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病毒肆虐全球逾一年半,疫情已大大改變人們生活模式,不少人為避免社交接觸和染疫風險,都會改用電子付款方式來取代過往的現金交易,導致實體貨幣的使用量急劇下降。英國受疫情大流行影響,已加速走向非現金交易消費模式。

根據國際付款工具公司Worldpay 的一份報告,在疫情大流行的推動下,人們生活模式將快速轉向卡和流動支付,預料未來三年使用量將繼續下降,料在2024年,英國店舖的現易交易可能佔整體約 7%。港人在移居英國時,可能要改變過往在香港以現金交易的習慣。

美國金融服務科技企業FIS旗下的國際支付工具公司Worldpay,發佈一份2021年全球分析報告(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1)指出,英國去年的店舖現金交易比例大跌。

研究指,現金交易佔英國2019年的整體商店交易約27%,但去年卻跌至13%,按年跌幅達到14%,證明英國消費者的行為在疫情發生後的發生極大改變,預計到 2024 年英國只有7%的交易屬於現金交易。

然而,報告明言,在疫情來襲之前,消費者和企業都已經開始出現放棄現金交易的想法,電商化已經是21世紀的趨勢,疫情只是一支加速劑。

報告又指,隨著信用卡的非接觸支付或流動支付(RFID)的交易限額放寬,將更為加快民眾改用上述付款方式。

另外,報告又預測其它西方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和瑞典等,同樣受疫情影響,預料現金交易數字將會在未來3年大跌,屆時不到十分之一的商店仍會接受現金交易。

對此,Worldpay 的代表威克斯(Pete Wickes)表示,研究反映英國的消費者行為在短短12個月內已急速轉變,當地處於減少使用現金交易的趨勢:「相關研究顯示在短短 12 個月內消費者行為轉變的速度和規模……英國使用現金付款的速度下降加快。」(This research shows the speed and sca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consumer behaviour in just 12 months……The decline in the use of cash in the UK has accelerated.)

但他同時指出,部份經濟業務仍須依靠現金交易進行,例如餐廳小費、小店交易。

放棄現金成主流趨勢 但有利必有弊

時移世易,即使沒有疫情的出現,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模式正在極速改變,告別現金交易的生活方式將會逐漸成為主流。然而,任何事物必然有利弊。

英國皇家鑄幣廠行政總裁安妮‧潔絲霍普(Anne Jessopp),早前接受《每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隨著疫情加速向電子付款方式的轉變,預計在疫情結束後,現金的使用量可能會下降五分之一,會改變英國的經濟體系。

潔絲霍普又指,即使將來電子付款成為主流,未來交易市場仍會出現「減少現金,但不會沒有現金。」(will be less cash, but not cashless)因為有時人們在經濟上遇到困難時,會選擇直接使姅現金。

她補充道,電子交易對於弱勢群體來說,可能會帶來災難。

梁錦祥認為,電子付款在英國會成為主流交易方式。但香港社會因不同因素仍會抗拒。(容家兒/大紀元)
梁錦祥認為,電子付款在英國會成為主流交易方式。但香港社會因不同因素仍會抗拒。(容家兒/大紀元)

香港時事評論員及資深傳媒人,《癲狗日報》總編輯梁錦祥(台長)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認為疫情是導致電子付款興起的主因,由於到實體商店人數大幅減少,導致網購興起,人們不會再使用現金交易。電子付款改變許多人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方式。

他舉例指,北歐數國已經實現非現金化社會,其中瑞典基本上已經不再使用現金交易,「不用現金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情況。」

梁錦祥又指出,由於多項權威研究表示,疫情下的現鈔和硬幣有可能會攜帶病毒,人們在健康意識下會更樂意使用電子交易:「這種情況已經避無可避,是一個大趨勢!」

有利必有弊。梁錦祥表示,如果不小心處理現金的轉移,就會存在非常嚴重的交易風險。

另外,電子付款將排除大量尚未準備好或無法利用這些付款方式的人,包括露宿者和長者。他以香港為例,指大部分港人會抗拒電子交易,其中港鐵以支付寶掃二維碼入閘,至今仍不受港人歡迎。人們仍然使用八達通或用現金買票。

而本港人口老化嚴重,無法有效推廣電子付款方式,「部分年長和中年人士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付款、而年青人抗拒政權。」

