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南海問題發表聲明,多次針對中共強硬表態,獲得日本、澳洲等盟國響應。美國防長埃斯珀表示,美國積極推動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軍事合作對抗中共。與之呼應,美國近期密集聲援澳洲、日本、南韓、印度、台灣,並展開各種合作行動,以對抗中共。
蓬佩奧就南海問題發聲明
7月1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早間例行記者會上再次重申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立場。
蓬佩奧說:「周一(7月13日),我們首次明確了對南中國海的政策。這不是中國(中共)的海上帝國。如果北京違反國際法,自由世界無所作為,歷史表明,中共只會奪取更多領土。這在上屆政府中發生過。」
「我們的聲明對東盟領導人提供了大力支持,他們宣佈南中國海爭端必須通過國際法而不是強力政治解決。中共對中國自己的人民的所作所為已經夠糟糕的了,自由世界不應該容忍北京的濫權行為。」
7月12日為國際仲裁庭做出中共在南中國海的領土及權利主張違反國際法裁決的4周年。
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美國就南中國海海洋權利主張的立場》(U.S. Position on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為標題發表聲明說,美國倡導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正式宣佈美國反對中共在南中國海的一系列領土主張。
他明確表示,北京提出的涵蓋南中國海大部份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公約「完全不合法」。同時,中共為控制這些資源而進行的恐嚇運動,也完全是非法的,「世界將不允許中國(中共)將南中國海視為其海上帝國」。
聲明說:「在南中國海,我們要求維護和平與穩定,堅持按照國際法實現海上自由,保障商業往來不受阻礙,反對任何採取脅迫或強制手段解決爭端的意圖。」
此前,美國並未介入中共與越南、菲律賓、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等國家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爭端,但強調,這一國際海域的自由航行權不容受到質疑。(世界1/3的海運經過這裏。)
長期以來,中共宣稱擁有大部份能源豐富的南中國海。從2012年開始到2018年初,中共在該海域8座島嶼填海造地,興建軍事工程,部署軍事設施,引發該區域內國家的抗議。
日澳響應蓬佩奧聲明
日本共同社7月15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7月14日在記者會上就蓬佩奧的聲明表示:「支持美國毫不動搖參與(南海事務)。」他強調:「圍繞南海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地區和平與穩定,是正當的關切事項。反對加劇緊張的任何行為。」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亦對蓬佩奧的聲明表示歡迎,他說:「為了守護自由開放的和平之海,(日本)將繼續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攜手。」
7月16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向傳媒表示:「澳洲將繼續採取非常一致的立場」,繼續強力支持在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他說:「我們以自身行動、主張及聲明予以支持。」
美國幫助日本提供監視信息
駐日美軍司令凱文施耐德(Kevin Schneider)中將7月29日於線上記者會表示,在過去100天中,中共「侵入」釣魚台附近海域的次數之多前所未有。
中日就釣魚台主權存在糾紛。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抗議中共海警船隻多次出現在該海域。
