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全球蔓延,中國經濟正在遭受著二次打擊。幾天前,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回落,表明中國經濟恢復受阻,同時,大陸年輕人的失業率也達到了13.6%,雪上加霜的是,大陸的通貨膨脹也漸漸兇猛起來。各種因素聚在一起,這也讓一些分析認爲,中共經濟可能出現了滯脹。

那麼,中國經濟是否出現了滯脹?而在滯脹的情況下,又要如何逆轉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先簡單提一下這個「滯脹」的概念,滯脹就是指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

一般在正常情況下,經濟衰退發生時,失業增加,收入減少,消費受到抑制,物價也會持續下降。但是發生滯脹時卻恰恰相反,在經濟衰退的同時,物價還會持續上漲,形成高通脹、高失業和低經濟增長的獨特經濟現象。

那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近期中國的經濟情況。

4月大陸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 雙雙回落

首先,從中共公佈的4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來看,4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份的51.9降到了51.1,這個數值不但低於路透社預估的中值51.7,也低於《華爾街日報》預期的51.6和彭博社預期的51.8。

甚麼是採購經理指數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呢?這個指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有比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可以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僱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狀況。採購經理指數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等領域。

一般情況下,PMI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點。當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雖然中共官方的數據顯示,4月份製造業PMI高於50的臨界點,但是企業面臨著來自原材料上升、運費上升、芯片短缺等種種的壓力。

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是由5個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的,分別是: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還有原材料庫存指數。在官方數據中,這5個指數和3月份相比,都有回落。

我們簡單歸納,就是中共發佈的官方數據,點出了中國製造業的5大問題,供給和需求在雙雙走弱,原材料的庫存量下降,企業用工減少,還有原材料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也在延長。

失業嚴重

說到用工減少的情況,我們這裏要說一下中國的失業率。在上個月,中共國家統計局剛剛發佈了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1月到3月,這個數字分別是5.4%、5.5%和5.3%。

雖然數字看上去比較穩定,但中共黨媒人民網也認爲,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在今年一季度,大陸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數量是1.7億多人,這個人數和2019年同期相比,一共減少了246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因爲一部份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正面臨比較多的困難,對用工的需求不高,所以農民工外出就業的數量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外,3月份16到24歲年輕人的調查失業率是13.6%,這和上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上升,這也說明,年輕人就業比較困難。

而這個數據,也讓大陸經濟復甦的數據被質疑,之前,中共發佈了今年一季度的GDP數據,顯示和2019年相比,GDP已經增長了10%以上,也就是經濟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即然如此,相應的就業也應該是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或者是至少不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但是數據卻顯示失業率正在上升。

網上曾有文章提到,在2020年6月底的時候,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曾經做過一項六千多人的網絡調查,當時的數據顯示失業率高達15%,此外還有5%的受訪者是處於半失業狀態。那麼,如果說中國有近八億的就業人口,假設失業率是兩成的話,那麼就會有上億人失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調查失業率數據,只覆蓋了城鎮戶籍人口,但是卻掩蓋了農村的失業情況,因爲只要農民種田就不算失業,記得在去年的畢業季,中共一直在鼓勵大學畢業生可以「下鄉」到農村,而一旦去了農村,也就可以算成「充分就業了」。就從中共再提「下鄉」,要把城鎮大學生騙到農村的招術來看,大陸的失業問題也是相當嚴重的了。

而嚴重的失業問題,又會對內需的回升帶來影響,有不少外媒也都認爲中國經濟景氣度在走弱,一天前,《華爾街日報》剛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經濟復甦顯示出放緩跡象》,這之前,路透也剛剛發文說,在外需有壓力、內需仍然偏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三季度放緩壓力會加大。還有評論比喻說,中國經濟就像是一個還在恢復期的病人,但即使病好了,狀況也肯定不如以前了。

通脹加劇

我們開頭提到了,中共經濟可能正在「滯脹」,而「滯脹」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通貨膨脹,那麼,目前雪上加霜的是,中國通貨膨脹的勢頭也已經越來越猛了。

在4月初時,中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了一個會議,提到要特別關注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今年3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4.4%。

與數據相呼應的是,從4月1日起,中國大陸很多行業都出現了漲價潮,包括金屬銅、鋁、不鏽鋼、線路板、運輸費用等等,這些都出現了3成以上的漲幅。由於原材料漲價,像是空調、水泵、電機、壓縮機這些產品,也早就開始了全線漲價。

之前陸媒也報道,珠海一家大型跨國電子企業的負責人說,從去年三季度到現在,原材料已經有多次的漲價,漲幅高達40%以上。毫無疑問,這擠壓了企業的利潤。

還有東莞市的玩具行業,也有人對媒體說,原材料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同時也會影響到接單,因為原材料一上漲,連帶著產品的新報價也隨著調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客戶都能接受調高後的價格。

在原材料之外,全球芯片荒,也是多個行業出現漲價潮的一個原因。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提到過,現在全球正在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場芯片危機,高盛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芯片荒的打擊,像是鋼鐵、混凝土生產,冷氣機、啤酒甚至是肥皂生產都受到了影響。

另外,還有運費的上漲、國際物流的不通暢也給企業成本帶來了不小的上升壓力。

那麼,如果滯脹真的發生了,普通老百姓可以做些甚麼呢?從一般的經驗來看,也許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手裏要有一定數額的現金,這樣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時,也許能夠多一層保障;再有呢,也許可以適度儲備一些必需的消費品,因爲在通貨膨脹下,一些緊缺的或者必需的商品,價格可能會升高,比如食品或是醫藥等;還有就是,因爲經濟增速下滑,可以考慮適度減持權益性資產,而像是黃金、外匯這些有保值和防禦作用的資產,也許可以增持一些。

陷入滯脹難逆轉

在經濟學中,造成滯脹往往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個是,當供給出現問題影響經濟產能的時候,比如石油危機造成的石油價格上升,而當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引發價格上升的同時,經濟就會出現放緩。另一個則是因爲不當的經濟政策,比如貨幣供給過度增長,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度的管制。

那這第一種情況,我們看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分析的中國當前的經濟情況非常類似呢?而一旦進入滯脹,就很難依靠單一的貨幣政策來扭轉乾坤了。

如果採用緊縮貨幣政策,一提高利率,企業和投資人就會難以借錢,加大經營成本,經濟就有可能更加蕭條,甚至引發倒退等嚴重通貨緊縮。但是相反的,如果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雖然能刺激經濟成長,但是過量的鈔票又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如果走到了這種兩難的困境,也許中共應該擴大公共財政支出,同時減稅,來逐步消除滯脹,但是,這種方法卻會透支了下一代的花費。@

策劃: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蔣天明、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文靜
粵語配音:Ada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