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特斯拉成了輿論焦點,先是特斯拉女車主大鬧上海車展,壓力之下特斯拉也 不得不低頭道歉。緊接著是幾天前,媒體報道特斯拉已經完全償清上海工廠6億多美元的貸款。消息一出,網上也開始猜測,這是否是特斯拉要撤離中國的前奏,當然也有分析認為,馬斯克不過是爲了降低資金成本,不用過多聯想。
我們知道,美中貿易戰爆發後,當外資企業紛紛跑出中國的時候,只有特斯拉是大動靜的反向動,跑到上海設廠,當然,馬斯克有技術、有名氣,這些也都是中共想要的,所以各有所圖之下,雙方一開始的互動還是非常融洽的,但是雖然馬斯克聰明過人,卻還是低估了中共的無底線,所以,現在的特斯拉也和馬雲的螞蟻金服一樣,表示要「擁抱監管」了。
我們看到,幾天前特斯拉遞交給美國證交會的文件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收比去年同期暴增了238%,達到了30.43億美元,佔到了特斯拉一季度營收的29.29%,所以中國市場的營收貢獻還是相當可觀的。利益當前,馬斯克可能會「英雄氣短」了,畢竟特斯拉在中國開廠的目的就是爲了賺錢,所以下一步關於特斯拉會不會撤離中國,還真是得看情況⋯⋯
但是,特斯拉的情況不代表整個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預期,特斯拉的電動車是趕上了中共的新能源節奏,中共給了特斯拉通行證,根本上還是要爲本土的電動汽車業開路,那麼其它外資呢?在中共多變的政策、嚴厲的監管,以及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還能踏踏實實的呆在中國嗎?
事實上,我們知道在拜登上台後,很多人都在觀望,中美貿易戰是否能暫緩,中美關係是否會有所緩和,畢竟很多支持拜登的大企業,長期依賴中國作為代工生產。拜登在競選時曾經宣稱,要立刻撤銷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但是說歸說,現實的情況是,特朗普以前製定的政策,似乎已經在美國形成了共識,美國對中共強硬的政治氛圍已經形成,現在是即便拜登上了台,這個政策也得依然延續。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個現象,雖然現在疫情有所緩和,經濟也在趨於回暖,但是外資企業仍然在紛紛撤離中國大陸。
先鋒集團撤離中國
前幾天,彭博社就報出了一個消息,真的是震驚了金融市場,因爲美國基金管理巨頭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 Inc.)宣佈將撤離中國。這對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絶對是一記警鐘。
3月份,先鋒集團的區域負責人,在線上會議上向員工宣佈,公司將撤離中國,未來僅依靠和螞蟻金服集團(Ant Group Co.)的諮詢企業來維持在中國的業務。會議結束後,就有十多名員工馬上被解僱了,其中一名員工當場就哭了起來。
一位知情人士是這麼解讀的,他說,先鋒集團這看似倉促的撤資決定,實際上是高層多年審查的結果,他們幾年前就對低成本模式在中國是否可行進行了審查,最終結果是「行不通」。
雖然中共說從去年開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陰影,但是先鋒集團更擔憂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中共朝令夕改的規章制度。
去年初的時候,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北京政府當時承諾會向美國開放金融市場,不過事實卻是,對外企的要求是越來越嚴格。在去年11月,中共監管機構曾要求兩家美國企業——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和紐伯格‧伯曼(Neuberger Berman)公司承諾,要爲申請許可證提供流動性支持,這也引起了先鋒集團對額外資本成本的擔憂,可能先鋒已經意識到,即使它在中國推出自己的基金「也不會有甚麼幫助」。
其實,先鋒集團從2018年的時候,也就是蒂姆‧巴克利(Tim Buckley)擔任了CEO之後,對中國的熱情已經減弱,在去年時,就已經有跡象表明先鋒集團在考慮撤出亞洲。比如去年8月,先鋒關閉了香港和東京的業務,緊接著10月份,先鋒又將大約210億美元的管理資產返還給中共政府的客戶。
我們知道,從華爾街投行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那麼,現在這個美國基金管理巨頭的撤離,具有甚麼樣的意義?又將會給中國的基金市場帶來甚麼影響呢?我們大家可以靜觀其變。
iRobot撤離中國 設廠馬來西亞
說完先鋒集團,我們接下來說說這個掃地機器人iRobot,因爲iRobot也作出了和先鋒一樣的決定——撤離中國。三天前,媒體報出,iRobot將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和香港建溢集團的合約,建溢集團的生產地是在深圳,按照建溢集團的說法,是因爲iRobot考量到中國生產成本正在上漲,產品定價空間有限。
那麼,誰來替代iRobot在中國的生產份額呢,其實,近年來,iRobot已經逐漸的把生產廠從中國遷到了馬來西亞,剛剛5月4號,iRobot的執行副總裁兼財務官還樂觀表示,到今年底,iRobot在馬來西亞將有足夠的產能支撐明年北美絕大部份的需求。
