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部長阿扎旋風式的訪台行程,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規格之高已經讓美台關係的正常化跨出重大一步。專家表示,未來美國的措施就是供應鏈去中國化,將是台灣產業轉型的商機。
據美國之音報道,阿扎(Alex Azar)率團訪台,美台雙方8月10日在正式簽下「醫衛合作了解備忘錄」後,接受採訪的公衛專家、經濟學家和生醫大廠代表都表示,樂見兩國未來在新冠肺炎(中共肺炎)之防疫、疫苗開發和藥物之供應、以及後續相關醫療醫材產業上,有更深化的合作,為兩國、乃至全球的公共衛生和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美台聯手防疫產業供應鏈去中國化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表示:「未來美國的措施就是供應鏈去中國化,台灣因為這波疫情(的淬煉)、(防疫產業的)供應鏈也變得比較自足可控,就是你直接面對美國的需求,不必再把資本財、中間財轉移到中國,加工後再送到美國,這是過去的模式,(但現在)因應美國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趨勢),就是台灣產業轉型的商機。」
邱達生說,以最基本的防疫物資——口罩為例,台灣這次打造出的口罩國家隊,就是一個完全沒有「中國因素」、打破紅色供應鏈的完整產業鏈,亦即台灣沒有向中國進口原材料,也沒有依循過去成本取向的模式,把機械設備或半成品出口到中國,然後在中國加工製成,以中國製的產品履歷出口美國。
相反地,新冠(中共病毒)疫情所帶來的交通阻斷逼得台灣必須降低對中國的進口依賴,自行提升生產方式和投入資源來精進研發,這樣的生產線模式,未來可以適用在更多的防疫物資之製造和生產,供應美國市場,也就是說,台灣有能力協助美國各產業設計出「去中國化」的供應鏈,若美國的產能開不出來或設廠的成本效益太低,也可以先考慮外包到台灣來生產。
邱副主任說,只要美國的需求夠大,台商甚至可以把整個產業群聚和供應鏈移往墨西哥,墨西哥的人力時薪較低,也享有「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的零關稅優惠,再加上,離美國近,有運輸成本優勢,要取代以往的紅色產業鏈,並非不可能。
美助攻台灣發展雙引擎經濟模式
展望未來,邱達生指出,在先進的相關產業,如遠距醫療等,台灣若能更進一步得到美國的技術轉移,再加上,美國這個佔全球經濟規模四分之一市場的助攻,對台灣的經濟增長將是更大的利多。
他說,台灣現在的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訊產業的製造和出口是其主要的經濟引擎,也是在1980年代靠美國扶植出來,因此,未來20-30年內,若能再靠美國引進遠距醫療或防疫產業之先進技術和商機,將增加另一個引擎,來拉抬台灣的經濟增長,尤其美國國務院去年底,已經致函前五百大企業、鼓勵他們來台投資。
邱達生說,若疫情過後有更多美商來台,將為美台的經貿關係帶來更實質的強化。
大江生醫公司的大江學院營運長陳彥任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看到的供應鏈從中國遷回美國本土的願景,得考慮成本。美國要兼顧國安和防疫醫材產業的市售力,這樣的政策才能推得動。另一個選項,則是把部份供應美國市場的關鍵戰略物資產線設在台灣。
陳彥任表示,以大江生醫的保健食品為例,附加價值高,且在台灣的製造成本已經與中國接近,就算要供應美國市場、採美國在地化生產,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外包給台灣,成本效益更高。他說,生醫和保健食品本來就是一個不需要以中國為生產腹地的產業,諸如此類的美台產業結盟,絕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MIT產品競爭力高
初估各國的製造成本比較,陳彥任指出,同一保健品,假設在中國的製造成本是1,台灣製造的話則約1.25,在日本製造約1.5,而在美國,則是2倍的成本,因此,在此成本架構下,若台灣製造的產品供銷往美國市場還能享有關稅優惠,相較於中國製產品,價格競爭力不算低、食安標準也較高。