另外,梁錦祥坦言,一些重視人權國家的國民可能會認為電子交易會侵犯人權,推動政府和大企業進行監控,因為電子貨幣與大數據掛勾,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民眾的消費模式。

他說,「歐美都有學者留意到呢個問題。香港不普及都有這類情況,為甚麼我們日常生活整天收到一些銀行或者財務公司信息?就是因為資料販賣。」

電子交易非百利而無一害,有在英國咖啡店工作的保加利亞人表示,曾遇只有現金的年長顧客因被拒絕交易,繼而發生爭執。圖為倫敦特加法加廣場對開的咖啡店,只接受非現金交易。(文苳晴/大紀元)
電子交易非百利而無一害,有在英國咖啡店工作的保加利亞人表示,曾遇只有現金的年長顧客因被拒絕交易,繼而發生爭執。圖為倫敦特加法加廣場對開的咖啡店,只接受非現金交易。(文苳晴/大紀元)

居英保加利亞人Sofia向大紀元表示,電子付款並非百利而無一害。自己工作的咖啡店,就曾遇上年長顧客因無電子付款工具而無法結帳的情況。該長者當時購買一杯約3英鎊的咖啡,公司因疫情關係拒受現金,導致她非常生氣。她憤然道:「現金已經一文不值!」(money dosen't mean anything!),便憤而離去。她坦言電子付款盛行會令店舖流失一定數量的客人,得不償失「對於年長人士而言,使用電子付款是非常困難,即使在手機上訂購食物或飲料。」(It's very hard for people who are old age and don't know how to use digital. Even order a food or drink on phone.)

移英港人: 出門不帶現金

英國商舖大多先接受電子交易。圖為Joanne光顧的越南超市。(文苳晴/大紀元)
英國商舖大多先接受電子交易。圖為Joanne光顧的越南超市。(文苳晴/大紀元)

隨著英國實施BNO簽證後,越來越多港人選擇移居英國。由於港人過往習慣在香港以現金交易,在當地或要作出改變。

移居英國倫敦半年的Joanne(化名)向記者表示,自己在英國進行交易時,逾九成時間皆以電子付款方式交易。因此,已習慣出門不帶備現金,吃吃喝喝基本全靠銀行卡。

記者與Joanne前往其住宅附近的商店購物,她在一間越南超市進行3.5英鎊(約港幣38.3元)的小額交易時,以銀行卡作交易。

她指出,在英國使用信用卡與扣賬卡的店舖比比皆是,那怕是小商舖也是以卡為先。「因為當地治安問題,商舖普遍不接受現金交易,特別在24小時的雜貨店。」 她笑言,4月初在提款機取出40鎊後,至今仍未使用一分一毫,「這些錢擺在這裏都不知有甚麼用。」

Joanne相信,英國電商化生活將在疫情結束後持續成長,並成為當地消費模式新常態。她認為不帶現金出門可以更為安全,降低犯罪率:「如果你好像以前在香港那樣帶著錢周圍走,加上你亞裔模樣,很容易成為賊人目標。」

Joanne又指,得知任職的公司有一部份華人逃稅,仍會選擇以現金作為部份薪金付款形式,並以相關現金進行消費,以逃避當局追蹤。「這裏有些華人很流行這樣做,用現金消費可以逃稅,因為現金交易基本上無從追蹤。」

然而,電子日新月異,但傳統貨幣仍然有一定用處。Joanne表示,如要出遠門仍會帶備少量現金,但會視乎目的地。例如,去倫敦以外的地方會帶50至100鎊左右,因為現金仍在少數鄉下地方的交易市場扮演重要角色,「看看去哪裏,但都不會帶太多,怕丟了沒得賠。」

美國「互聯網女王」瑪麗‧米克(Mary Meeker)發佈的2020年《互聯網趨勢》(Internet Trends)表示,病毒將會永久性地改變世界,包括信息共享和科技發展。

然而,有民眾擔心電子付款方式存在私隱問題。Joanne則認為英國是一個民主社會,並非獨裁政權,人們不會因此被當局追蹤和監控。「你若讓我在香港就會用現金交易,因為我不相信這個政府。但英國國情不同,利用科技力量去改變人民生活,令效率提高,所以我樂意用電子交易。」@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