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抵達深圳,將參加深圳經濟特區設立40周年的紀念會。他會接見林鄭月娥和澳門特首賀一誠。
40年前初建的深圳 規模最小
40年前的深圳,還是廣東寶安縣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子。如今深圳已經成為中國所謂一線大城市,北上廣深,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了。中共也把深圳作為中共經濟增長的樣板,是一個成功標誌。
1980年8月,中共中央下文件,決定成立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如果從當時的規模來說,深圳是最小的,和珠海差不多,甚麼都沒有。
深圳距香港最近 GDP增長最快
我們來看一下資料。
2017年的數據:深圳的GDP是22,438億元(人民幣,下同),人口1,200多萬人;廈門的GDP為43,00億元,人口350萬;珠海GDP為2,494億,人口200萬;汕頭GDP只有2,350億元,人口560萬,是四個特區中最少的,比東莞、佛山這些地方都不如。
深圳的GDP增長,明顯比其它特區速度快很多,大家一起起步,40年下來,GDP高了八、九倍。原因是甚麼?就是因為香港。
香港建制派和港共通常會有另外的說法,意思是香港興起靠大陸。嚴格說起來,這也沒有大錯,香港後來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確實有關係。但中國大陸開放之前,香港就已經是四小龍了。
其它三條小龍,現在不也在發展嗎?香港沒有大陸,也會繼續發展,這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香港 就沒有深圳 更沒有廣東發展
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中廣東一枝獨秀,和深圳有關,根本上是和香港有最大關係。
1987年,中共開十三大,提出全面開放,「沿海開放,大進大出,參與國際大循環」,就是以外貿為重點的發展。整個經濟思路,其實就是順著香港的路走的。
當年中共提出14個沿海開放城市,發展速度都比不過深圳。比如上海,1949年時就是亞洲最大城市,經濟最發達,比香港好多了,只是後來到共產黨手裏衰落下去而已。
所以說,如果沒有香港,就沒有深圳,也就沒有廣東,當然,也就沒有今天大陸的經濟增長。
深圳的地位對於中共很重要
正因為深圳地位如此重要,所以中共內部搶奪話語權的時候,深圳就是最大的戰場了。
2018年,鄧樸方有個內部講話,說談改革開放要尊重歷史。這句話是有所指的,因為過去一直說是鄧小平拍板設立深圳,「一個老人畫了一個圈」。但習近平上台後,很少談鄧小平,很少談鄧小平理論,當然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甚麼科學發展觀等等,他也不太說。
說起來,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對成立深圳特區確實非常重要。1978年習仲勛復出後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四處視察,去了寶安發現見不到年輕人,都是老人小孩在地裏幹活。當地幹部告訴他,年輕人都跑香港去了,沒剩下幾個了。
當時70年代末,廣東興起了逃港潮,寶安、東莞這些地方的年輕人跑得很多,甚至連廣州那邊也有很多人跑。我有個中學同學,跑過好幾次,都被抓回來。他說,有一次跑到新界,被香港警察抓了,關了幾天。我問他香港怎麼樣,他說太好了,被關在拘留所裏面還有牛奶喝,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喝牛奶,居然是在香港拘留所裏面喝到的。
1979年見過一位42軍的軍官,當時香港和寶安這一帶的邊防軍就是42軍的,他跟我說跑得太多了,連部隊裏的軍官也跑。有個排長,帶人巡邏的時候突然不見了,後來才知道他把槍丟掉跑香港去了。
習仲勛當時去寶安視察完後,就提出要設立一個經貿區,吸引香港商人建工廠。深圳這個名字,也是習仲勛提出來的。上報中央後,鄧小平同意,改名叫深圳經濟特區。
習仲勛後來從中顧委退下後,一直都住在深圳,直到2002年去世,總共住了11年。習近平的媽媽齊心後來也一直住在那裏。
不久前,深圳前市委書記厲有為寫了篇文章,提出了很多尖銳問題。這些問題提得有意思,時機也非常有意思。因為習近平這次到深圳視察,要發表講話,這個講話,會透露他的想法,決定了未來中國的發展會朝哪個方向走。厲有為問的也是這個問題,所以提出了13個「路在何方」。
