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金門遭受多次戰爭洗禮,浴火重生,金門不但沒有被擊敗,反而因昔日的戰地痕跡為金門帶來熱絡的旅遊人潮。

金門位居台海軍事扼要,在海峽兩岸對峙之際,金門是捍衛自由民主的重要屏障。隨著局勢變遷,兩岸展開對話、貿易往來、觀光開放,金門早已褪去昔日煙硝烽火的戰地戎裝,展現島嶼秀麗景致,而贏得「海上公園」美譽,也讓大眾得以一窺挺過槍林彈雨、堅韌不屈的金門戰地風光。

固若金湯 雄鎮海門

金門舊名浯洲,另有許多別稱:浯江、浯島、仙洲、滄浯,自古以來隸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管轄。明帝朱元璋洪武年間,因地理位置有如福建海域門戶,明朝遂在島上設置「守禦千戶所」派兵防守,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取名「金門」

 金門歷經戰火洗禮,留下許多重要戰地遺蹟和歷史人文。(曾晏均/大紀元)
金門歷經戰火洗禮,留下許多重要戰地遺蹟和歷史人文。(曾晏均/大紀元)

早在晉朝五胡亂華時,戰禍頻繁,老百姓不堪其擾,即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大姓氏宗親紛紛移居金門,這是最早到金門的外來移民。

唐朝陳淵奉令率領十二大姓到金門殖民,胼手胝足、開疆壁地,於是陳淵被尊奉為「開浯恩主」。而後陸陸續續有中土人士因為躲避戰禍而遷徙金門,最大規模是南宋時期,政局紛爭不斷造成許多人遠走,這批移民是金門居民主幹。後來設立燕南書院講學教化人民,金門從此人文薈萃。

具歷史意義的巡檢司與建功嶼

 有「金門小萬里長城」美稱的峰上巡檢司城。(圖/王知涵提供)
有「金門小萬里長城」美稱的峰上巡檢司城。(圖/王知涵提供)

明代在金門因海防需要設立巡檢司,主要任務是巡邏海岸、緝捕走私、抵禦海盜。金門有五個巡檢司:田浦、烈嶼、官澳、峰上和陳坑巡檢司。外觀最完整是峰上巡檢司,號稱「金門小萬里長城」,但其實明朝所建的早已殘缺傾圮,現在的峰上巡檢司是2013年仿原貌整修後的模樣。

早期建功嶼是神秘孤島,把麻瘋病人送到這裏隔絕開來,稱為「麻瘋礁」。正因為人跡罕至,建功嶼保有良好自然景觀,潮間生態豐富多元有趣,寄居蟹、彈塗魚來來往往穿梭其中。特別的是猶如金門版的紅海摩西分海,在海水退潮時與金門本島相連,漲潮時成為獨立小島隔海相望。

建功嶼石板道兩旁設置採蚵人的人形藝術,搭配明豔的天空大海為景,成為熱門打卡景點。

 延平郡王祠。(圖/王知涵提供)
延平郡王祠。(圖/王知涵提供)

建功嶼遙指紀念延平郡王鄭成功。清軍攻入江南地區,父鄭芝龍投降,日藉母親田川氏自盡,後來鄭父和投降的人被清軍全數處死。逃過一劫的鄭成功感嘆國家飄零,悲憤不已,率領父親舊部屬和鄭氏宗族轉往廈門、金門繼續抗清大業,之後聽取建議,1659年攻取台灣,擊退荷蘭人,將廈門、金門和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可惜1662年積勞成疾,急病去世,歿時不足三十八歲,現在金門有延平郡王祠,建功嶼有巨型鄭成功石雕正面望向他的故鄉福建南安,石雕下方詳載鄭成功一生事跡,供後人悼念。

捍衛自由民主留存的戰地遺蹟

砂溪坑道。(圖/王知涵提供)
砂溪坑道。(圖/王知涵提供)

因為軍事需要,金門有許多戰鬥坑道,戰時全民皆兵,坑道不只安全因素,有的也用來運補物資存糧,例如瓊林坑道、翟山坑道、成功坑道是錯綜複雜曲曲折折,好像地下迷宮。砂溪坑道位在烈嶼海邊,旁邊「砂溪堡」,是海防重要據點,後來增加木板棧道可以欣賞海景和落日餘暉。

 「震東坑道」的入口是猛獅口咬砲彈,有「威震金東」之意。(圖/王知涵提供)
「震東坑道」的入口是猛獅口咬砲彈,有「威震金東」之意。(圖/王知涵提供)

獅山砲陣地內的砲彈展示。(圖/王知涵提供)
獅山砲陣地內的砲彈展示。(圖/王知涵提供)

獅山砲陣地在獅山坑道內,坑道取名「震東坑道」,有「威震金東」之意,入口是猛獅口咬砲彈,立字「獅山」。展示73山砲、75山砲、155榴砲、8吋榴砲等。遊客最感興趣是砲操表演,由國軍表演發射砲彈流程,難得一見!