對於阿扎部長的來訪,陳彥任說,對台灣的防疫工作是一大肯定,而以台灣此次的防疫表現,也有很多超前部署經驗和技術可以協助美國。
以大江生醫為例,陳彥任說,該公司為因應新冠疫情所開發出來的核酸檢測設備,是全球首創的病毒掃瞄機,如果,美國未來有普篩的需求、來遏止疫情的擴散,這樣的病毒掃瞄機將是一大利器。大江生醫2019年營收近百億台幣,是台灣頗具規模的保健食品製造商。
他說,大江的這套自動化手臂機台,只要一具機台就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2,016個核酸檢測樣本,準確度高達99.9%,也就是,相當於20個檢測所的量能,而單趟飛機上約300多人的飛行人次則可以在4小時內完成檢測,是機場邊境管理的最佳幫手。
大江的機台已經列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名單(certification list),一旦認證完成,就可以銷往美國,大幅減輕美國檢疫人員的工作量,而為協助全球各國因應疫情,除了台灣疾管局已完成的機台建置外,大江也總計備有6具機台,準備外銷,提供給有需要的國家,也為全球的防疫工作貢獻一己之力。
陳彥任對未來美台的醫衛合作充滿信心,他說,台灣雖在防疫上是績優生,但代表缺乏病例樣本可做疫苗和用藥的實驗,因此,若美國願意分享樣本,台灣業界就能加速驗證,也可以分擔美國在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工作。
他也期待,美國透過技術的交流,能培植出幾家具代表性的公司,就像當年培植台積電一樣,除了製藥業外,他說,若有了美國的扶植,台灣大健康產業,例如醫材和保健食品業等具實力的業者都有機會向全球市場擴張,成為國際大廠。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前院長詹長權也說,以台灣生技業為例,光是人力優勢就能為美台兩國再次的產業聯手,打下很紮實的基礎。
生技產業合作美台雙贏
詹長權表示:「台灣有非常好的生技的高階研發人才,而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美國訓練的,讓我們有一個基礎,會像當年1980年代,(美國扶植)台灣開始在滋生IT產業時的台積電。我們期待阿扎部長這一次來,未來美國透過公司合作在處理疫苗和藥時,(可以在台灣激發出)很多創新的公司出來。」
詹長權認為,美台簽訂醫衛合作後,兩國在公司對公司,或創投對創投間,可以深化合作、開創更多造福人類的技術和商機。其實,美台雖然沒有官方關係,但他表示,兩國已是長期的公衛夥伴,相關研討會和人才培訓的合作機制已施行多年。
他還透露,這次台灣防疫工作做得好,除了自身戴口罩防疫文化外,其實遵循的也是美國疾管局多年來的基礎指引,只是台灣的落實真的比美國到位。
因此他認為,阿扎部長若來台灣看到,台灣在落實美國所建立之檢疫、個案足跡的追蹤和疫情調查的做法,應該能帶回去給各州政府參考,尤其台灣在縣市層級上、不管是公衛架構和防疫人員之訓練,也是遵循美國的指引,但落實非常到位,阿扎若有時間深入基層,應該也能帶回美國,讓州政府以下的郡級單位參考。
另外,他說,台灣提供給阿扎部長免14天隔離、多次檢疫的「外交泡泡」若成功,也可以為台灣未來開放商務人士入境的邊境防疫管制模式。
阿扎部長訪台的政經效應
詹長權總結,阿扎部長訪台還可能帶來兩大效益:一是政治效應,他希望繼阿扎部長後,美國同等或者更高等級的官員能持續與台灣正常往來,甚至也能鼓勵美國的邦交國,和台灣直接就有關衛生事務有所交流。
其二是經貿和防疫上的效應,台灣是高科技大國,未來面對新興病毒的防疫若有用到新科技的機會,包括結合生物科技和物聯網(IOT)產業,他相信美台合作將能帶動更多新興產業的興起和蓬勃。
他說,不管是政治、經貿、產業上,台灣都是美國在亞洲最好和最可靠的夥伴,未來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和產業,美國都可以放心交給台灣做。
詹長權說,美國若真的退出國際衛生組織(WHO),並另創一個新的國際性的公衛組織,台灣作為盟友、且在WHO長期孤立的前提下,應會積極加入,不過他也不認為,台灣就會因此放棄加入WHO的努力,尤其國際組織之設立都具有互補性,不一定互相排斥,台灣不應預設立場,多加入多樣化的國際組織,對台灣好、台灣也會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