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10月29日,星期四。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29日距離美國大選只有5天時間了,儘管拜登的醜聞仍然在繼續發酵,民主黨不利的消息接踵而來,但我們看到在民調數字上,特朗普並未因此而取得想像中那麼明顯的優勢。
然而我們從特朗普和拜登的競選集會場面對比上,看到了可以說是巨大的差距。在紅州就不用說了,即使在一些搖擺州,我們也看到特朗普的競選集會場面宏大,動不動就是一兩萬人,人氣非常高。像28日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的集會,現場超過了2萬3千人。
而相比之下,拜登的集會經常都只有數十人,據說28日出現的人數最多的一次拜登集會,統計下來有7百多人。
最出人意料的是,支持特朗普的大規模人群聚集甚至出現在了被民主黨視為鐵盤深藍州。28日在推特上面有美國民眾發出信息,在紐約的長島居然出現了長達數十哩的挺特朗普車流,從西福德蔓延到了蒙塔克,總共有大約9千多輛車。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甚麼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情況,和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接觸到的情況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為甚麼各家民調都被認為不能準確反映選民的實際情況?
我也看到有朋友給我留言說,看起來當前競選形勢仍然不夠明朗,為甚麼我比較肯定特朗普能夠勝出?
我相信不少朋友可能都有類似的疑問,那麼我們就先來討論一下這幾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問題。
大選最關鍵因素是甚麼?
首先,大選最關鍵的因素是甚麼?很多朋友都會認為,答案當然是搖擺州。的確,搖擺州從來都是大選的決勝關鍵,今年也不會例外。
不過,我們都知道搖擺州並非固定不變。比如俄亥俄州在以前歷次大選中都被視為是重中之重的搖擺州。可是在今年,俄亥俄卻備受冷落,很多大選分析幾乎都不提俄亥俄州。為甚麼?原因很簡單,俄亥俄事實上已經失去了搖擺州地位而成為大家默認的共和黨票倉。
搖擺州的變遷還反映在一些傳統的民主黨州變成了搖擺州。比如明尼蘇達州,從1976年以來就沒有讓共和黨贏過一次,是典型的深藍州。但在2016年,特朗普在該州僅以1.5%的差距惜敗希拉莉。而今年特朗普已經把明尼蘇達列為了志在必得的重要搖擺州。無論哪家媒體的大選分析,都再也不敢說明州是民主黨的鐵票州了。
雖然搖擺州在不斷變遷,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美國人最關心的競選議題,這才是決定整體民意的最關鍵因素。
那麼美國人當前最關心的議題是甚麼呢?
我們看到在3次總統和副總統大選辯論中,應對疫情都被放在首要的位置,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當前美國最重大的議題就是如何控制這個中共病毒了。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辯論議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比較左傾的「總統辯論委員會」影響的。
事實上,根據美國多個調查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在美國人最關注議題排行榜處於第一位的,是法律與秩序,其佔比超過40%,遙遙領先於其它議題的選項。排在第二位的是重振經濟,佔比超過30%;而疫情控制僅排在第三位,佔比剛剛15%。
無獨有偶的是,美國國會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上周末在媒體發文,給特朗普提出建議說,現在應該把競選信息簡化為三個簡單的組成部份:70%應該集中在經濟方面;20%應該集中在拜登的人品和腐敗方面;10%應該集中在將成功擊敗病毒疫情上。
大家注意到了嗎?其實對拜登腐敗問題的聚焦,說白了就是一個法律與秩序的問題,為甚麼媒體大面積屏蔽拜登的醜聞?說明美國社會秩序已經出現偏離正常軌道。為甚麼司法系統對拜登腐敗保持沉默,說明司法系統需要清理沼澤。
所以,我們就看到金里奇的建議,和多個機構的研究結果出現了不謀而合的現象。這才是美國民意真正的重點所在。而僅就「恢復法律秩序」與「重振經濟」這兩點而言,這都是特朗普當仁不讓的強項。
對比2016:特朗普形勢更好還是更糟?
第二個關鍵的問題,是大眾都習慣了看媒體每天推送的簡單的民調數字,某個州對特朗普和拜登支持度各自是多少,但絕大多數媒體都有意無意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經歷了4年執政之後,特朗普的競選形勢比他在2016年的時候是更好還是更糟了?