馬山播音站。(圖/王知涵提供)
馬山播音站。(圖/王知涵提供)

 馬山觀測站。(圖/王知涵提供)
馬山觀測站。(圖/王知涵提供)

戰爭時期,北山播音牆和馬山播音站是金門對大陸打「心理戰」的前線。馬山播音站在馬山觀測站內,馬山觀測站是金門離大陸最近的地方,只有短短2,300米,是前線中的前線,譽為「天下第一哨」,用肉眼就可以見到廈門海灘,咫尺相望。

受大陸同胞歡迎的台灣知名已故歌星鄧麗君,幾次到此處向中國大陸廣播,宣導「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環境下,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國家未來才能充滿光明和希望。」播音範圍遍及福建沿海。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陽翟老街。(圖/王知涵提供)

1958年八月廿三日爆發八二三砲戰,駐軍越來越多,陽翟老街因此而熱鬧非凡,街道上商店林立,也有電影院,十萬大軍為陽翟老街帶來商機無限、繁華榮景。然而老街因為部隊大幅縮編而沒落,直到作為電影拍攝場景才去裝修店家門面和招牌,當年醒目標語重新面世,作為精神感召,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光復大陸國土」,家家戶戶豎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

風獅爺被居民視為金門的守護神。(曾晏均/大紀元)
風獅爺被居民視為金門的守護神。(曾晏均/大紀元)

「風獅爺」風沙島的獨特景觀

金門是總面積僅150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孤懸海中,受海風之苦。相傳在鄭成功進入金門後伐木造船,由於當時金門被稱為「風沙島」,居民苦於風患,尤其冬天寒風凜冽,後來在路口處豎立風獅爺,由神明選定方位,風獅爺用來鎮風邪、阻擋風沙。

後人沿襲傳統,甚至幫風獅爺披上紅披風,威風凜凜,演變成聚落的守護者。外表獨特的風獅爺就如同金門的觀光大使,成為另一種風景。

四面環海的金門,山明水秀,本島中央是太武山風景區,主峰太武山幾乎都是45度爬坡路,是登山練腳力的好地方,先總統蔣中正曾在太武山親頒題字「毋忘在莒」,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田單等人堅強復國的故事,蔣公常引用此故事,希望有朝一日反攻大陸。

海天一色,一望無垠大海讓人忘卻煩憂、身心舒暢。金門有許多欣賞大海美景之處:九宮碼頭、後湖濱海公園、南石滬公園…。最有趣的是南石滬增設互動式噴泉,又稱「喊泉」,喊的越大聲,噴泉就噴得越高,一次可以兩個人玩,比試比試誰的音量大,誰的肺活量大。

 南石滬公園。(圖/王知涵提供)
南石滬公園。(圖/王知涵提供)

南石滬公園的喊泉。(圖/王知涵提供)
南石滬公園的喊泉。(圖/王知涵提供)


南石滬公園的喊泉,喊越大聲水噴越高。(圖/王知涵提供)
南石滬公園的喊泉,喊越大聲水噴越高。(圖/王知涵提供)

百年老宅 閩式建築傳承

明遺古街。(圖/王知涵提供)
明遺古街。(圖/王知涵提供)


明遺古街。(圖/王知涵提供)
明遺古街。(圖/王知涵提供)


歷經幾番戰火,金門仍保存多間百年老宅,傳統三角屋頂再搭配紅磚石瓦,散發濃濃古意。閩南移民佔金門人口大多數,金城老街的閩屋維護完好,被稱為「模範街」;明遺老街則是超過四百年歷史,還有些許老屋座落在街道兩側,寧靜而安詳。

閩南屋聚集較多之處是山後民俗文化村,由十八棟閩南古厝組成,井然有序,分三排排列,主要是王氏族人所居。原來是因為清潮後期吏治腐敗,人民生活困頓,受福建管轄的金門也面臨維生不易,金門人王國珍和王敬濟東渡日本尋求生機,在日本設立「復興號」商行。

經商致富後,王國珍豪氣的花了二十五年時間蓋十八棟宅第分送族人,有彩繪、石雕、磚雕,造型古典雅致,可說是金門閩南建築的代表作,集閩南建築藝術之大成。

山後民俗文化村。(圖/王知涵提供)
山後民俗文化村。(圖/王知涵提供)

山後民俗文化村。(圖/王知涵提供)
山後民俗文化村。(圖/王知涵提供)

特色伴手禮 樣樣皆經典

貢糖相傳是明代閩南御膳貢品,有招祥迎春的美意,當時作為年節納貢,也用來祭祖拜神。現在貢糖口味繁多,包括芝麻、花生、甜酥、鹽酥、原味、抹茶、蒜頭等,都是品茗的茶點。

外觀精美的金門砲彈菜刀受戰爭之惠,來源不虞匱乏,做工細緻,自用送禮兩相宜。古寧頭大戰、大二膽、八二三、六一七砲戰,大大小小的砲戰鋼片提供大量菜刀原料,例如八二三砲戰連續44天猛烈轟炸,就有47萬多發砲彈的鋼片可以製作菜刀。

「一條根」是金門本土藥草,相傳鄭成功在金門屯兵時期,官兵勤勞操練受風濕痠痛之苦,有人尋得此藥草可緩解痠痛痼疾,後來經研究,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成為金門保健良藥。因為藥草狀如一細長主根,取名「一條根」。

另一款經典伴手禮是金門麵線,堅持手工製作,在金門乾燥又強風的環境,日光強盛的曝曬麵線快速乾燥,滑順又有嚼勁。現在金門麵線的口味多樣化,有淮山、番茄、蔬菜、南瓜、紫番薯,多樣選擇滿足味蕾享受。

金門,保衛台灣的海上長城,被譽為「不沈的海上航母」,一路走來金門有輝煌、有血淚,歷經戰火洗禮,金門更堅強!開放和廈門直接通航,在發展觀光產業的新時代,金門在歷史上的堅持一一「自由民主」守成不易,這是金門最珍貴的寶藏!#

‧台賞花秘境梅花開 世外桃源旅遊趣
‧帶你去旅行:美麗的阿馬爾菲海岸線(6)
‧組圖:冰雪覆蓋著尼亞加拉瀑布 宛如僊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