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45名共和黨議員1月26日投票表示,彈劾定罪前總統特朗普違背美國憲法後,2月9日國會參議院民主黨人仍將啟動。但被估計或成為美國史上最快結束的彈劾審訊。重量級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認為,特朗普被定罪的可能性是零;指該彈劾審訊是黨派鬧劇。

前總統特朗普的律師卡斯托(Bruce Castor)表示,律師將把「程序異議」作為參議院彈劾特朗普案的焦點;律師團隊說,該審判是民主黨人搞的「政治戲碼」。澳洲資深法學家弗林特教授(David Flint)認為,今次彈劾案異乎尋常,就像在共產黨國家的審判一樣。另有文章分析,該彈劾案具深遠意義,將是對政界人士與美國民眾一個關鍵考驗。

特朗普彈劾案被預計將速戰速決

美國國會民主黨人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發起的對前總統特朗普彈劾案,預計當地時間2月9日將在參議院展開。若欲在參議院通過該彈劾案,民主黨必須獲得67票支持,現時民主黨在該院僅50席,所以外界估計成功彈劾機會甚低。

美媒《華爾街日報》2月8報道,民主黨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稱,「參議院本周要做足三件事,包括:推動提名人任命、繼續推進抗疫法案和舉行彈劾審訊。」因此民主黨預計該案將會快速完成。

《新聞周刊》(Newsweek)說,這可能會是美國史上最快結束的彈劾審訊。共和黨參議員克拉默(Kevin Cramer)表示,他認為審訊不會超過一周。

目前,彈劾經理們將論述前特朗普總統質疑選舉舞弊與試圖推翻2020大選結果方面的言行,並準備數小時的國會暴亂相關影片資料,證明特朗普「對國會暴亂負有單一責任」。

另外,前特朗普總統的辯護律師團隊將論證特朗普並未煽動暴力,他反對大選結果的言論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

此外,辯護律師將著力論述,對已卸任總統進行彈劾審判本身即違憲。

前美國上訴法院法官邁克爾·盧蒂格(Michael Luttig)認為,按照憲法的表述,國會彈劾並罷免總統的權利僅限於對「在任總統」。

盧蒂格在《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表示,彈劾罷免在任總統是參議院繼續判決是否剝奪其擔任公職的先決條件。1月20日特朗普已卸任,參議院現已無法對其定罪罷免,所以參議院已失去取消特朗普未來任職資格的憲法權力。

2月9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憲法學教授喬納森·特利(Jonathan Turley)告訴〈美國之音〉,依據憲法文本,彈劾的主要目的是罷免職務,「取消資格」可作為補充性懲罰;但如果把「取消資格」當作審判的主要目的,等於是變次為主。

特朗普被定罪可能性為零

此前2月7日,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肯塔基州重量級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接受《霍士周日新聞》(Fox News Sunday)節目採訪時示,對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審判是一場「黨派鬧劇」。

保羅認為,定罪的可能性為「零」;而且,若按照民主黨人的邏輯、同樣的標準去衡量,那麼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亦應面臨彈劾。

「人們將必須自己判斷,那就是:我們將會因為政治言論而起訴人嗎?」「僅僅是發出『為自己的國家抗爭,並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的政治言論的人(特朗普)嗎?是否應該對他發起刑事訴訟呢?」

「如果我們要給言論定罪,並以某種方式彈劾所有說『去戰鬥吧!讓別人聽到你們的聲音!』的人,我的意思是,那麼我們真的應該彈劾查克·舒默。」保羅說:「他(舒默)去了最高法院,並站在最高法院前特別說:『戈薩奇與卡瓦諾,你們已經帶來一場風暴,你們將會付出代價』。」

據報道,2020年3月4日在美國最高法院外的一個支持墮胎集會上,舒默在集會上高聲對投票反對墮胎權、特朗普總統提名的兩名保守派大法官說:「我要告訴你,戈薩奇(Neil Gorsuch);我要告訴你,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你們已引發一場旋風,並將對此付出代價!如果你們繼續做出這些糟糕的決定,你們都不知道會受到什麼樣的打擊。」

「這種煽動性言論,查克‧舒默這種暴力的言辭是如此糟糕,以至於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立即表示,這種語言是危險的,就像一個暴民試圖入侵最高法院。」保羅強調。

彈劾審訊是黨派鬧劇

保羅還舉例說,2017年他在自家後院割草時被鄰居打斷六根肋骨,那鄰居因此入獄8個月。但2019年,眾議員奧馬爾(IIhan Omar)在推特上轉推一個稱讚那個鄰居的推文。

「如果人們想讓特朗普為他的言論負責,就必須保持一致的標準,因為他們對於舒默及奧馬爾什麼都沒有做。」保羅說:「如果我們真的要以言定罪,那我們真正應該彈劾的人就是舒默。」

保羅舉另一例說,2018年6月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馬克西娜.沃特斯告訴一群她的支持者說:「如果你們在餐廳、百貨公司、加油站看到內閣中(特朗普政府)的任何人,你們要下車,並形成人群(圍堵)。」「而且你們要告訴他們,他們在任何地方都不受歡迎。」