施耐德與其他美國高級指揮官批評,中共在中共病毒疫情大流行與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的情況下,推動在亞洲的領土主張。
施耐德指,中共是地區安全的「頭號挑戰」,美國正在向日本提供監視信息與其他支持,比如「偵察能力」,「準確了解釣魚台及其周圍水域到底都發生了甚麼」。
美出資澳洲建軍事燃料儲備系統
美國將資助在澳洲達爾文市建立一套軍事燃料儲備系統。澳洲北領地的首席部長邁克爾岡納(Michael Gunner)7月30日證實,該計劃是美澳兩國7月2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高層會談後,達成的一項更廣泛協議的一部份,目的是加強防務關係。加強防務合作是這次2+2磋商的重要內容之一。
岡納表示,這個「巨大的」項目將由美國提供資金,預計將為高端市場帶來許多就業機會。
達爾文市是澳洲北方領土地區(簡稱北領地)的首都,它離亞太核心地帶更近,成為重要出口港,目前主要出口牲畜與礦物。達爾文亦為澳洲重要的軍事基地與北部海岸巡邏艇基地。
2011年,美澳達成一項為期25年的軍事輪調部署協議。美國海軍自2012年起便定期派遣海軍陸戰隊駐守該地。
美議員提法案 授權總統出兵防衛台灣
7月30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約霍(Ted Yoho)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以應對中共可能對台灣採取的一系列武力侵犯行動。
草案明定,美國國會得以授權美國總統在三種情況下,可動武或採取必要與適合方式保護與捍衛台灣。包括:
1)中共軍事力量直接對台進行武裝攻擊並對抗台灣軍隊。
2)中共軍隊在台灣有效管轄範圍內佔領領土。
3)在台灣有效管轄範圍內的台灣軍力或平民的生命遭受殺害,或面臨迫在眉睫的死亡危險。
草案明訂落日條款5年授權期限,及要求中共正式放棄武統台灣。同時,美國政府的立場應消除戰略歧義,法案實施後,總統應發出「『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中共)攻擊』是美國政策」的聲明。
約霍同時發新聞稿表示,提該法案旨在闡明並加強美國對於武力攻擊發生時防衛台灣的「承諾」。中共現在已不顧國際譴責或強烈反對,在香港、南海與中印邊境顯示其領土野心。
美擬調整海外軍事部署 無意撤出南韓
美國防部長埃斯珀7月21日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的演講中表示,在去年(2019年)上任後,一直審視海外美軍的部署,改為著眼於有效應對中共與俄羅斯的威脅。一個考慮重點是安排更多海外美軍回美,接受關於亞太地區可能爆發衝突的任務訓練。
他在記者提問中說明,沒有下令駐韓美軍撤出當地,他傾向於輪換制,「這能讓美國在對全球各地的挑戰做出反應時提高戰略靈活性。」他的發言人在訪問之後補充,有關提議可以令外界更難以掌握美國的行動。
韓美修改導彈方針取消一大限制
南韓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副部長金鉉宗7月28日宣佈,韓美當天同意修改《韓美導彈方針》,解除南韓運載火箭固體燃料使用限制,新《韓美導彈方針》即日生效。
金鉉宗表示,根據修訂案,所有南韓企業、研究機構和個人在研製擁有航天器時將不受任何限制,可使用液體燃料、固體燃料、混合燃料等。也就是說,南韓今後可研製擁有民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
並說明,如能照計劃利用自主研發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多顆低軌道軍用偵察衛星,韓軍目前的監視能力有望實現飛躍式發展。這不僅能提高韓軍的信息、監視和偵察能力,還有利於引進航天產業年輕人才推進產業發展,同時推動韓美同盟更上一層樓。
南韓此前一直主張要修改《韓美導彈方針》,讓韓方可以在運載火箭上使用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因為固體燃料比液體的推進力更強,能否使用固體燃料直接關係到一國的宇宙開發力量;使用固體燃料的運載火箭可轉用於洲際彈道導彈等軍事目的。