因為有一個簡單的類比關係。即使我們不是專家,我們也都知道,拜登在民主黨中的號召力、影響力無法和希拉莉相比,這一點我們從哈里斯這樣級別的人物都沒把拜登放在眼裏就可以看出來。而如果我們發現特朗普的競選形勢要比2016年更好,那麼我們憑甚麼有理由相信拜登會超越希拉莉創造一個戰勝特朗普的奇蹟呢?
我們先看看一些一般人不太注意、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第一個是新增註冊選民數據。美國大選過去的歷史數據顯示,在大選前獲得更多新增註冊選民人數的黨派和候選人,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獲得選舉的勝利。因為新增選民數量這個指標,客觀顯示了支持者的參與度、基層競選機構的動員能力與候選人政策立場的號召力。
統計顯示,在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北卡、賓夕凡尼亞等幾個關鍵的搖擺州,特朗普在這一指標上都是遙遙領先。比如佛州從3月份黨派初選至今,民主黨新增了10萬新註冊選民,而共和黨是20多萬;賓州民主黨截至9月底新增選民6萬人,而同期共和黨新增高達14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2016年在以上幾個州都僅僅是以微弱優勢獲勝,所以這顯示特朗普在這些地方的優勢在擴大。
第二個重要的數據是選民對特朗普及共和黨的印象分。
根據《華爾街日報》和全國廣播公司這些相對左傾的媒體調查,2016年的時候,特朗普在選民中的平均負面印象比正面印象多出33%,而今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12%;尤其在數量最大的白人選民中,4年前特朗普是負面54%對正面35%,而今年正負印象已經平分秋色。
更突出的是,在西班牙裔選民中,今年支持特朗普的比例達到35%,遠高於4年前投給他的22%。而在非裔選民中,特朗普的支持率居然超過40%。尤其在特朗普和拜登22號的辯論結束後,拉斯姆森的即時民調顯示,非裔對特朗普的支持率從辯論前的31%,飆升到辯論後的46%。
這是個甚麼概念?要知道,而在2016大選中,特朗普獲得的非裔選票僅僅只有8%。我們看到今年屢屢出現大批非裔選民挺特朗普遊行的畫面,這要放在2016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特朗普的形象分獲得大幅改善甚至帶動了整個共和黨也獲益。在《華爾街日報》民調中,兩黨在選民中都是負面印象高於正面。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民主黨的負面只比正面高4%,而今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8%。共和黨的數字卻從21%下降到今年的11%。這顯示民主黨處在逐漸惡化的趨勢而共和黨則相反,在不斷改善。
從上面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特朗普現在的競選形勢要遠遠好於2016年,我們甚至用前途一片光明來形容都不為過。
競選集會數據釋放了甚麼信號?
第三個重要數據來自特朗普的競選集會。
據共和黨全委會主席公佈的數據,昨天特朗普總統在亞利桑那州的競選集會有23,591人自願填寫了黨籍歸屬,其中24%不是共和黨,高達45.3%的人上次大選沒投票。
而我們簡單回溯一下特朗普近期在賓州、佛州、密歇根和艾奧瓦(愛荷華)等4個重要搖擺州的數據,會看到一個堪稱驚人的現象,參加這幾個州特朗普集會的人平均有38%的人不是共和黨,而且有平均高達26.9%的人上次大選沒有投票。
這說明了甚麼?說明特朗普不但鞏固了自己的基本盤,而且爭取到了大批的中間選民甚至是民主黨選民。此外,這個數據還顯示今年可能會出現史無前例的高投票率。我們都知道美國大選投票率歷來很低,過去最高的時候也沒有超過60%。但今年如此之多新增的選民出來投票,無疑對現任總統是極大利好。台灣的蔡英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正式調查但卻能出奇準確地反映選情的指標,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義烏指數,特朗普的數據超過拜登10倍以上;賓州一家名聲在外的「候選人餅乾」店,曾經準確預測了過去3次大選結果,今年他們賣出的「特朗普餅乾」是「拜登餅乾」的4倍以上——要知道賓州是拜登出生地,是他的根據地。
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近些年的競選出現一個明顯規律:與承諾減稅的候選人相比,承諾加稅或有支持加稅記錄的候選人往往會敗選。比如卡特總統輸給了挑戰者列根,杜卡基斯輸給了老布殊,之後老布殊因為加稅而連任失敗。小布殊又用減稅政策擊敗了戈爾。奧巴馬承諾降低稅收,他擊敗了不支持減稅的麥凱恩。而特朗普總統在與希拉莉的對決中提出減稅政策,他最終贏得2016年的大選。
