道這就足以證明,監獄裏面很不錯嗎?」在盧梭看來:「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了自己做人的資格。」而且更可怕的是:「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為的一切道德性。」為甚麼在某些社會中,人人都嘆息道德淪喪、道德滑坡,這正因為我們不是自由人,也不願意做自由人,因為做自由人就意味著要有道德擔當。

1778年,盧梭聽說了伏爾泰去世的消息後,說:「我這一輩子都跟他糾纏一起,他走了,我也會隨他而去。」一個多月後,盧梭真的也離世了。他的遺骸被遷葬到巴黎的先賢祠。先賢祠裏,盧梭的鄰居就是他敬仰過、恨過的法國文學家伏爾泰。不知這兩位人類思想史的偉人,在另一個空間,是爭吵呢,還是握手言和了?

自由真好!

運用它,它是民主的基石,

利用它,就是專制的藉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