《韓美導彈方針》是1979年南韓為從美國獲得導彈技術轉讓而簽訂的。當時南韓可開發的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80公里,彈頭重量被限制為500公斤。該方針在2001年經過首次修訂,南韓的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增至300公里,但添加了限制使用固體燃料推進器的條款。2012年,李明博政府通過第二次修訂談判,將500公斤彈頭的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增加到800公里。2017年11月,文在寅政府通過第三次修訂解除了對彈頭重量的限制。
美韓八月中聯合演習 測試韓軍是否具備「完全作戰能力」
韓聯社7月26日報道,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南韓國防部長鄭景斗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通電話,就兩國在2020下半年的聯合演習事務進行磋商。兩人商定演習將在8月15日南韓光復節後舉行。
報道指演習將重點評估韓軍是否具備「完全作戰能力」,以評估韓軍能否行使作戰指揮權,及是否有把美軍增派的戰力部署至戰區的能力等。演習還包括進行聯合防衛態勢的檢查工作。
由於受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美國難以調派兵力,演習將主要以電腦模擬進行。南韓國防部官員表示,韓方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並以最合理方式實施演習。
南韓國防部7月28日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工作報告表示,今年韓美聯演將重點評估韓軍為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是否具備「完全作戰能力」(FOC)。韓方吸取去年基本營運能力(IOC)評估時的經驗教訓,為本次評估做了充份準備。雖然上半年的韓美聯演被迫推遲,但韓美通過戰鬥參謀團訓練與幹部培訓鞏固了聯防態勢,為開展完全作戰能力(FOC)評估營造條件。
南韓國防部公佈航母建造計劃
陸媒8月12日報道,南韓計劃建造3萬噸級航母。南韓國防部8月10日公佈的國防中期計劃中提到,韓軍將於未來5年內投入300.7萬億韓圜用於建造3萬噸級輕型航空母艦和開發國產「鐵穹」攔截系統。
若該計劃順利實施,南韓將擁有朝鮮半島首艘航母。據南韓國際廣播電台報道,為提升海洋戰鬥力,韓軍引入輕型航母的計劃將於明年全面啟動。新航母將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負責指揮海上機動部隊。南韓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但強大的造船工業實力可彌補相關經驗的不足。
2019年7月的美韓參謀長聯席會議上,南韓將軍樸漢基表示,南韓將著手建造3萬噸級的「LPH-II」型航空母艦。美國軍事網站《防務新聞》2019年亦曾刊文表示,南韓計劃從美國訂購20架F-35B隱形戰鬥機,顯示南韓計劃發展航母。
應對中俄:日本自衛隊明春將新設電子戰部隊
日本共同社8月9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著手強化「電子戰」體制,以使用電波或紅外線防備攻擊。明年春季將在健軍駐地(熊本縣)新編成陸上自衛隊專門部隊。
還將推進妨礙攻擊方電波使其無效的飛機「遠距電子戰機」及陸上部署裝備的研究開發。例如在島嶼遭受攻擊時,對方的陸海空登陸部隊和艦艇,邊相互通信邊執行作戰任務,因此對防禦方而言,監聽並妨礙其通信是有效的對抗措施。
新編的專門部隊將與奪回島嶼的專門部隊「水陸機動團」合作,在前線保護自衛隊通信的同時,妨礙敵方雷達及制導電波。
研發中的遠距電子戰機被認為可從對方造成的威脅範圍外實施電波妨礙。2020年度預算中列入150億日圓(約9.9億人民幣)開發費。陸上部署裝備目的是對襲來的飛機發出強大電波使其雷達無法發揮作用,預算列入38億日圓研究費。
日本加緊應對是基於「與中俄相比,能力儲備大幅落後」(陸自幹部語)的現狀認識。俄軍2014年對烏克蘭軍隊進行了電磁波攻擊,切斷指揮管控妨礙其發揮戰鬥力。據稱中共軍隊也派出電子戰機等在日本周邊飛行,收集自衛隊和美軍的電波信息。
五架陣風戰機飛抵印度 新德里向北京發出警告
印度從法國採購的首批5架「陣風」戰機(Rafales),7月27日從法國西南部梅尼亞克(Merignac)的達索基地起飛,7月29日飛抵印度北部的安巴拉(Ambala)空軍基地,全程近7,000公里。