香港已進入封閉的政治、 經濟體系
深圳經濟是典型的開放經濟,是參與國際循環的經濟。那是有條件的,就是鄧小平推動的親美外交,全面加入西方陣營,和蘇聯劃清界限。現在中美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是經過了20、30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國遇到了瓶頸。因為簡單加工出口,已經不能延續下去了。除了土地、工資這些要素漲價之外,國際市場也有它的規模侷限。
在美國或歐洲,雜貨店或者超市裏面,九成的廉價商品都是中國製造,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到了這個程度,再增長就沒那麼快了。
所以,中共未來的發展應該怎麼辦?5年前,中共提出十三五計劃,和長遠規劃,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就是提升科技製造水平,要全面超越。但這個科技超越,卻用了低級的方法,偷技術、盜竊知識產權、市場壟斷、排除外資等等。當然,別的國家不會答應的。這是中美貿易糾紛不斷激化,最後演變到今天這個程度的重要原因。
面對困境,中共提出了「內循環」。內循環就是依靠國內市場來發展經濟,後來糾正成為雙循環,就是既靠內部市場,也靠外部市場。但依我看,恐怕主要還是會靠內部。因為中共是一個非常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政黨,因此對外部世界害怕,一旦有爭論有糾紛,就把它變成了民族主義問題,用國家主義的辦法來解決,用專制制度的辦法來解決。
其實,極權主義的特徵就是社會權力的排他性和封閉性,這種政治封閉性,決定了經濟活動的封閉性。我們是看不到例外的。
所以,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很可能在這種封閉的狀態下繼續。過去增長的慣性,大概兩三年就結束了,之後要依靠封閉的國內市場,這種經濟增長的速度必然大大降低。
我必須說,香港實際上已經進入了這個封閉的政治和經濟體系,可能還剩下一小部份在外面,但過不了幾年,香港會被全部關在這個體系內。這對香港來說是可怕的。
即使經濟強國 照樣有滅國的危險
很多中共官員和大陸知識份子認為沒問題,就是封閉也沒有問題,因為中國大陸現在世界第二。但大家看下歷史,別說第二,就是第一,照樣不行。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經濟大概長期都是第二,有時比羅馬差,有時比印度差。但在明朝,中國超越印度成了世界第一,那又怎麼樣?女真人,就是滿族人世界第幾?照樣把明朝滅了。
宋代更是如此,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照樣滅國。
咱們回到深圳和香港。過去40年,這是中國開放的一個閥門,一個在系統內,一個在系統外,配合默契,促成了深圳奇蹟,促成了廣東奇蹟,也促成了中國經濟增長。
如果我們把70年代到80年代的大陸看成經濟沙漠,廣東就是一個綠洲,完全是因為有水,有香港這個水。如果關閉起來,沙漠再大,還是沙漠,不會變成森林和草地的。
深圳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制度上的改革,或者說是政治上的有限改革。90年代深圳制度上的改革戛然而止,但和大陸城市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不同,就是深圳有個不成形的市民社會。
早年那些負責人,包括梁湘,包括袁庚等等,在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後來都被中斷了。
有消息說,習近平這次在深圳會宣佈一些重大經濟利好政策。我不太相信,我們等著看吧。北京現在推動的這種絕對的金字塔結構,不太可能再創造出甚麼新東西來了。
當年,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意思是放權,讓大家去試。現在有人說水深了,摸不到石頭了,其實不是的,而是北京不再給權了,收回去了,所有制度創新都必須經過「頂層設計」,這其實等於把創新給扼殺了。
所以,習近平和他身邊那些人向左轉,往回走,最重要的就是把權力收回,重新回到那個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極度排他的封閉結構。在這個條件下,我不相信北京能玩出甚麼新花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