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全世界 中國企業竊取240萬人隱私
9月14日,國際媒體不約而同揭露一起大事件,位於深圳的「振華數據」公司,被披露涉嫌祕密為中共軍方蒐集了全球超過240萬人的個人數據,各國富豪、政要、軍事將領、宗教領袖,甚至黑幫罪犯等,都成為中共鎖定的對像。
「振華數據」通過推特、臉書、領英、Instagram以及抖音等社交網站與軟件,竊取特定對像的個人數據與動態,並彙整出這名目標人物的人際關係網絡,甚至還可以對目標人物的周邊親友進行監控。
甚至這些目標人物的個人健康報告、法庭訴訟記錄、心理評估報告等高度隱密的私人信息,也都出現在這套資料庫裏。
消息傳出後,各國媒體紛紛追蹤這套資料庫裏,到底掌握了哪些政要名人的個人數據。目前已知,包括英國女王、印度總理莫迪、澳洲總理莫里森等政要都榜上有名,而且還涵蓋了許多軍官、外交官、學者、記者與企業高層等,範圍涵蓋方方面面。
我們來看這起事件背後的深層信息。
「振華數據」的背景相當可疑
「振華數據」成立於2018年下半年,這麼年輕的公司,居然能在短短一兩年內,建立起涵蓋全球政要名人的數據庫,而且還在世界各國成立至少20個海外信息處理中心。
而且這家公司的主要客戶是以中共、中共政府、中共軍方為主,顯然與中共和軍方的關係相當密切。
另外,這家公司的名字「振華」,應該是指「振興中華」的意思,而該公司網站上也表明,他們研究大數據的情報戰略,目標就是要「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好呼應中共黨魁的主旋律口號,因此這家公司的政治性相當強,應該與中共脫不了關係。
所以,可以說,「振華數據」是中共軍方通過民間企業的身份來包裝的一支網軍部隊,或者是中共將網軍業務外包到民企底下,藉此降低外界的戒心,也更隱晦地對境外網絡發動攻擊竊密。
中共蒐集大數據的步驟、目的
那麼,「振華數據」蒐集數據,到底有甚麼目的呢?我認為,這是一套有系統的「對外入侵」程序,大致有三個步驟達到目的:
第1步:監控追蹤全世界重要人物
特務與間諜手段,是中共建黨百年來最擅長的手段,中共要監控世界政要名人的動態行蹤,了解他們的生活愛好,試圖找出他們有哪些道德瑕疵或者人性弱點,從而研擬一套有針對性的統戰收編戰略。
比方說,以前台灣有一些退休軍官,偏愛酒色財氣,中共就針對他們安排「金錢陷阱」或「美人計」,漸漸吸收他們成為中共間諜。
第2步:統戰、 收買各國重要人物, 建立支配各國勢力
中共在了解這些政要名人的習慣、愛好或者瑕疵、弱點之後,就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統戰、收買,一步步在海外各國建立起能夠影響當地、支配當地政策傾向的勢力。
澳洲,就是中共這類統戰手段的重災區。澳洲學者漢密爾頓曾經出版了一本書《無聲的入侵》,全面揭露中共對澳洲的侵略手法,指控中共要將澳大利亞變成「傀儡國家」。
中共就是要將這套「澳洲模式」,繼續擴大實施到全世界。
第3步, 影響外國政策, 逐漸操控各國
當中共在各國逐漸收編、拉攏到足夠的政治勢力後,就會施加各種壓力,影響各國的政治風向與決策,促使各國對北京「友善」,從而一步步達成中共影響、操控各國政商界的目的。
如果長此讓中共這樣成功地滲透下去,中共就會真的逐漸取得支配國際社會的權力,一旦國際社會都無法逃脫中共的控制或影響時,那麼中共黨魁念茲在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會真的出現了,全人類的命運,都將被控制在中共的手裏了。
另外一點:利於竊取政商、 技術與軍事機密
此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這套大數據對海外滲透入侵的模式,有助於中共竊取政商情報、技術與軍事機密,甚至還可能影響外國軍隊的作戰佈局。
比方說,有一名美國海軍的校級軍官,就被振華公司特別標記說,「此人有很大機會被拔擢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艦長」。
為甚麼振華公司要鎖定這些人、為甚麼要做這些特殊標記?如果這些人真的成為中共海外滲透、統戰或甚至暗殺的對像,那會對其它國家帶來甚麼影響?
中共最終目的「稱霸全球」
換句話說,中共正在通過大數據與網絡科技,對全球各國發起「無聲侵略」,這是中共沒有道德底線的「超限戰」的另一種體現。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中共「稱霸全球」、支配「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就是支配你我以及全世界。
對中共的「大數據入侵」要加強警惕
首先,中共確實具有稱霸全球的野心,而且對世界各國與全球人民構成威脅。儘管中共口口聲聲說「沒有稱霸的野心」、「永不擴張」,但事實卻一再對中共自己打臉。
黨魁說「中國人沒有侵略基因」,沒錯,中國人沒有,但是中共有。不然,為甚麼要花這麼多金錢、力氣去全世界到處滲透、盜取個人數據,做成二百多萬人的資料庫?
