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走進白兆山

在湖北省安陸城西的煙店鎮,有一座白兆山,也叫「碧山」。據清光緒年間《德安府志》記載,此山因為「有白氣」而得名。白兆山曾是一處道教聖地,山上松柏長青,雲海蒼茫。

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漫遊路上的李白輾轉來到安陸。相傳當他看到白兆山時,頓有感悟,說:「山名曰白兆,始知李白來。」後來,李白和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在安陸生活了十年。他曾經在白兆山的桃花岩隱居,山中現在還留有不少相關遺蹟,比如李白讀書台、太白堂、洗筆池等。

[日]狩野正信(1653–1718)繪《李白觀瀑圖》軸,絹本水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日]狩野正信(1653–1718)繪《李白觀瀑圖》軸,絹本水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這白兆山有何特別之處,為何能讓詩仙停下腳步?我們來看一首詩。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全詩語言樸素,流暢簡明,有問有答,虛實相生。活潑輕靈間,生出幽深意蘊,盡顯詩人求仙向道、超凡出塵的特質。

明代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十分讚賞此詩,認為其「意」「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清代書畫家周珽評曰:「隨心趁口,不經思維,蒼詞古意,自成天籟。非謫仙人何得此不食煙火語!」(《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山中尋訪道士落空

四川是道教的發源地。東漢時,張道陵在成都大邑縣的鶴鳴山創立了五斗米教,後在青城山仙逝。「雄奇秀天下」的峨眉山曾有「第七洞天」福地的稱號。

唐朝以道教為國教,並以《老子》等道教經典開科取士,唐代社會瀰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在開元年間,青城、峨眉的著名道士都頗受朝廷重視。

李白一生崇道,家鄉和時代的道教氛圍無疑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在詩中自述:「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六甲是道家書籍;「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紫雲山是一處道教聖地,就在綿州彰明縣西南四十里。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十八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描繪了山林中的清麗景色。清賀貽孫評說:「自太白寫來,便覺無煙火氣。」

開元八、九年間,李白登覽峨眉山,寫下「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表達了修道成仙的心願。

李白二十歲時,接受了道家長生的符籙,「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在這一時期,他和隱士東嚴子在岷山隱居修道。此外,河南嵩山、湖北隨州和齊魯也是他修道的主要地點。

李白與道家高人

李白在求道、煉丹、遊仙的過程中,與司馬承禎、胡紫陽、北海高尊師、丹丘生等著名道士結為好友,留下許多佳話。

1.司馬承禎與王屋山

唐道士 司馬承禎
唐道士 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是唐代著名高道,上清派宗師,自號「白雲子」。他原在浙江天台山隱居修道,曾先後被三朝皇帝召入京城講道。開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又將其召至東都洛陽,命他在河南王屋山自選形勝,創建道院陽台觀,玄宗御筆題額。不久,唐玄宗令胞妹玉真公主到陽台觀拜司馬承禎為師,此舉震動朝野。

王屋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之地,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司馬承禎在青壯年時期曾在此山修道。他在所著的《上清天宮地府經》中,將王屋山列為「天下第一洞天」。司馬承禎入主陽台觀後,創作了長95米、高16米的巨幅山水壁畫。

公元725年,司馬承禎在返回天台山的途中,路過江陵,與出遊至此的李白相遇。年近八旬的司馬道人見青年李白器宇軒昂,讀過他的詩文後更加驚歎,稱讚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大受鼓舞,寫下了名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二人結下忘年之好。司馬承禎、李白、孟浩然、賀知章、王維等十位崇尚仙道的文化名人同為「仙宗十友」。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台帖》。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台帖》。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公元744年3月,李白和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台觀。那時司馬道人已經仙逝,李白思念故交,揮毫寫下《上陽台帖》:「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法真跡,也是兩位道家中人的友誼見證。

2.胡紫陽與仙城山

湖北省隨州,是神農氏的故里。這裏有一座風景優美、森林茂密的仙城山,又名現光山、相公山。仙城山出了位名人——道士胡紫陽。

據史料記載,胡紫陽八歲時,路過仙城山,便萌生了修道的想法;九歲,他正式出家,十二歲就可以辟穀,能夠連續多日不吃東西。二十歲時,他出門遊歷,一直潛心修道,終成一代大師,弟子多達三千餘人。胡紫陽曾受唐玄宗徵召,到洛陽主持皇家道觀太微宮。

元丹丘是胡紫陽的弟子,常年在嵩山隱居。他是李白的至交密友。李白曾作《元丹丘歌》,描寫他「身騎飛龍」、「橫河跨海」,神通好生了得。

李白後來又與元丹丘的從兄元演成為莫逆之交。他們三人志趣相投,「結神仙交」,曾結伴到隨州拜會胡紫陽,得到了大師所傳「金書玉訣」。

李白在《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中回憶了那次愉快的相聚:「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胡紫陽六十二歲那年,得道升天,當時「天香引道,屍輕空衣。」他的面容和活著的時候一樣,每天有上萬人前去觀看。李白對胡紫陽尊崇備至,讚頌他說:「存也宇宙而無光,歿也浪化而蟬蛻!」

3.北海高尊師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冬天,李白離開長安後,到了河北道德州平原郡(現在河北吳橋縣),請高道蓋寰(一作「蓋還」)為他「造真籙」,也就是寫秘文。這對道教修煉人來說是件大事。為此,李白特地作詩《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以示紀念。

隨後,李白又到齊州(今山東歷城)紫極宮,請道士高如貴授道籙,正式成為道士。高尊師授完道籙後,便歸北海遊仙去了。李白寫下《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表示感激和送別之意。

奉餞高尊師

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

道隱不可見,靈書藏洞天。

吾師四萬劫,歷世遞相傳。

別杖留青竹,行歌躡紫煙。

離心無遠近,長在玉京懸。

李白跟隨多位高道尊師修煉,其道行之深,已超出平常人的想像。正如他在詩中所寫:「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廣列仙傳》

李白飛昇成仙

明朝少谷山人張文介編輯了七卷《廣列仙傳》,他採集了歷朝史書、名山志、諸子書及小說筆記等五十五種書籍,收錄了從老子開始至明代女仙王曇陽,共三百零四位仙人,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李白,書裏寫道:有一天,大詩人白居易的孫子白龜年到了嵩山,他遠遠望去,東邊岩石處,有一片像簾幕般垂掛的地帶,他便過去觀看。這時,一個人來到他面前說:「李翰林邀你來。」

白龜年跟隨此人進去,只見一人身穿寬袍、腰繫寬帶、風姿灑脫,對他說:「我是李白,之前借水解的方式解脫,現已成仙!上帝命我掌管箋奏(文書),我在這裏已經待了近百年了。你的祖父白樂天也已成仙,現在五台山主管功德所。」李白拿出一卷天書送給龜年,說:「你讀這本書,就可以懂得九天鳥語,九地獸言。」

白龜年的後代白海瓊說過,李白現為東華上清監的清逸真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