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9時半,原被中共視為反面人物的中央副主席高崗的遺孀李力群,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延遲近四個月的高規格追悼會引起外界關注。有評論認為,陝甘派是支持習近平的鐵桿,這樣做是高調宣傳陝甘派,也是在鞏固加強習近平的權力。

一份以「教育部離退休幹部局」名義發的訃告落款7月27日,於31日李力群遺體告別儀式的當天在網上流出。李力群於今年的4月6日病故,終年100歲。除了教育部原學生管理司顧問外,她還是中共第四屆人大代表、第五屆政協委員會委員,訃告還特意註明「享受副部長級醫療待遇」。

訃告除了通知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外,並提醒參加者戴口罩,不要與家屬握手,點頭示意表達慰問。

李力群延遲近四個月的追悼會引起了外界關注,記者致電相關的工作人員詢問,對方表示是有一定的原因,但不便透露。就追悼會是否有現任的中共領導參加或送花圈,對方表示事先有交代也不便透露。

對方表示,過兩天可能人民日報、新華社會有報道,但不會說有誰去或有多少人去,報道有一定的格式。

中國人民大學前政治學系主任冷傑甫教授向大紀元表示,延誤這麼多天舉行告別儀式,一般是家屬有甚麼事情沒有達到目的不願意火化,出現了扯皮,估計現在達到要求了才火化。

李力群包括其生前的學生和子女接受採訪時都曾披露,李力群一直寫材料向上反映要求平反高崗案,曾高達兩周一封的程度。

這次高規格的追悼會是否與高崗的性質改變有管,該工作人員強調,「這跟高崗沒有任何關係,高崗是高崗,她是她,兩碼事」。

「陝甘派當年救了差不多被消滅的共產黨」

悉尼科技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馮崇義教授向大紀元記者介紹,在中共派系鬥爭中,高崗和習仲勛同屬於陝西幫的,比較弱小,中共內部最大的派系就是毛派,也是第一軍團或者稱中央紅軍;像王明、周恩來、張聞天屬於留蘇派等等。

他表示,當年中共在井崗山差不多被消滅了,他們逃到了陝甘寧邊區,也就是劉志丹、高崗、習仲勛的根據地。當時有一種說法,是陝甘派他們挽救了中共,但並沒有得到中共黨內的承認。

研究歷史的馮崇義介紹,劉志丹在陝甘一帶威望比較高,後來在抗戰時不明不白死了。當時有一種傳聞說,毛澤東深怕其挑戰自己的權威,準備暗地裏派人把他除掉,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毛澤東設局讓高崗找劉少奇黑材料

當年中共進城之後,高崗是東北王,1952年8月,毛澤東將他從東北調到北京,任副主席,同時主管經濟(兼任中共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馮崇義表示,高崗跟劉少奇在經濟問題上是有矛盾的,「毛澤東故意讓高崗來制衡劉少奇,特別是讓他秘密收集劉少奇的黑材料。後來劉少奇被打成特務、內奸、工賊」。

「當時毛只是想讓他制衡劉少奇,但高崗當時公開挑戰劉少奇,因此毛怕自己的陰謀敗露,就硬搞出一個『高饒反黨集團』,高崗因此(於1954年8月17日)自殺。」

50年代的這個事件,在「文革」中被列入中共的十次路線鬥爭。高崗一家受牽連,待遇好像從天上掉到地上,甚至比普通百姓都不如。

據大陸媒體人吳銘此前文章披露,毛提出中央分一線、二線後,高崗活動非常積極,得到當時六個大區中四個大區的支持,四大區分別為東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華東是饒漱石,西北是彭德懷。

吳銘認為,高崗既是政治鬥爭的參與者,又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陝甘派寫小說歌頌劉志丹 習仲勛等人被一網打盡

馮崇義介紹,高崗自殺後,他的太太很不服,陝甘派也一直不服,「而且陝西人是很倔強的一批人,他們覺得中央虧待他們,這股氣一直在。而陝西派的第三號人物就是習仲勛——習近平的父親。」

「到1962年時,高崗、劉志丹的手下寫了一本小說,歌頌劉志丹,當時中共中央認為是借這個話題來反對毛、反對中央,就由康生出面,將陝甘派以小說反黨名義把習仲勛他們一網打盡。」他說。

陝甘幫是支持習近平的鐵桿

在2015年高崗生辰110年,香港文匯曾獨家報道稱,中共中央有關部門受中央主要領導人委託會見高崗夫人李力群,轉達「中央已經明確,從此稱高崗『同志』(中共自己人稱謂)」,不過當時大陸兩大黨媒及習近平主導的中央並未公開提及。

今年李力群4月去世時,就有網民表示,看新聞,活到百歲,李力群也沒等來高崗正式平反。

在李力群追悼會的前三周,7月8日大陸官媒「中國新聞網」曾高調報道她,稱其是「眾多紅二代心中永遠的『李校長』」,並引用受訪者的話稱其辦的育才學校養活了軍隊幹部子弟。

報道還提及,2013年,李力群在中共央視播出的六集所謂文獻紀錄片《習仲勛》中看到高崗的名字幾次出現,非常高興。

馮崇義表示,陝甘幫是支持習近平上台的鐵桿。現在以很高規格給高崗夫人開追悼會,體現的就是習近平現在是老大,通過給陝甘幫的宣傳,包括對習仲勛的宣傳,鞏固增加習近平的權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