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傳統,北歐的歷史,挪威的文化,這同時也是一趟完全屬於你個人獨一無二的體驗。」

我為甚麼要徒步朝聖?

我從小在一個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家庭長大,家裡有佛堂,我和妹妹從小就要跟著燒香和打掃,星期日跟著爸媽外婆跑道場,參加過無數的講經佈道活動,直到上國中之後因為課業繁重我才淡出。

當年我們姐妹兩小小年紀就學著大人正襟危坐聽前輩講道,有人誇我們有慧根、有佛緣,但事實上我究竟聽懂、聽進去多少?很難說。現在的我不吃素不拜佛也很少念經,但是小時候的心靈訓練已經成為我這個人的一部份。

雖然我無法證明,但我相信有神佛、有果報、有前世今生。人信甚麼神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要對宇宙間無形且更崇高的力量感到尊敬與謙卑。把靈性的提升當作人生的價值基礎,才能達到「自在」的境界。

我年輕的時候常往歐洲跑,妹妹小歐卻是哈日族。她嗜看日劇,認為這是理解世界最快的方法。看了江口洋介主演的《迷路的大人們》這齣日劇之後,她開始對四國遍路這條朝聖路線感到好奇,她與日本的關係不是只有追劇,也和日本佛教有某種觸及心靈深處的連結。

二○○九年她跟隨內心的召喚,和一個朋友相約上路了,到日本四國展開為期四十六天長達一千兩百公里的徒步旅行。她是臺灣第一位一次走完四國遍路並記錄成文的遍路者,而後在臉書成立「四國遍路同好會」和大家介紹推廣這條聖路。

二○一七年春天,她打算再次上路,這時我工作上剛好忙完一個大項目想休息一下,於是我加入她的行程,體驗了德島的發心道場路段。這段路大約一百五十公里,我們雖然沒有全程步行,但我也算是體驗到徒步朝聖的一些心路歷程了。

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我去妹妹的遍路道上作客,回挪威之後,我便萌生想要繼續走的念頭,我想走一條完整的、屬於自己的路,無疑的,聖奧拉夫朝聖之路中的「聖奧拉夫路徑」(St. Olavsleden)是我的最佳選擇,我在朝聖終點特隆赫姆樂活多年,而且我當年第一次到挪威時從瑞典過來的火車,也曾經行經過這段路的一部份。

住在特隆赫姆,聖奧拉夫無所不在。我的兒子在聖奧拉夫醫院出生,在朝聖終點尼達羅斯大教堂受洗;每年七月底八月初的奧拉夫節慶是挪威最大的宗教文化盛事,我會留在城裡參加各式活動。

聖奧拉夫是奠立挪威國家基礎的維京國王,他把基督教傳到挪威,時到今日他身為人和被封為聖者的地位和角色都持續被人討論著。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基督教是挪威的國教,不管信仰虔誠與否,基督教與挪威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節日和人生儀式這些有形的習俗,到無形的社會價值觀,都與之有緊密的關聯。

幾年前我聽到一個說法:「南有聖地牙哥(西班牙知名的朝聖目標),北有尼達羅斯(特隆赫姆舊名)。」原來特隆赫姆曾經是與聖地牙哥齊名的朝聖目標!

朝聖活動在北歐從西元十一世紀開始熱絡了將近五百年,當時的北歐可是條條大路通尼達羅斯的。一五三七年宗教改革,挪威和瑞典把象徵天主教舊習的朝聖活動給禁止了,尼達羅斯這個朝聖目標逐漸沒落,直到幾年前才有人陸續推動復興。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二○一八年聖地牙哥的朝聖辦公室登記了將近三十三萬的朝聖者,特隆赫姆這裡才登記了一千多人。

聖奧拉夫朝聖之路有好幾條路線,主要的兩條分別是從奧斯陸出發南北向的「古德布蘭茲達爾路徑」(官網距離六百四十三公里)和從瑞典錫朗爾出發東西向的「聖奧拉夫路徑」(官網距離五百六十四公里)。後者冠聖奧拉夫之名,因為那是維京國王當年從俄國返回挪威的路線,他一○三○年戰死沙場的地點就在那條路徑上。

特隆赫姆作為一個朝聖終點,有數條路線在尼達羅斯大教堂匯集,城市裡朝聖標示幾乎到處可見,我散步時經常看到。每個上路的朝聖者都有其動機,我的動機之一是好奇,時常在終點晃來晃去的我,哪天如果從起點那裡走過來,不知道是甚麼感覺?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我喜歡獨處,長時間一個人在人跡罕至的自然環境裡步行,會是一項有意思的身心挑戰。再者,我想幫這條路做點宣傳,我在城裡認識的人不少,但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走過這條路。

「歐洲的傳統,北歐的歷史,挪威的文化,這同時也是一趟完全屬於你個人獨一無二的體驗。」

聖奧拉夫朝聖之路官網上的敘述,讓我衷心期待上路的那天。◇(待續)

——節錄自《北歐聖奧拉夫朝聖之路》/ 暖暖書屋出版公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