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白族有「三道茶」敬茶禮俗,用各具不同滋味的三道茶敬客,道道地地讓人「三回味」。在喝「三道茶」的同時,也講究品味人生的道理。

「三道茶」白族風情茶藝文化

在雲南大理一帶白族「三道茶」的茶禮茶俗,大約產生於公元8世紀南詔[1]時期,當時是宮廷茶點,後來逐漸傳入尋常百姓家。

白族人「三道茶」的飲茶習俗,伴隨著族人重要的人生階段的開展。每逢年節、生日壽誕、婚嫁喜日、拜師學藝、立業等等重要的喜慶日子,長輩以三道茶祝願晚輩順利、平安、美滿。平時,在親朋賓客來訪之際,好客的白族人也會製作三道茶。「三道茶」獨到的茶藝,表現白族人的睿智,也展現待客的誠摯、高雅禮俗。這種禮俗隨著飲茶習尚越來越廣,就漸漸形成具有白族風情的茶藝文化了。

「三道茶」 喻人生的三層境界

「三道茶」,茶敬三道,三道茶各有不同的茶味、茶韻:「一苦、二甜、三回味」;三種茶的韻味寓寄人生的三層境界,傳達三層境界的哲理。

第一道是「清苦之茶」:意喻人生當從吃苦起頭,「要立業,就要先吃苦」,創業維艱苦打底。吃「苦」就是功夫,不怕吃苦去闖出一片天。

第二道是「甜蜜之茶」:意喻人生「苦盡甘來」,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春花撲鼻香!有了苦味在前,後續享到的甜蜜更是加倍美好。

第三道乃「回味茶」:意喻五味交集的人生留待人反覆「回味」。「回味茶」裏有五種味道,五味共一湯,好像真實的人生「五味雜陳」,回味人生來時路,莫忘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教訓。

「三道茶」,多種茶味,先苦後甜又帶五味,讓人隨時從品茶中時時擷取人生之旅的智慧,記取人生哲理。「三道茶」的一席茶中,用茶帶領人省思人生,寓意深遠。

「三道茶」 茶藝茶道講究三道

「三道茶」講究沏茶的茶藝和敬茶、品茶的茶道。第一道茶,先將水燒開,一邊將一隻小砂罐用文火烘烤。把茶罐烤熱後,隨即取出適量的茶葉放入罐內,接著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均勻受熱,待到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稍稍等一下,主人將沸騰的茶水注入茶盅,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

這第一道茶經過烘烤、煮沸而成,因此,色如琥珀,焦香撲鼻,入口滋味苦澀,通常主人只獻半杯,客人則要一飲而盡。

敬過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烘茶、煮茶。同時,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乳扇﹝2﹞等配料。煮好的茶湯注入盅內約取八分滿。這樣沏成的第二道茶,甜中帶乳香,甘甜醇香,非常適口。就像是一種奶茶。

第三道茶的煮法相同,放入茶盅的配料則不同,種類也多了起來。一般在茶盅內放入適量的蜂蜜、少許炒米花、幾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薑和桂皮等,然後注入七分茶湯。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邊晃邊飲。晃動茶盅,使茶湯和茶料均勻混合。

這杯茶,喝起來有甜味、香味、苦味帶著微麻、微辣之味,滋味無窮,令人回味。客人飲用這道茶時趁熱飲下,口中「呼呼」作響,主、客相融,人與茶也「香」融。中國古人講究:茶斟七分滿表誠敬,留得三分餘味長。一席茶,誠敬加上回味,十全十美!飲三道茶,人生哲理伴著飲茶趣味,歡暢淋漓!

清代大才子袁枚對品茶有獨到之「敬」,他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體貼之。」試一試,用誠心和敏覺「體貼」三道茶吧!

品茶,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人生,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

從品茶說人生!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蘊味無盡;茶水裏,碗轉苦甜合五味,吃苦勵志!蘊味深長!

註釋:

1.南詔(738年~902年),是8世紀時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國。白族「三道茶」茶俗,見《茶之趣》,彭國梁主編,2003年版。

2.乳扇主產於大理州洱源縣的奶製品,顏色呈乳白或乳黃,形狀如菱角狀竹扇。在雲南大理是很受歡迎的食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