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燈應該亮起來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祖·拜登總統的經濟政策很可能以災難告終。經濟診斷錯誤,政治策略無法化解任何一場危機,未來的經濟政策組合的破壞性將達到數十年之最。
政府被凱恩斯主義(Keynesianism)的需求管理範式所束縛,把每次經濟大滑坡都當作是潛在的大蕭條的重演,因此需要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來恢復需求。但是,新冠病毒導致的衰退並不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出於公共衛生的原因而作出的故意關閉經濟活動的政策所導致的。
就目前而言,新冠病毒政策就是經濟政策。失業率最高的11個州都是深藍州,他們實施了一些全國最嚴厲的關閉政策,失業率最低的12個州中有11個是紅州。因此,經濟復甦的步伐將取決於為控制疫情而採取措施的剎車能否被及時鬆開。
然而,為了應對刻意設計的供給側收縮,拜登政府開出的藥方是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這一想法遭到了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的猛烈批評,他認為拜登的刺激計劃比預計的產出缺口大三倍。薩默斯認為,考慮到處在美聯儲主席傑伊·鮑威爾(Jay Powell)監管下的空前寬鬆的貨幣環境,我們正面臨著「通脹預期急劇上升的風險」。
似乎得到了某種暗示,這位美聯儲主席對這些預期火上澆油。鮑威爾上個月宣稱,「坦率地說,我們歡迎略微上升的通脹。」他說,「像我這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的那種令人不安的通貨膨脹,在我們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國內和全球背景下,似乎不太可能發生。」如果通貨膨脹加劇,他的這番話很可能會反過來成為他的心病。
我們已經看到了通脹,至少是政策性的通脹。
在競選期間,拜登說美國面臨四個歷史性危機,可是他想談論的卻是所謂「氣候變化這一令人痛苦的現實」(其它危機則是新冠病毒、經濟和「種族清算」)。截至1月27日白宮發布氣候變化簡報時,危機的數量已經增長了50%。在那次活動中,拜登的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談到了總統目前面臨的「所有六個主要危機」(一名記者把移民問題加到了名單上,克里將其列為第六個危機),說「每一個危機都生死攸關。」
克里和前環保局局長、現任白宮國家氣候顧問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談到了拜登剛剛簽署的氣候變化行政命令。行政命令宣稱,「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氣候危機,它威脅著我們的人民、社區、公共衛生和經濟,更嚴重的是,威脅著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能力。」其目的是把應對氣候變化變成拜登政府的組織原則。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麥卡錫聲稱,「氣候變化是我們時代最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克里表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兒童哮喘。他補充道,「吉娜將把她的團隊組織起來,為我們提供更健康、更少癌症、更清潔的空氣的選擇,那時生活質量將會更好。」
拜登政府將很快面臨自釀的危機——一場政策驅動的就業危機。正如Keystone XL輸油管道的工人們所發現的那樣,創造未來的工作崗位顯然意味著摧毀現在的工作崗位。正如麥卡錫含糊其辭地解釋的那樣,「這一切都是為了創造未來我們想要的就業機會,而不是繼續在一個不再是我們的未來所在的經濟中浪費精力。」
如果離開永久性的補貼,任何工作的薪酬都不可能持續高於其產出的價值。不斷念誦「工會保障高薪工作」的咒語改變不了什麼,也改變不了潛在的經濟現實,即放棄高生產率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轉而從事低生產率的風能和太陽能行業。
按照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馬克·佩里(Mark Perry)的說法,一個從事核能和天然氣行業的工人生產的電力相當於1.1個從事煤炭行業的工人生產的電力,5.2個從事風能行業的工人生產的電力,多達45.8個從事太陽能行業的工人生產的電力。風能,尤其是太陽能,帶來的生產力損失必然意味著更低的工資。麥卡錫說,「太陽能行業的就業機會將無處不在」,這意味著大量低薪工作將取代政府決心消滅的高薪工作。
總統的行政命令還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將是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儘管把氣候變化視為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待它在一個方面還是有幫助的。像打仗一樣,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部署大量資源,而這項事業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很少或者根本沒有。
氣候政策的好處,如果有的話,只有在未來才會顯現出來,因為它們的成功取決於所有主要經濟體的減排,而不僅僅是美國。其好處將是減少不利影響,而不是帶來更快經濟增長和更高生活水平的投資。我們今天的犧牲是為了在某個不確定的日子讓未來的氣候變得不那麼糟糕。
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與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General Theory,全稱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的大蕭條時期的經濟學大不相同,卻與其1940年的《如何支付戰爭費用》(How to Pay for the War)一書很相似,而需求刺激的倡導者則是從《通論》中獲得靈感。凱恩斯擔心,基於戰爭而增加到工人口袋裡的超額支出能力不會被消費品的超額生產所吸收,這將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失控,「我們對資源的每一次使用都是以另一種使用為代價的」,凱恩斯寫道。
氣候政策遠非經濟上的雙贏,而是兩敗俱傷。用風能和太陽能替代碳氫化合物能源會降低經濟的生產潛力。此外,脫碳能源意味著製造產品和做其它事情,比如為家庭供暖和為工廠供電,成本會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歐洲的能源成本是美國的數倍。因此,脫碳是對抑制通貨膨脹的雙重打擊。隨著經濟生產率降低,它造成產出缺口縮小。同時,通過向電網輸送更多的風能和太陽能,它會讓電網更加脆弱,推高能源成本,向經濟注入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鮑威爾主席可能會認為,上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已經壽終正寢,但是他和拜登政府正在儘一切努力讓它在本世紀20年代重新上演。#
原文Biden’s Economy Will Be a Train Wreck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魯伯特·達沃爾(Rupert Darwall)是RealClear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著有《綠色暴政:揭露氣候工業綜合體的極權主義根源》(Green Tyranny: Exposing the Totalitarian Roots of the Climate Industrial Complex)一書,以及《氣候套索:商業、淨零和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反資本主義》(The Climate Noose: Business, Net Zero, and the IPCC’s Anti-Capitalism)等報告。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