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浴,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在民間流傳悠久。巧妙的運用熱湯藥使身體浸泡其中,不僅能達到治療效果外,也能促進體內排毒,不愧是養生的好選擇。

關於藥浴的歷史記載

藥浴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最早記載藥浴療法的典籍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其中就有治嬰兒癲癇的藥浴方。《禮記》中講:「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此書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晉代著名道醫葛洪寫過《肘後備急方》,記載有用藥浴急救的方法:「救卒死而四肢不收,矢便者。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另外,這本書還有多種藥浴的方法如用酒洗、醋洗、黃柏洗等,「若有息肉脫出,以苦酒(醋)三升,漬烏梅五枚以洗之」,用酸湯外洗,大約是用於痔瘡與脫肛。

古代王室對藥浴也不陌生。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就提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也提到百合洗方:「以水二升,漬百合一宿,洗身。洗畢食煮餅。勿以鹽豉。」是治療百合病(心煩、精神恍惚等)的方法。

元代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記有:「國人尋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頻頻洗頭便自痊可。」可見當時藥浴已成為當時醫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種治病方法。

藥浴方法分三類:全身浴、坐浴、足浴

藥浴按藥浴部位主要分為3類:全身浴、坐浴、足浴。(Shutterstock)
藥浴按藥浴部位主要分為3類:全身浴、坐浴、足浴。(Shutterstock)

藥浴按藥浴部位主要分為3類:全身浴、坐浴、足浴。只要把煮好的藥水倒入調好水溫和水量的浴盆或浴桶中,然後把身體或者局部泡在水裏即可。

1. 全身浴:全身頭部以下泡入藥液中的一種治療方法,針對各種亞健康狀況,效果顯著。多用於治療外感、皮膚病、風溼、類風溼疾病等。

2. 坐浴:患者把臀部全部坐入藥液中,女性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病以及增強免疫力和調節月經周期等。男性主要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陽痿、早洩等。

3. 足浴:把腳泡入藥液中,適合所有人群,用於舒經活絡、促進睡眠、緩解精神壓力、緩解足部及小腿肌肉關節酸痛,也用於治療腳皮膚病變。

七種中醫治病藥浴配方

● 感冒發燒

鮮薄荷、荊芥,或乾品,加適量水煎沸後2分鐘,將藥汁倒於澡盆內,先讓患者坐於盆上,讓藥蒸氣薰一陣,待藥液溫度適宜後再行洗身,日浴1次,一般2次可癒。注意藥浴後避風寒。

● 高血壓病

豨薟草15克、羅布麻葉20克、夜交籐(即首烏籐)15克、生蠔(打碎)30克、吳茱萸9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40分鐘,倒入盆內(濾留渣,備用複煎),先洗軀幹、四肢5~10分鐘,然後浸泡兩腳10分鐘,每日2次(第二次可複煎;直接加水煮第二次)。具降壓之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病。宜坐著淋浴,並保持室內通風。

● 風溼痛

鮮大風艾葉20克、老薑頭15克(打破連皮)、海桐皮20克、伸筋草20克、川烏10克煎水洗澡,可收到止痛之效。

● 外傷瘀血

蘇木15克、松節1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沒藥15克(打成小塊,入鍋炒至有氣味溢出時,取出放涼即得),用其洗患部。

● 類風溼

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生半夏、艾葉各30克,生附子15克、牛膝10克、風籐15克煎水後薰泡患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 女性慢性盆腔炎

木鱉子15 克、黃柏12克、苦參15 克、土茯苓30 克、蒲公英30 克、金銀花20 克、白芷6 克、赤芍6 克、甘草12 克。以上藥加水適量,煮開後小火煎20分鐘,每天泡2次,每次30分鐘,連泡30天。

● 治療骨性關節炎

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沒藥、海桐皮、寬筋籐各20克,紅花、懷牛膝各15克、川芎10克煎水泡,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藥浴中加入不同中藥材,可治療不同的疾病。(Shutterstock)
藥浴中加入不同中藥材,可治療不同的疾病。(Shutterstock)

哪些人不適合泡藥浴?

更年期女性。

有嚴重皮膚過敏者。

有出血等症狀患者,不宜。

月經期、孕期、產後7天之內不可藥浴。

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低下者,不宜使用。

皮膚有傷口、開放性骨折應禁用藥浴,防止感染。

心肌梗塞、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重症高血壓,有出血傾向者不宜使用熱水藥浴。

入浴前後應該注意甚麼?

一般而言,藥浴最佳入浴時間是飯前30分鐘,或飯後1小時,水溫儘量控制在40℃~45℃。此外,在浸泡藥浴前、中、後應適當喝水。先淋浴、後泡浴,或先洗頭和臉再進入木桶泡浴,浴後毋須再沖洗,直接擦乾即可。

有心臟病及身體虛弱者,泡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浴後如果出現以下的身體反應,皆屬正常狀態,請勿驚慌。

起浴後皮膚表面發紅,持續發汗30分鐘~1個小時,均屬正常藥效作用,保持通風,但不蓄意吹風,以免受寒。

浴後皮膚出現輕微刺痛感或出現小丘疹,屬排毒自然現象。在皮膚發紅、發熱狀況沒有消退前,請勿使用任何護膚品和化妝品。

身體虛弱者會有頭暈、心跳加快、噁心、全身酸軟無力等症狀,屬於正常現象,應減少泡浴時間。隨著泡浴對體質的調整,這些不適感會逐漸消失。#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