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公佈了「阿奎琳」無人機項目(Project Aquiline)的相關解密文件,顯示在冷戰時期美國曾計劃打造12架鳥形無人機以監控蘇聯行動,而且這些無人機原定配備核電池以提高長時間執行任務的能力。這是冷戰時期無人機技術上最不尋常且最為複雜的項目之一。
據美國百年歷史的流行科學雜誌《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道,解密文件顯示,「阿奎琳」項目始於上世紀60年代,由知名飛機製造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設計,其目標是「發展、實現並保持在禁區進行秘密偵察的作戰能力」。該項目設想組建一支由12架鳥形無人機組成的編隊,以核能為動力使其可在高空停留長達一個月。
該無人機設計朝著小型無人機發展,機身長5呎(約1.5米)、寬7.5呎(約2.3米),起飛重量83磅(約37.6公斤)。它可憑藉自身特徵來「隱匿」身形,甚至隨鳥類遷徙悄然潛入目標任務區。小巧的體積、緩慢的速度、較低的噪音以及足夠小的雷達反射面積,這些特徵會使「阿奎琳」被誤認為鳥類,從而更近地飛抵目標,執行近距離偵察任務,不易被敏感目標的警戒雷達、哨兵發現。
當時至少有4架無人機完成製造,並在51區進行了飛行測試。不過這幾架原型機並沒有裝上核電池(放射性同位素電池),而是採用小馬力的四衝程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47節-80節(約87千米/小時-148千米/小時),續航時間50小時,航程1,200哩(約2,00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2萬呎(約6,000米)。而設想中,換裝核電池的無人機續航能力將達到驚人的30天左右。
報道指,「阿奎琳」的設計用於攜帶攝影和情報收集載荷,可以在比U-2偵察機低得多的高度拍攝敏感地點,可以收集無線電、雷達和其它設備的電子信號以供分析,還可以秘密投放特別研製的感應器。
地面操作人員將負責啟動、控制和收回「阿奎琳」,機組人員可派駐在台灣、土耳其、挪威等與中國或蘇聯接近的前線國家,以最大程度地延長無人機在敵方領空上滯留的時間。
不過在通信、數據存儲等方面,「阿奎琳」就有些不足,需要通過空中的C-47運輸機、U-2R等大型平台來中繼通信,將無人機傳回的情報轉存到打孔卡、磁帶或超大型硬碟上。此外,美國還計劃通過直升機來完成「阿奎琳」的空中回收。
但是,「阿奎琳」項目最後被取消,目前尚不清楚確切的原因。當然,其所需要的複雜技術可能是原因之一,高性能指標導致無人機造價昂貴,而隱形、核動力、載荷、通信等各個系統在當時尚且存在不小的技術挑戰。
不過,CIA在其官方新聞稿中對其評價頗高,稱「該概念被證明是當今多功能無人機的先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