所以,現在的情形是拜登正在推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加稅。優勢在哪一邊,可以說是不言自明的。
蓬佩奧突然訪越非同尋常
好的,接下來我想要和大家簡要地討論蓬佩奧昨天突然宣佈訪問越南的消息。這其實是一條重要新聞,只是因為美國大選的白熱化以及拜登醜聞的國際化才導致這條新聞被淹沒在了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為甚麼說這條新聞很重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1. 按美國國務院公佈的行程,蓬佩奧原本計劃26號到30號出訪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印尼4國,越南並不在列。直到前天下午晚些時候,越南外交部才突然宣佈:蓬佩奧將應邀於29號到30號訪問越南,慶祝兩國建交25周年。所謂新聞越短越重要,這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2. 中共官方媒體幾乎無一例外立即報道了這條新聞,大批官方豢養的公眾號開始寫文章進行輿論引導,說越南靠近美國有百害而無一利等等。我們就知道,這次訪問對中共的刺激至少是中到重量級的。因為一般來說,突如其來的計劃外訪問往往只有兩種情況:要麼是發生了對雙方有重要意義的重大突發性事件,必須當面磋商;要麼就是雙方事先早已商量好,但為了某種特殊原因不想提前公佈受到干擾,所以採取了臨時公佈突然襲擊的方式。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這次訪問事關重大,遠不是慶祝建交這麼一個Party性質的會面。
事實上,就連美國國務院28號下午確認訪越的官方聲明,都對慶祝建交的事隻字不提。這份聲明中提到的理由只有一句話:此次訪問是為了「再次確認美越全面合作關係,推動兩國維護區域和平與繁榮的共同目標」。
大家看到了吧,這裏的關鍵詞顯然是「全面合作」、「區域和平」八個字。這裏的全面合作,當然包括了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的合作,而「區域」的具體所指,無疑就是南海,不僅包括南沙群島,也包括西沙群島,因為後者一直是中共和越南主權爭議的焦點所在。
蓬佩奧訪越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背景,就是在此前他先訪問了印度和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蓬佩奧在記者會上痛斥中共是「掠奪者」,中共與斯里蘭卡簽署的「一帶一路」協議是「侵犯當地的主權」。
在印度,蓬佩奧簽訂了美印《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這是一個軍事合作協議,印軍可與美軍共享美方的空間地理數據,美軍可向印軍提供高精尖武器系統,並提高印軍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以及無人機等武器的打擊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02年以來,美印之間簽署的第4份軍事合作協議。雙方從接納對方軍事力量、聯通彼此的加密通訊、再到實時共享高度機密信息,事實上已經奠定了美印軍事盟國的地位。而這個軍事聯盟,無疑將成為亞太版小北約的主要構架。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再回頭看看蓬佩奧的突然訪越大談區域和平,就會看到,這次訪問的目標顯然針對中共,這背後釋放了至少幾重信號:
1. 美國將在行動上支持越南在南沙、西沙的主權聲索,習近平不但南海的擴張有更大阻力,連已經到手的西沙可能都會有麻煩。
2. 越南已經成為產業鏈轉移的重要一環,美方要確認其安全性並可能會有更多經貿蛋糕劃分給越南。
3. 一旦美日印澳的亞太北約成立,越南、斯里蘭卡等東盟國家極有可能成為第一批加入的對象。
4. 美越軍事合作如果傚法美印合作,那麼美軍租借金蘭灣必然提上議事日程。金蘭灣號稱亞太第一軍港,其戰略價值極其重要,如果美軍順利進駐,等於用一把尖刀直接頂在了中共戰略物資運輸的生命線上。而且一旦哪天美國決定對中共南沙群島上的違章建築進行強拆,會非常省時省力、非常方便。
蓬佩奧這次能搞定越南嗎?我們暫時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上面提到的每一條都是中共南海擴張的痛點。它們為甚麼這麼敏感,其原因就在於此。
好的,29日就暫時聊到這裏,歡迎大家訂閱點讚並留言轉發,我們下次再見。#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