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維多利亞齋講,李怡先生的一篇文章《人生的拷問》,即時的感覺就是最寶貴的人與物,往往受最無情的摧殘!人生無奈,世事何曾因你的善良意願而轉移?learned helplessness ,每每接二連三,give up ,繼續,繼續,give up ,以至身心俱疲,不如放棄?但每當最灰心喪氣的時刻,腦海總會浮現一些激勵字句,提振自己努力前行。在《細味人生100篇》的《鵝卵石與鑽石》,我便經常記起那一句「沒有所謂失敗,除非你不再嘗試。」而且更會自我補充「反正有口氣,不如繼續玩,誰知明天會怎樣?」
李先生的著作,思想之鑰,重拾優雅,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遐想,放逐,段子,對應等等,總會為自己帶來生活的反省。而《細味人生100篇》是我最喜歡買來送贈的書,先細心包好,然後給予親朋好友在學的兒女。真心覺得這是我們香港文化的種子,而送了種子也不會問受書人有沒有栽種,只是覺得因緣際會時機成熟,書中的道理自會帶領有緣人走出困局。種子已送,收在手的是鵝卵石定鑽石,懊悔或快樂,已是修行在個人,隨緣。
回想自己剛升上初中,看見爸爸閱讀一本薄薄的書,書名好似是哲學概論或哲學入門,而作者正是李怡。我不知此書的作者,是我現在要致敬的李怡先生,還是另有其人。而幾十年過去,書早已散失,但書本的啓蒙作用郤仍未消失。生活日常都是哲學,懂得思考分析,每天生活都是智慧的哲學命題。自問打麻將牌品極好,因為看了《發牌的是上帝》這文章,「人生的牌是上帝所發,無論好壞都無從選擇,惟一能做,就是盡全力打好手上的牌,求得最好的結果。」正因看了此文,打牌從沒有怨駡,推而廣之,工作見人,怎會奢求好牌,盡心而已。
畢業後,「必須去做的是工作」,需沒有「做不做都可以的就是娛樂」那樣的奢侈,卻經歷了香港最繁華安逸的好世界。甚至辭工歐遊兩個月回來也可輕易找到好工,simple and naive,以為這種繁榮發展不會起變化,可惜好景難常,偏偏這年多的社會動盪,大大超出自己這種吃喝玩樂的港人想像。似乎一切都要推倒從來,更建立在非常抗拒而陌生的價值觀上。「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有些事是要用一輩子去懂的。」而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似乎已越來越難懂,且有更多人選擇不去懂而甘心做新懵懂!
好的書使人一看再看,遇到逆境,隨便一句良言警語就能把人帶出困局。李先生的每本書,自己都會認真用包書膠妥為包好,除了對書本的知識尊重,也是對先生的敬意。在《沙灘上的小男孩》,一位小男孩把水窪裏的小魚逐條撿起送回大海,有人取笑他誰在乎這些小魚,而小男孩莊重回答:「手上這條在乎!」文中指出,小小的行動,救不了全世界,但還是可以救一些人,深深覺得若你我正是小男孩手中被救的魚,我們就「肯定在乎」!看了此文,自己對其它小生物,有時也傻傻地施以援手。而李先生的感染力可能自己並不在乎,但在當今現世,很多小魚其實「非常在乎」,更可能因此而改變了人生。衷心向李怡先生致敬,感恩有這麼多「人生細味的智慧」篇章,使大家可以「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而我自己更「非常在乎」一分鐘閱讀,有李怡先生這樣堅守香港文化的智慧基石!◇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