印度空軍發佈消息說,首批飛往印度本土的5架陣風戰鬥機分別為3架單座機與2架雙座機,將首先裝備位於安巴拉空軍基地、綽號「金箭」(Golden Arrows)的第17飛行中隊。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29日稍早發推說,首批5架陣風戰鬥機已進入印度領空,印度空軍出動兩架蘇-30MKI戰鬥機為其護航。
辛格29日晚發推說,這標誌印度軍事史「新時代」的開始,這些多功能戰機將徹底改變印度空軍的戰力;讚揚陣風戰機出色的性能;表示裝備陣風戰機的印度空軍「將以更強大的作戰能力面對任何威脅」。他強調,印度順利採購陣風戰機,得益於總理莫迪的勇氣與果斷。
印度於2016年9月向法國正式訂購36架陣風戰機。法國根據印度需求,使陣風戰機配備可攜帶法制SCALP巡弋導彈、流星(Meteor)中程空對空導彈等近10噸的武器。
印度空軍認為,陣風戰機的戰力,將有效對付中共殲20隱形戰機等先進戰機。
法新社報道稱,印度近期與中國及巴基斯坦關係緊張,新德里急於裝備陣風新型戰機,以替換老舊過時的飛機。
據報道,國際安全專家巴提爾(Sameer Patil)分析認為,法國向印度出售的陣風戰機將幫助印度面對中共的軍事強權,印中在拉達克的衝突很可能持續到今年冬季。
6月15日,印中兩國軍隊在邊界地區拉達克的加萬谷爆發徒手鬥毆,事件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多人受傷。中方雖有軍人傷亡,但中共未提供數字。
印度部隊5月初開始,持續在拉達克東部的中印實際控制線與中共部隊對峙;同時在印度控制克什米爾的印巴邊境控制線與巴基斯坦部隊多次交火。因此,印度向法國表達希望及早交付陣風戰機,以有效阻嚇中共與巴基斯坦。
越南借三億四千萬美金建六艘巡邏艇 台灣或製造新一代戰機
越南亦增強海上戒備。據越南《人民報》報道,7月28日越南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簽署協議,貸款3億4,820萬美金,用以建造6艘巡邏艇。貸款為期40年,有10年寬限期。巡邏艇將由日本承包商建造。
報道稱,這些巡邏艇預定於2025年10月交付越南海洋警察司令部(Vietnam Coast Guard)。報道未提巡邏艇的細節,表示建巡邏艇「旨在加強執法及海上救援行動,提供安全保障、確保海上安全以及越南的航行自由」。
另一方面,台灣媒體東森7月27日報道,台灣空軍T-5高教機原型機「勇鷹」6月完成首飛,象徵台灣國機國造邁出一大步。主導製造經國號戰機與勇鷹高教機的漢翔公司,之後要爭取空軍初教機研發業務,長遠目標則是放在難度大的「大魔王」等級的下一代戰機。
台灣立委王定宇表示:「研發下一代的戰機對我們留下現有漢翔招募這麼多的工程師是很重要的。你不能等到生產製造完了再來想下一步。」
《香港01》於7月29日報道,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推行相當具野心的自主國防產業政策。台灣漢翔公司所提出的雄心萬丈下一代戰機計劃,也就是IDF戰機的下一代ADF戰機遂有了生機。在漢翔公司成功改良了勇鷹高級教練機之後,未來的研發重心,將放在台灣自製下一代戰機ADF上。
美國防長:美國積極推動與亞太地區國家合作 對抗中共
「自由亞洲電台」7月22日報道,美國防長埃斯珀(Mark Esper)7月21日通過影片連線方式,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講話。埃斯珀表示,美國積極推動與亞太地區國家的相互合作,包括與澳洲、新加坡、日本、印度及台灣等國家的合作。其中推動日本為東南亞國家提供導彈等武器裝備;美軍將繼續向該地區派遣海軍艦艇,以對抗中共的擴張性政策。
埃斯珀說:「1997年主權移交時我在香港。我記得很清楚,中國(中共)當時承諾堅持基本法,承諾一國兩制。但當今,我不認為台灣還有人認為,中國(中共)有任何意圖去實現它的一國兩制。」
「我們看到中國(中共)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它們增強了軍力;我們看到它更加強硬,把成百上千的導彈對準台灣。我們看到,習近平主席和他的黨已經把形勢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他還說,「我們將履行我們對台灣的承諾,我們將繼續進行軍售。我們將繼續在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地區進行航行自由行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