「因此,如果人們想讓特朗普總統對所說的話負責,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保羅指出:「他們沒有對查克.舒默做任何事情;對眾議員奧馬爾(Omar,極左派)沒有做任何事情;對馬克西娜.沃特斯沒做任何事情。」

「這不公平。」保羅說:「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黨派鬧劇。」

特朗普律師團:辯護策略將聚焦程序問題

英國路透社2月6日報道,前總統特朗普律師卡斯托(Bruce Castor)說,下周律師將把「程序異議」作為參議院彈劾特朗普案的焦點,包括挑戰總統離任後仍能夠面臨審判。

卡斯托譴責美國參議院的訴訟程序是「違憲的」,他說:「我們正試圖以一系列程序上的反對意見贏得一場官司。」

律師團:特朗普彈劾案是「政治戲碼」

當地時間2月8日,前特朗普總統律師團就9日將對特朗普進行第二次彈劾的合法性問題舉行4小時辯論提交一份簡報。

律師團隊在簡報中說,民主黨人在總統卸任後,試圖在彈劾審判中給總統定罪的努力是「政治戲劇」;強調審判不在參議院的憲法權限之內。

簡報說:「眾議院議長與她的盟友沒有採取行動來治癒國家,或者至少專注於起訴衝進國會大廈的違法者;而是試圖冷酷地利用當下的混亂,來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彈劾條款,指責特朗普在6日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中「煽動叛亂」。特朗普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任期內兩度遭到彈劾的總統。

簡報說,特朗普指「選舉被盜」是在他的第一修正案權利範圍內。

簡報強調,1月6日特朗普在國會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前舉行的集會上的言論,與民主黨人稱,關於所謂總統煽動群眾衝進國會大廈的說法不符。

簡報指,「特朗普先生講了約1小時15分鐘。在所講的一萬多字中,使用『戰鬥』一詞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且每次(講戰鬥)都是在公共話語中長期被接受的形象意義上,敦促人們站起來,用他們的聲音來表達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時。」「亦不能被解釋為鼓勵暴力行為。」

簡報再次強調,「值得注意的是,演講中未提到或鼓勵叛亂、暴動、犯罪行為或任何身體暴力的行為......。特朗普先生從未明確或暗示地提到武器、需要武器或任何類似的東西。」「相反,特朗普僅是呼籲,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和平地、愛國地使用他們的聲音」。

澳法學家:彈劾特朗普像共產黨國家審判

澳洲資深法學家弗林特(David Flint)教授2月5日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標誌著法治國家與北京、俄羅斯政府的不同;他說:「而美國這次彈劾案的審判異乎尋常,就像在共產黨國家的審判一樣」。

被世界法學家協會評為「世界傑出法律學者」的弗林特表示,「彈劾案異乎尋常;且違反《美國憲法》」。目前美國參議院因這場審訊彈劾案遇到了麻煩,因為「這純粹是虛構的(審訊),完全沒有證據,只是佩洛西(Nancy Pelosi)與她的同事對特朗普不滿而已。」

弗林特指出,彈劾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總統、法官或其他高級官員的職務,而解除總統的職務是因為他犯了叛國罪、賄賂罪或是嚴重的罪行。且指控必須提供證據。

眾議院匆忙地通過彈劾決定,未呈現證據;假定特朗普有罪,卻未舉行類似大陪審團的聽證會。弗林特說:「目前的審訊完全缺乏正當的法律程序。」

弗林特進一步指出,1月6日國會騷亂是在特朗普完成演講前20分鐘即發生。他認為,國會民主黨人之所以發起彈劾案,是他們很害怕特朗普歸來。

分析:特朗普彈劾案具深遠意義

另一方面,美聯社政治分析編輯史蒂文·斯隆(Steven Sloan)撰文說,目前民主黨人要想成功地定罪特朗普,並禁止他將來再競選公職,必須說服至少17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不容易。最終彈劾將無疾而終。

但是,彈劾審判的深遠意義在於,彈劾案的過程本身將是對政界人士與美國民眾的一個關鍵考驗。

〈希望之聲〉2月8日報道,斯隆在文章中說:「參議員將被迫聽取證詞,並就有關美國民主(涉及彈劾前總統與國會騷動定義)的基本問題做出判斷與選擇。美國民眾亦將以自己的方式觀看並做出判斷。彈劾審判的裁決與程序本身,亦將被後人評判。」

「現在,有一些國家說,美國現在已經無權向其他人講授民主的神聖性。」

文章說:「國會騷亂發生後,俄羅斯國會上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負責人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表示:『顯然,美國民主制度的雙腿已經步履蹣跚。美國不再起表率作用,因此失去了設置標準的所有權力,更不能強加給其他人』。」

文章認為,這次對特朗普的彈劾審判亦是對共和黨的考驗。

目前為止,大多數共和黨人拒絕讚成彈劾特朗普。文章強調,共和黨人遇到的一個事實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仍然是共和黨內的主導力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