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衝突加深了兩國經貿關係惡化,美國特朗普總統公開表明中美經濟如脫鉤、美國並不吃虧,德國首次提出「印太準則」,美台日歐合辦重組供應鏈論壇。專家認為,這些衝突和討論,預示了未來世界經貿格局會改變,全球供應鏈也將重組。同時,各國都不信任中共。

中印邊境衝突推動印度排斥中國貨

近日,印度和中共士兵在印度拉達克(Ladakh)東部「實際控制線」防禦上發生衝突,雙方互指對方士兵「鳴槍威脅」,開了雙方45年來的第一槍。

隨著中印衝突事態升高,印度境內要求抵制中國產品的聲浪高漲,印度當局對中國商品及企業祭出更嚴格限制,除了已宣佈禁用59款中國APP,9月2日,再宣佈禁用118款中國APP。近幾個月,印度官方研議對中國300種商品調高關稅或實施非關稅壁壘。

去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約690億美元的商品、出口約18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受到印度近期對中國企業與商品抵制情緒的影響,阿里巴巴日前表示,至少6個月不會擴大在印度的投資。

專家:印中經貿如脫鉤 對中共是不可承擔之痛

據報道,印度有將近70%的散裝藥品和中間產物、37%的電子元件、45%的消費電子產品、44%冷氣機和雪櫃零件從中國進口。印度總理莫迪這幾年致力於推動「印度製造」,降低對中國依賴,但這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

印度擁有13.6億人口,僅次於中國的14人口,擁有龐大的市場,中國智能手機如小米、Oppo、Vivo等品牌,佔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72%,剩下是三星和其它品牌。

印度政府近日再宣佈禁用118款中國APP,對於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佔率產生影響。(ARUN SANKAR/AFP via Getty Images)
印度政府近日再宣佈禁用118款中國APP,對於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佔率產生影響。(ARUN SANKAR/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中印關係走到今天,(經濟)原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融入。」

李恆青說,印度全球藥品生產製造大國,產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三分之二原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彼此的依存度高。

雙方擁有如此深的經貿依賴關係,想要脫鉤並非易事,李恆青說,「貿易戰原本對中國的出口行業帶來巨大壓力,對印度的出口如果減緩甚至大量消退,對國內而言,將帶來挑戰。」

「對習近平來說,兩國經貿相互依存高,一旦脫鉤,對其而言是不可承擔的痛,所以,最近中共外交部的戰狼外交官們,僅管批評印度越界,但還不至於一副想打仗的架勢。」李恆青說。

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從中國移往了東南亞。李恆青說,「中國現在是比較悲觀的狀態,包括東南亞、中亞國家,大量吸引從中國退出的企業,這是一個大趨勢。」

中美經濟脫鉤成趨勢 全球供應鏈重組

特朗普總統9月7日在演講中再提中美兩國經濟「脫鉤」。特朗普說,脫鉤是個「有意思」的字眼,如果中、美兩國真的不做生意了,美國也不會吃虧。

德國外交部9月1日發表《德國-歐洲-亞洲:共塑21世紀,印太地區準則》,內容涵蓋地區安全及經濟合作,表明將與印太地區國家簽訂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使得夥伴關係多樣化,避免單方面依賴。外界解讀,這說明德國希望世界朝多極化發展,不至於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認為,世界各國現在很難不選邊站,「現在不想介入也沒有辦法,都要選邊了,已經到達這樣的地步。主要是美國要跟中共脫鉤,從技術、產業、人員一步一步脫鉤。未來所有和共產黨有關的人士、企業,都要與其脫鉤。」

吳惠林指出,當美國不再提供給中國企業高科技和資金後,歐洲和中共的經濟往來是否還會這麼密切?這就值得觀察。

9月7日,外媒報道,美國考慮將中共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商務部的「實體名單」,將限制企業向中芯提供美國技術。

中共的一家千億級別晶片企業「武漢弘芯」,近日因為資金短缺,廠區已在去年12月停工。

隨著中芯國際面臨美國禁令、武漢弘芯生產停滯、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受阻,中共所謂的「晶片全產業鏈自主研發計劃」恐將面臨窘境。

吳惠林指出,當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被美列入黑名單,華為、中芯等高端技術斷供,「一旦中國前景沒那麼好了,各國需要預作設想。」

他認為,包括美、日、捷、台日前在台北舉辦論壇及德國發表的「印太準則」,都是在為供應鏈重組做準備,「產業鏈要建構不是一、兩天的事,現在各國都看到(脫鉤)跡象,不提早準備,將來就來不及了。」

受到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疫情影響,供應鏈的安全性成為重要考慮。圖為德國大眾汽車裝載運輸。(CHRISTOF STACHE/AFP via Getty Images)
受到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疫情影響,供應鏈的安全性成為重要考慮。圖為德國大眾汽車裝載運輸。(CHRISTOF STACHE/AFP via Getty Images)

未來世界經貿格局改變 中共不被信任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行政總裁李淳認為,在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大家都在談建構(除了中國以外)第二軌供應鏈、第三軌供應鏈。

在此情勢之下,李淳提到,不止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歐盟各國,都講得很明白,甚至是在枱面上說,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同時創造新的供應夥伴關係。

他提到,新供應鏈重組的重要特徵,就是要找到「可信賴的夥伴」,包括供應穩定、資訊安全、可靠等要素。以台灣近期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為例,也是讓美國列為「可信賴夥伴」的要素之一。

談到未來世界經貿格局的改變,李淳說,台灣原本就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不論是第二軌、第三軌供應鏈及各重組倡議,台灣也都會是其中重要的成員之一。

之所以信任是重組新供應鏈的重要基石,李恆青說,是因為大家發現與中國(中共)做生意背後存在許多陷阱。近期包含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貪污、洗錢案,捷克總統澤曼過度親中背後存在著中國(中共)資金的影子,「這些例子說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與中共合作沒有甚麼好處,更多的是陷阱!」

他認為,這也說明了美國對待中共態度的轉變,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尼克遜圖說館演講中提到的,現在與中共交往是「不信任,且要查證」(distrust and verify)。

「最終回歸到信任問題。」吳惠林說,這次中共病毒疫情凸顯了共產黨說謊的特性,還利用疫情來佔其它國家的便宜,「引發許多國家對其不信任,各國在看清事實後,都要面臨選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