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治武功蓋世,盛世文明垂範天下,唐朝文化、禮儀、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爭相效仿採納,以沐中土華風為榮。大唐都城長安也成為各國使臣、留學生、僧侶匯集的國際都市。

以唐為範,大化革新

年輕的孝德天王,接受了「遣唐使」的建議,於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貞觀二十年)推行「大化革新」,效仿中土大唐建立年號,定名「大化」。「大化革新」以大唐盛世為楷模,以唐朝律令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改革日本政治經濟,完善日本國家政體。

遣唐使的航路(公有領域)
遣唐使的航路(公有領域)

從六五三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難一次),學習盛唐文化。後直到宇多天王為止,前後兩百五十年,共派「遣唐使」十九次。奈良王朝興盛時期派出的使團規模最大,每次都約五百人左右。日本大量的學生、僧侶、建築技師、織女等人,隨使團前往中國,修習經典、參觀文物古蹟、藏書館等。

沐浴盛唐文風

盛唐濃厚的文化氣息,被日本留學生、僧侶帶回國後,在當時掀起競相修習中國漢詩的風潮。《詩經》、《昭明文選》、《玉台新詠》等漢文典籍傳向日本後,直接影響了日本的和文和歌的創作。編撰於七五一年的最早的日本漢詩集《懷風藻》收錄了六十四位詩人的作品。這些詩作多模仿六朝、大唐的詩格,內容涉及吟詠月、梅、菊、雪、酒以及對佛道修煉文化的心得。

吉備真備兩次出任遣唐使,在長安鴻臚寺研究大唐天文曆法、兵法、建築、律法等知識,其所學造詣深厚。圖為日本畫家月岡芳年所作《皇國二十四功·吉備大臣》。(公有領域)
吉備真備兩次出任遣唐使,在長安鴻臚寺研究大唐天文曆法、兵法、建築、律法等知識,其所學造詣深厚。圖為日本畫家月岡芳年所作《皇國二十四功·吉備大臣》。(公有領域)

日本最早最完備的法典《大寶律令》仿大唐律法著成。日本留唐學生吉備真備兩次出任遣唐使,在長安鴻臚寺研究大唐天文曆法、兵法、建築、律法等知識,其所學造詣深厚。公元七三五年,吉備真備回到日本,向天王進獻《唐禮》、《樂書要錄》、《東觀漢記》、天文曆書等近二百卷書籍,此外還進獻日時計、中國樂器等器物。其中《樂書要錄》在中國已經失傳,所幸在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吉備真備仿照漢字正楷偏旁發明了日本的片假名;而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長安青龍寺修習佛學與漢學,他仿照漢字的草書發明了平假名。因為假名的發明,使中國的經史子集、天文、醫藥、技藝等百家書籍,因為漢字與日語的結合,迅速而廣泛地傳向日本民間。「大化革新,即全面唐化運動,使日本從蠻荒中,打開了進入文明的大門。」見《皇朝事苑‧歷代天皇錄》。

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長安青龍寺修習佛學與漢學,他仿照漢字的草書發明了平假名。圖為空海畫像。(公有領域)
日本留唐僧人空海在長安青龍寺修習佛學與漢學,他仿照漢字的草書發明了平假名。圖為空海畫像。(公有領域)

空海也以他深厚的漢學修養,編撰出日本第一部有關漢詩的理論著作《文鏡秘府論》,他通過研究漢魏到隋唐的文學作品,對詩歌典籍彙集評論,就像照鏡子一樣檢查自身的文體,理出是非功過,以供後世參考。同時,他也把中土的書法藝術傳向日本,成為平安時代書法界三大家之一。

效法長安 營建都城

日本經過「大化革新」後,逐步建成律令制國度。受大唐的影響,日本國簡單的各部職能逐步加入戶籍、徵收賦稅等充盈完善。並以大唐國都長安為範,按照長安的条坊佈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籐原京。後又營建奈良時代的都城——平城京。而平安時代以後的都城為平安京(即今京都),直到明治維新時遷都東京為止。這些都城均效法長安佈局,沿南北中軸線左右佈局建築,王宮位居北部居中,南部為東西兩市及官衙。

日本以大唐國都長安為範,按照長安的条坊佈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藤原京。圖為藤原京舊址。(公有領域)
日本以大唐國都長安為範,按照長安的条坊佈局,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藤原京。圖為藤原京舊址。(公有領域)

公元四零五年,來自朝鮮半島百濟國的學者王仁向天王進獻《論語》、《千字文》,被公認為是漢字正式傳入日本的標誌。漢字傳入日本王室、貴族階層後,凡天王詔書、國家正史、大律令等均用漢字撰寫,漢字風行一時,中土文化促成日本各道初現雛形。

太宗賜名「日本」,文化興起

日本國名,本為倭奴國。唐太宗惡其舊名不美,於是依據其國所處東海,為日出之地,賜國名為「日本」。見《宋史‧日本國傳》:「唐太宗以其國所居,為依日所出之東海,故賜其國名為日本,意謂日之本也。」。因此大化革新後,天王也正式採納昔日太宗所賜國名,改為「日本」。

回顧歷史,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團,代表著當時日本精英階層的王室官員、學者、僧侶、技師等,他們的往返使中土文明在日本廣泛傳播。日本主流民眾欽慕中土王朝,效法大唐文化,沐浴中原國風、文風,把當時中土最核心、最本質的文明——崇神敬佛、天地有序、人倫綱常等理念,原封不動地植入東瀛。基於崇神敬佛的理念,衍生出的思想,又影響了日本的建築、文學、曆法、繪畫、風俗等方方面面,因而奠定了日本當時及後世的整體文化風貌。

以中土文化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日本文化,經千載風雨的洗禮,至今歷久彌新,成為享譽世界的五千年輝煌的中華文明的又一代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