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世界,中國人看到各式各樣的外國人已經毫不奇怪,但是如果往回追溯幾百年,那時的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又是甚麼樣子的呢?清朝出版的《皇清職貢圖》給了今人答案。
清朝建立後,經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尤其是在一代聖君康熙的治理下,到乾隆朝已進入全盛時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彼時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幅員遼闊,一派太平氣象,屬國及其它一些國家也紛紛來朝。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命邊疆的總督、巡撫將所轄境內不同民族及與清王朝有交往的國家的民族衣冠狀貌,繪其圖像,上報朝廷。其後,就有了這本由傅恆、董誥等人編纂,門慶安等繪製的《皇清職貢圖》,乾隆年間在武英殿刻印,嘉慶十年(1805年)又增補。
這是一本介紹風土人情類的書籍。全書九卷內容分別為:卷一域外,卷二西藏,卷三關東、福建、湖南,卷四廣東、廣西,卷五甘肅,卷六四川,卷七雲南,卷八貴州,卷九為續增,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後所繪各圖。顯然,有關西洋知識的比例大幅增加。
全書共有300種不同民族和地區的人物圖像,每種皆繪男女圖像2幅,共600幅。圖後附有說明文字,主要是介紹該民族的地理位置、歷史由來、與清王朝的關係及當地的風土民情。所繪圖像都是以描寫外形為主,並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由於書中所記均為作者目睹親見,所以基本是真實可信的。
通過這本書,今人不僅可以一窺當年的朝鮮、日本、越南、泰國等亞洲人以及英法德意等歐洲人的風俗、穿著甚至歷史,還可以了解諸多中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因為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介紹卷一有關域外的情況。讀者不妨與筆者一同走入歷史的時空。
「朝鮮」國號為明太祖所改
書中介紹,朝鮮本是舜帝時期的古營州之外的區域,周朝時分封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於此。西漢末年,東北的高姓扶餘人佔據朝鮮半島,改國號為高句驪,又稱高麗。唐初滅高氏之國。唐末五代時,半島土著王建用高麗為國號建國。之後,從唐到元代,高麗國屢次被征服又屢次背叛中國。
明太祖時期,高麗將軍李成桂自立為王,向明朝派出使臣表示臣服。明太祖改其國號為「朝鮮」。清太宗時親征朝鮮,朝鮮國王仁祖請降,清廷遂封其為朝鮮國王,賜給他龜鈕金印,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附屬國,向清朝納貢。
朝鮮國王和文武官員穿漢族衣冠服飾,國人大多知曉漢字,喜愛讀書。官員文雅而富有威儀,貴婦的裙子和短襖有華美的修飾。普通百姓男子頭戴黑白氈帽,上衣和褲子都用白布做成。婦女通常把辮子盤到頭頂,上衣為青藍色,外面穿著長裙,腳穿布襪子和花鞋。朝鮮人信仰佛教,吃苦耐勞,勤於耕作。
日本是古代的倭奴國
日本是古代的倭奴國,唐朝時改名為日本,因為該國靠近東海日出之地。該國四面臨海,有五畿、七道、三島,宋代之前一直與中國有交往。明太祖時期,日本上表納貢,但日本人很狡黠,經常流竄到中國沿海地區搶掠,叛服無常。
日本人大多信佛教,也信巫術,嗜酒,輕生死。他們學習漢字,但是用當地讀音標讀。該國立法嚴苛,所以當地很少有爭訟和盜竊之事。他們居住飲食都有古代遺風,當地物產豐饒。