其實,在2月份的時候,iRobot就曾經表示過,他們通過轉移生產地將消除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高關稅,並可以減輕中國集中生產所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因爲在今年初的時候,美國恢復了對從中國進口掃地機器人徵收25%的關稅,iRobot前3個月的成本因此增加了340萬美元。
我們看到,在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像是美國、日本都在採取措施鼓勵企業撤離中國。比如日本,去年,日本政府提供了幾十億日元的補貼,給那些願意從中國撤到孟加拉國或是東南亞等地區的日本公司。那麼,去年有多少家日本公司和製造商從中國撤資呢?根據《亞洲時報》的數據,大約是1,700多家。
當然,中共為了留住日本公司,也是做了一些努力的,比如減稅,而且還授權地方官員購買日本汽車,還有提供財政收入建立新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工廠等等,但是,似乎這些措施並沒有擋住日本企業的撤離。
松下關閉中國最後工廠 轉戰東南亞
4月底的時候,日本松下(Panasonic)也加入到了撤離潮,宣佈將在明年關閉位於上海的乾電池工廠,松下說,2022年,他們會清算上海當地法人,也會把工廠用地返還給中國政府。
上海工廠是松下在大陸的唯一一家乾電池工廠,市場是面向大陸、北美和日本,那麼松下要搬哪兒去呢?松下的計劃是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建廠,用來供應亞洲市場,還會在中美洲建生產線,市場是面向北美周邊地區。
松下的乾電池業務,在全球大約十個地方擁有工廠,全球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的金霸王和勁量,利潤率高達大約10%。
我們這裏要順便提一下,這個松下還是特斯拉的長期合作商,在去年12月時,松下還剛和特斯拉簽訂了今年的定價協議,會為特斯拉提供在日本生產的電池芯。這之前,特斯拉在中國熱賣的Model S和Model X車型,也一直都是用的松下日本產電池芯。近期呢,松下還透露,他們正在為特斯拉生產一種新的電池芯,這種電池芯有更好的性能。估計這能讓特斯拉在中國的日子會更好過些,儘管中共已經開啟了唱衰特斯拉的模式,但畢竟務實的消費者看的還是產品質量。
我們再說回這個松下,松下在大陸已經生產經營多年,但是近十年來,已經陸續關閉了主要業務的大陸工廠,像是2012年底,上海等離子電視組裝工廠停產關閉,2018年,有消息說松下會關閉蘇州的監控產品工廠,去年,松下又終止了和大陸一家太陽能電池廠的合作關係。
另外,松下目前還和一家大陸企業正打著知識產權的官司,去年8月時,松下和另外一家日本公司在美國正式起訴了深圳一家電子公司,指控這家公司一共侵權十多項專利。
不僅是這些知名的金融業、製造業在逃離中國,在中共多變的政策,以及不公平的競爭和成本壓力之下,服務業也在撤離。
沃爾瑪一個月關閉6門店
剛剛上個月,美國最大的食品零售商沃爾瑪,在一個月之內一口氣關閉了6家中國大陸的門店。
在1996年的時候,沃爾瑪開啓了中國之旅,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大賣場,但是這家賣場上個月也在關閉之列。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沃爾瑪在2019年至少關閉了16家門店,在2020年關閉了7家,而原因多是租約到期不再續約。
去年時,沃爾瑪的中國新任總裁朱曉靜的加盟,曾經讓外界猜測,可能是沃爾瑪考慮出售中國業務或者部份股權的佐證。爲甚麼呢?因為這之前,朱曉靜曾經在恆天然集團參與投資活動,有著成熟的投資經驗和談判能力。
另外,去年還有消息說,沃爾瑪已經和一些企業商談,出售中國大賣場業務部份股權的事情,而且有知情人證實說,沃爾瑪是在和一些企業接洽,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前幾天,還有報道說,沃爾瑪打算把東北和華北區域的門店,大約有130家,出售給北京大型連鎖超市物美商業集團,價格大約30億美元,這個消息呢,也被沃爾瑪的一名內部員工確認了,據說原因是因爲這些門店都是虧損狀態。
這名員工還說,沃爾瑪本來是想把整個中國區的門店脫手,物美也希望全部買入,但可能是價格談不攏,所以雙方還一直在商談。不過,這個消息被沃爾瑪否認了。
我們看,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Metro)已經出售給了中企物美,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Carrefour)也已經賣給了中企蘇寧,現在是,美國最大的賣場沃爾瑪卻在中國持續虧損,那麼,沃爾瑪要何去何從呢?@
策劃: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陳思雨、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文靜
粵語配音:Ada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