其次,對於華為、抖音以及各種來自中國的科技產品與企業,都必須謹慎存疑。由於中共體制對中國企業的控制與滲透相當嚴重,很難保證中國產品沒有網絡安全隱憂。像小米攝像頭也傳出隱私外洩的問題。
還有,儘管中共黨魁一直打著民族主義的旗幟,高喊「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口號。但是,我們必須強調,中共只是假「中華民族」之名,實為推進侵略世界、稱霸全球的帝國主義野心。
說白了,中共並不是為了中國人或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只是為了中共的權力擴張與權位穩固而賣命爭鬥。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中國不等於中共,中國人不等於中共人。
中國經濟「內循環」能打通嗎?
最近中共黨魁一再高喊中國經濟要「內循環」,後來又改口說「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還創了個新詞「新發展格局」,來描述這個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
有不少朋友來問,中共所謂的「內循環」到底能不能成?真的「循環」得了嗎?下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經濟上的「循環」是甚麼意思
一般來說,企業要先投資建廠,才能製造商品,也就是先有「投資」,再有「生產」,然後有了「商品」,再賣到市場去「消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就是「投資、生產、消費」的模式。
概略地回顧一下中國的經濟發展
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前,中國基本上可以說是「雙循環」模式:即中資與外資在中國投資生產,生產的大量商品,出口到海外市場,賺取外匯,回流國內,形成國際的「外循環」。其他商品則是在中國自己消費吸收,形成「內循環」。所以當時是國內與國際雙循環。
但是,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嘯後,許多企業關閉、停擺,海外市場的消費力瞬間減弱,許多境外資金也紛紛流回到母國去還債或避險,來自海外的投資也一下子減少了許多。因此,中國的「國際外循環」也幾乎停擺了。
所以,當時中共推出「四萬億救市」,由中共政府舉債,投入大量的工程建設,包括修建鐵路、公路、基礎建設等等,也就是俗稱的「鐵公基」。
換句話說,等於是由政府出錢來扮演投資者,推動工程建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來撐住就業市場,從而讓人們維持著收入,也勉強維持著消費與經濟發展。不過,這種政府救市的政策路線,本質上是「寅吃卯糧」,結果就導致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債台高築,到現在都還不清。
後來,隨著中國工資逐漸上漲,對企業來說,中國的勞動成本越來越高,已經不再適合勞動力密集產業或者低端製造業的大量生產,因此產業開始外移到東南亞、印度等等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中國的就業機會開始逐漸減少。
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開始,大量的出口企業為了避免美方的高關稅,紛紛撤離中國,也有不少企業選擇關閉,造成中國失業率攀升。
今年武漢肺炎爆發,造成大量企業倒閉、裁員或者發不出工資,而外資外企也加速撤離,讓中國就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疫情肆虐全球,國際消費市場嚴重萎縮,也嚴重衝擊中國的出口貿易經濟。
簡要地回顧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從過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或者「雙引擎」,漸漸地失去了「國際引擎」,所以現在中共當局只能依靠唯一的「國內引擎」即「內循環」來撐經濟。
不過,這個內循環引擎可不可靠、能不能循環,要由「國內消費」來決定。
內循環的消費經濟很不樂觀
原因1:失業率攀高 人民所得減少
消費能不能活絡的關鍵,在於人民有沒有錢。當整個大環境相當不景氣,許多人失去工作或者被減薪,人們的收入大幅減少,可以支配的所得也就自然跟著減少。
簡單說,人民手上錢少了、或者沒有錢,怎麼叫他們花錢呢?
日前曾有研究報告推算出,中國將有7000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20%。另外,加上今年中國有874萬學生從高校畢業,讓今年的就業市場更加嚴峻。
因此,可以預見,中國的失業潮難以避免,而且還會出現明顯的工資下跌現象。這些都影響到消費。
原因2:經濟前景不樂觀 消費意願與需求下降
消費除了要靠人民有沒有錢之外,還要看人民願不願意花錢。目前中國整體大環境不佳,貿易戰何時能結束還是問號;加上疫情的影響,第一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
而畢馬威最新報告也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消費需求依然偏弱。再加上許多青年人身上還扛著房貸壓力以及養孩子、照顧父母的壓力,所以估計今年中國人民的消費會趨向保守謹慎。
原因3:中共體制不可信 外企一去難返
事實上,中共體制才是影響中國經濟持續下走、難回繁華的關鍵主因。
大家想想,貿易戰怎麼發生的?不就是中共對美國的長年不公平貿易、不正當竊取技術與知識產權,造成美方嚴重損失,所以特朗普決定出手反擊嗎?
另外,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都是建立在不道德的競爭之上,也就是通過中共極權統治下的「低人權」與「低工資」,來創造中國的「競爭力」,吸引追逐低成本的企業進駐投資。說白一點,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中共對人民勞動力的剝削之上。
再加上中共政府缺乏誠信,缺乏透明的政治與法治,使許多外資、外企失去信心。因此,這些企業一旦離開中國後,恐怕就很難再回來投資,這會讓中國的就業市場持續下行,影響人民的收入與消費能力,內循環也就難以樂觀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