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調稱要「自主」生產晶片,各地出現「造芯(晶片)熱」,但爛尾項目叢生,而2020年再有上萬企業投資晶片,引發擔憂。近日大陸一家半導體企業高管直言,大陸晶片產業在生產材料和設備等很多方面都不行,很難做到不依靠美日歐的自主生產。

2020年10月20日消息,近兩年來,大陸四川、貴州、江蘇、湖北、河北等多省相繼出現半導體項目爛尾。

比如,河北石家莊的昂揚公司IGBT晶片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佔地255畝,曾是河北省「重點項目」,但2018年該項目停擺。湖北武漢弘芯項目總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但如今已經停工,並拖欠貨款和員工薪水。

還有江蘇南京的德科碼半導體項目、貴州貴安新區的華芯通等項目,最終均宣告破產。

2020年再現「造芯狂潮」 引發擔憂

2020年前9個月,大陸再有1.3萬多家企業進入晶片行業。僅9月份,半導體廠商的登記數量就增加了30%。業界擔憂,盲目投資晶片產業將造成巨額資金浪費。

據悉,很多新近加入晶片行業的企業毫無半導體經驗。比如大連晨鑫,原本從事海鮮銷售,去年已經虧損10億人民幣,2020年5月投資2.3億人民幣收購了上海一家半導體商的51%股權。

大陸有一種說法是,「要先有數量才能追求品質,大部份半導體項目會遇到麻煩,但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該說法引發業界批評。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Douglas Fuller表示,各方企業湧入半導體業,可能是想領取補助,或者希望有更多補助,但完全無經驗的門外漢轉型為晶片商,已經背離歷史。

半導體企業高管:晶片材料和設備都不行

美國政府今年相繼宣佈,由於華為和中芯國際具有中共軍方背景,危害國家安全,對這兩家企業進行制裁。隨後中共再高調宣傳要自主生產晶片和相關設備。

大陸半導體企業「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近日承認,大陸IT產業的基礎很薄弱,要根本解決問題,還需要兩個5年的努力。

胡偉武舉例說,「CPU操作系統、晶片生產材料、生產設備,我們都不行」,晶片研發就像蓋樓,「人家已蓋到三層,你說那我們一樓、二樓都不蓋,直接蓋三層吧,不可能的。」

他說,國際上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是美日歐聯手,要想擺脫對美日歐的依賴,會慢一些。

台灣學者:大陸已有製程晶片恐難出貨 未來難發展

胡偉武還說,「工業技術不要太追求5納米、3納米,先解決14納米、28納米自主化問題」 。

但他認為,14納米和28納米的技術在大陸已經夠用。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現在不是28納米是不是夠用的問題,而是未來在美國的制裁下,大陸能夠量產的晶片產品恐怕將難以出貨,更先進製程可能因設備問題而無法發展。

她說,在14納米的部份,中芯國際雖然此前產出了14納米晶片,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其14納米晶片佔比幾乎只有1.3%,良率也不穩定,未來可能也無法採購到相關設備,在更先進製程方面將出現停擺。

大約一個月前,大陸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公司副總裁鄭久利承認,該公司的晶片製造設備80%依賴美日,很難找到可以替代美國和日本的方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