日本男子的頭頂常常被剃光,赤足走路,穿方領的衣服,並用布帶扎束,隨身佩戴刀劍。女子則梳髮髻、插簪子,衣服寬大,長裙紅鞋,能織絲絹和布匹。
琉球國仰慕中華文化
琉球國,即今天日本的沖繩縣。明朝初年,該國分為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個王國,三國的國王都姓尚,而以中山國國力最強。明太祖洪武年間,三國都派遣使臣稱臣進貢。明宣德年間,中山國吞併了另外兩國。該國有三十六島,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清朝入主中原後,中山王主動表達誠意,派使臣渡海而來,請求清朝冊封。清朝皇帝多次將親書的匾額賜給琉球國王。琉球國經常派貴族子弟進入清朝的國子監學習中華文化。
琉球國人大都崇尚文雅,國內很少有偷盜之事。國王將土地分給大臣,作為他們的俸祿,其地出產五穀和蔬菜瓜果等。
該國官員用金銀簪子來區分品級,用黃色的綾絹折成圈作為官帽。他們的服飾與漢服相仿,寬袍大袖,繫著寬大的衣帶。貴婦頭上戴金簪,不施粉黛,喜穿錦繡華服,衣服的下擺很長,能把腳蓋住。
琉球國老百姓,大多是深目長鼻,男子除了耕作,還靠海吃海,經營海邊的魚鹽之利。當地的土著髮髻梳在右邊,而來自中國的移民髮髻梳在正中。女子椎髻高聳,短衣長裙,常披著圍巾,見到生人就用圍巾蓋住臉。她們經常背著貨物進到集市里去賣,也擅長紡紗。
安南衣冠服飾仿明制
安南國即今天的越南,古代叫交趾,唐代以前都隸屬於中國。五代十國時從中國分離出去,其後先後出現了丁氏、黎氏政權。清朝康熙五年(1667),黎惟禧歸附,康熙帝封其為安南王,此後安南王五年進貢一次。
該國官員衣冠服飾多沿用明朝制度,男子腳穿黑色皮靴,但是武官與文官略有不同,武官頭戴平頂紗帽,靴子的鞋頭有兩個尖角。貴婦披頭散髮並不用髮簪等,但佩戴金耳環,用耳環的大小來區分地位。她們在繡襦之外會套上長身的氅衣,並不講究鞋子,穿的類似草鞋。
安南國百姓性情狡詐,喜歡沐浴,信奉鬼神,重視喪葬和祭祀。以耕田、種桑、捕魚、煮鹽等為業。男子戴大大的白草帽,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鍋,身穿寬大的長領衣服,常手握芭蕉扇,拖著鞋子走路。女子則長衣長裙,用頭巾蒙住臉,穿鞋時會把腳後跟露出來,她們擅長紡紗和烹飪。
歐洲人重女輕男
清朝時將歐洲統稱為「大西洋」。《職貢圖》中說,明朝永樂年間,有古里(在今印度南部)、瑣里(南洋島國)、忽魯謨斯(在今伊朗)等數十國來朝貢。萬曆年間,意大里亞(即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康熙六年與歐洲恢復通商,雍正三年(1725)意大里亞教化王(即羅馬教宗)派人到清朝,雍正五年葡萄牙派人前來,乾隆十八年(1753)又來訪。
在清朝人看來,大西洋國人信奉天主教,善於經商,多富裕者。他們皮膚白皙,高鼻深目碧眼,不留鬍子頭髮,頭戴假髮,戴黑氈三角帽,穿短衣皮鞋,襪褲緊如綁腿。女子卷髮,留髮髻,戴金銀珠寶項鏈,上穿衣下穿裙,用綢帕即巾縵遮住後背。他們重女輕男,男女兩情相悅就可以結婚。
在大西洋國中,還分為不同的國家。書中描寫了對不同國家人的印象。
英國男人是穿著哆囉絨的衣服,酷愛飲酒。女人在未出嫁時有束腰的習俗,是為了腰身纖細。她們梳著披肩髮,上衣很短,裙子有很多層,外出時還會穿上大衣。
法國男人是頭戴白色頭巾,加戴黑色氈帽,見人行脫帽禮,女人裝束與荷蘭等國類似。
德國人(當時稱日耳曼尼亞)身材高大,非常忠義,有恩必報。城市內有公立學校,習武者佔據大半人口。若去外國,外國君主一定會僱用他們做侍衛。該地多山,冬天非常冷,所以男子擅長蓋房子。而女子文靜正直,手工精巧,能徒手織布。
當地多黃金,挖井就能找到金塊,河底常有豆粒大的金珠。山中多產獐鹿兔豹,家中則飼養大牛,供飲食。
儘管《皇清職貢圖》提供的史料中有一小部份有偏誤,但書中所描述的外國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還是讓今人感受到了昔世界之繁華盛景。◇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